晨报介绍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影像时代,年轻人怎么写小说新闻晨报
TUhjnbcbe - 2022/10/15 13:29:00

8月,第三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照常公布了初名单,17位青年作家的作品入围,这是该文学奖设立以来最长初名单。入围决选的短名单,将在9月15日公布,巧的是,布克奖也将在这一天公布年的短名单。从年的第一届,到今年的第三届,三百部作品报名参赛,三十部作品入围,两位作家获得大奖,第三位获奖作家也将揭晓。

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奖呢?想起李安和许知远对话,李安说起idea(理念)的重要性,他认为,理念能聚集各种各样的人,它组织起一个国家,甚至造就强大的实体,穿越时间,影响世界。

其实,所有那些让人们投入其中的事物,首先得是一个idea,换句话说,它得是一个有感召力的IP,一个精神共同体,一个……信仰。它得凝练,蕴藏更多共同信念,但却容易感知,它得轻盈,能够凭借一个理念撬起一个世界。这个奖,其实就在锻造这样一个idea。

比如,它的评委是流动的,避免被某种文学趣味或者文学力量垄断,而且,每一届都有传统文学圈以外的评委参与.第一届的评委中有高晓松,第二届有贾樟柯,第三届的评委,除了苏童、孙甘露、西川、杨照,还有张亚东。他们的加入说明了,这个奖想要建立的是一个更宽泛的文学概念,一个更丰富的评价体系,

还在扩充文学的定义。第二届的入围作品中有新武侠小说,一些作品集里有中短篇科幻小说,第三届的入围作品中,则有好几部类型小说,其他作品里,也多少有些类型元素。

这也反映了当下写作的一个显著变化,因为传统文学阵地的缩减,也因为电影、网剧和游戏的影响力日渐扩大,有更多的变现可能。年轻的写作者,在写作的时候,往往带着影视改编的期待,从人物到谋篇布局,都是带有明确的电影感的。人物设定,有鲜明的个性,有明确的标签特征,但也要叠加多概念,故事设计,和热点时事紧密挂钩,故事推进,师法好莱坞的编剧手法,几个大高潮之下,必须要有几个小高潮作为支撑。

比如《5月14日,流星雨降落土拨鼠镇》,这是一部长篇小说,作者雨落荒原,主要的发表阵地是网络,这部作品起初就是以《彼岸》为名在网络连载的。在《彼岸》连载到十万字的时候,她曾写文章表示了对这部书影视改编的期待,并且给出了自己期待中的演员名单。在人物设定上,每个人物都有足够的灰度,是多标签多概念叠加。写作上,雨落荒原力求在“故事性和文学性中寻找平衡”,用多角度叙事来讲述一个复仇悬疑故事。

另一部参赛作品《鹌鹑》,故事方向接近硬汉侦探小说和黑色电影,出版后的序,是紫金陈写的。读下来,《鹌鹑》也像一部电影,语言冷峻简洁,叙事高效,人物有根须,市井和江湖的描写恰到好处,城市气氛的点染非常精当。在故事性和文学性之间做了很好的平衡。

电影时代,网络时代,其实我们都在用一种更鲜明的影像化的方式去写小说,也都带着这样的期待去读小说。

也就在初名单公布的同时,另一个文学事件发生了:根据张爱玲小说改编的电影《第一炉香》发布了预告片。预告片里的旁白,频繁提到“爱”,但张迷们说,张爱玲的小说里,是没有爱的。是啊,或许从小说故事本身来说,张爱玲的小说里的确没有爱,但用五十年时间写作,吟唱无爱的悲歌这件事,却是充满着爱的。文学的真正核心,本就是爱,用爱经过时间,用爱抵抗时间,在大的虚无里,戳开一个又一个小小的幻影。写作的核心是爱,爱是最大的那个idea,不管它以什么形式呈现。

写爱,写不爱,都可以,像电影或者不像电影,也都可以。只要写着,只要念着,被人读着看着,不管是天花乱坠,或是巧言令色,都无关紧要。我们就是跟着他们,去拨开丛林,看见碧绿的深潭,或者揭开蚁巢,在卑微的蚂蚁头上看到神明的火。跟着他们,度过一些时间,或者发现一些意义,去润湿人生的火星荒漠;跟着他们,刻下一道年轮,汇入某个时间段里的记忆和感受。

爱还在吗?在。爱的存在还有意义吗?有意义。它是我们的出发点,也是终点,是我们栖息的枝条,是我们时常要回去的水源地。经过这大半年的起起伏伏、动荡和幻灭,我更加坚信这一点。

作家韩松落

来源:新闻晨报作者:韩松落

1
查看完整版本: 影像时代,年轻人怎么写小说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