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介绍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与晨报有关的日子
TUhjnbcbe - 2022/9/26 14:11:00

年,我辞去外企财务工作,第一次迈进了北京晨报位于竞园的2层小楼。穿过破旧的前台,踏上铁皮楼梯,坐在褪了皮的旧沙发上,忐忑地等待着和香子老师见面。到了约定的时间,人没有出现。

疑惑、焦急也带着点不悦,我开始在狭长的楼梯间里消磨时光。我能适应这里吗?能做好这份工作吗?胡思乱想了一阵,一个戴着眼镜、精干秀气的女士出现在面前。瘦削、严肃,是我对她的第一印象,但声音却是温柔的:“做版耽搁了些时间。”那时我才意识到,CBD、小西服、高跟鞋的生活离我一去不复返了。

回到家,我忐忑地将几篇博客上的文字当成“小作文”交给香子。为了体现写作水平,我还特意挑了“感情题”和“体育题”,以显示我饱满的情感和作为北京球迷的激情。现在想想,当时的自己简直幼稚的可笑,否则就不会发生后来拿论文“冒充”新闻,堆砌形容词凑字数以为能多赚点稿费的笑话。

又经历了一周的等待。年5月7日,我正式加入北京晨报经济部,成为一名实习记者。那一年,我已经28岁“高龄。”

相比大多数人的选择,我的经历实属罕见。因此,从加入报社的第一天,我就在不断回答同一个问题“你为什么来报社,你为什么想当记者?”我已经记不清最初时我的回答。但多年以后,答案却越来越清晰:因为喜欢,因为年轻。

喜欢,既来自幼年时的耳濡目染,也来自对记者职业的个人崇拜和盲目热爱。年轻,给了我从头开始的勇气,也让我具备“大不了从头再来”的底气,但更多的,还是“无知者无畏”的少年气。因为无知,我根本不知道这份工作将会面临哪些挑战;因为无畏,我天真地觉得别人能干好,自己也不会太差。

度过了无所事事的第一周后,我开始进入到“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阶段。焦虑感迅速蔓延,自尊心爆棚到极点。每天都在为选题发愁,走在大街上想的都是天上掉下来个选题给我吧。由于没有经历过系统训练,又没有口线,我只能靠直觉。典当行、药店、书店、商场,哪儿开门我就进哪儿,西单、三里屯、潘家园、中关村,哪儿人多我就去哪儿。四大门户、各种网站、报纸杂志,看看别人都写了什么,都怎么写的。每天给不同的前同事或者同学打电话聊天,告诉她们我转行了,欢迎爆料。每周参加一次前同事聚会,交流下公司八卦或是新鲜话题。

好在运气不错:超市里出现一种奇怪的饮料,叫陈光标好人牌凉茶,觉得太逗了,就拍个照片给编辑。聚会里听说前同事有个土豪朋友最近迷上了私人飞机,这事太好玩了,写。豆瓣上看到78个人开了一家咖啡馆。在那个还没有“众筹”的年代,这种来自陌生人之间的朴素信任太难得了,为了弄明白怎么回事,我自己也花块钱入了1股,写出了一篇青涩的稿子。

是哪天开始突然开窍的?或许是从同事接连怀孕,游击队员必须顶上开始。从酒*酒到茅台的塑化剂黑天鹅事件,再到打得不可开交的加多宝王老吉营销大战,再到后来名震京城的农夫山泉事件,天天都是热点,快销领域的惨烈让我迅速成长。年,我接触了互联网,潘多拉的魔盒一下打开。从需要写括号说明什么是BAT再到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崛起,从无人问津的打车软件到国际化的出行巨头,从一个又一个的创业明星到冲上顶点再摔倒在地,太多人、太多事、太多的公司和行业从0变成1,进化蜕变,野蛮生长。

在高速奔跑的过程中,忙碌和亢奋暂时取代了其他情绪。谁也来不及踩下刹车,只能一直向前、向前。慢慢的,我开始学会独立思考,学会

1
查看完整版本: 与晨报有关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