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晨报原创记者宋晗语通讯员摇慧敏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昨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内南城墙遗址点上,两位修复人员正小心翼翼地对南城墙剖面遗迹上的裂痕进行修复。据了解,此次修复是良渚古城遗址南城墙剖面展示后,专业技术人员首次对遗址本体进行的系统性保护修复工作。修复完成后,遗址本体的面貌将最大程度恢复到遗址出土时的状态,用最“本真”的面貌,向世人诉说五千多年前的良渚故事。
工作人员正在进行修复工作
良渚古城遗址是土遗址。江南潮湿环境下的土遗址普遍会出现渗水、干裂、表面粉化脱落、失色、生物病害等问题。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文物与遗产管理局工作人员贾昌杰介绍:“遗址封存在地下时,土壤环境是相对比较稳定的,一旦出土,就容易受到土壤干湿循环影响,出现干裂、生物病害等问题。平时我们会定期做遗址本体的日常维护,例如排积水、喷洒纯净水使壁面保持湿润等,同时也会在遗址本体上放置监测设备,以科学方式监测遗址土壤环境,尽可能保证遗址本体的完整性。”
南城墙是良渚古城遗址内城的城墙构成部分,内城城墙围合,明显分隔了良渚古城遗址的内城与外城。考古发现,城墙的建造工艺在充分利用自然地势的基础上,采用底部垫石的结构工艺,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建筑特色,是良渚古人智慧的结晶。南城墙遗址展示点,是目前唯一一处完整展示城墙剖面结构的遗址点,对游客了解良渚时期城墙结构、营建技术有着重要作用。
南城墙发掘点
当前,在南城墙剖面遗迹上进行的修复工作主要为裂缝修补。修复人员在清理裂缝内部和周边后,将根据裂缝走势和大小,采用注射方式将配置好的固化浆液注入其中进行修复,并进行表面的显色和加固工作。“因为湿度不够,所以会导致干裂。虫类很容易在裂缝里筑巢,筑巢后会进一步破坏遗址土壤内部结构,最终导致大面积脱落。因此及时地修补,防止土壤的物理垮塌是非常重要的。”贾昌杰介绍,根据季节变化,遗址本体的修复工作也会随之变化,“例如之后的梅雨季节,遗址壁上很容易长青苔,针对微生物的防治,这又会是另一项修复工作。”
世界文化遗产良渚古城遗址的保护是永恒的命题。此次系统性修复,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邀请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共同参与,借鉴敦煌研究院在土遗址文物保护与研究方面的经验,不断深入交流,希望利用良渚古城遗址和敦煌莫高窟这两处不可多得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经验,共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据了解,除了南城墙考古剖面遗迹的保护修复外,老虎岭水坝遗址的保护修复工作也即将开始,整个保护工程将为期两年。
编辑: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