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同步悦读"免费订阅
力匕
过年?拾味■吴蔚芳
阝勹
廴匚
过年,总要说点什么。譬如,吃。
春节将至,家庭主妇们都在为过年忙碌着,让春节变得“有滋有味。”
点心买些啥,买多少,老人和孩子都要考虑到。甜的,咸的,酥的,脆的,无糖的,夹心的,一应俱全。这,都是次要的。
准备菜品是过年的重头戏。鸡鱼肉蛋,虽平日也吃,但在过年,不可或缺,它承载着人们最质朴的新年愿望。老人有言,鸡,寓意大吉大利。鱼,寓意年年有余。肉,寓意生活富足。蛋,则代表财源滚滚。虽说,当下流行网购,很多年货不用出门,指尖一按,过不了几日,东西就送上门,免去许多来回奔跑的繁琐。然,讲究的主妇们,不看见实物,是断断不肯下手的。猪肉是否新鲜,鸡是否散养,鱼是否野生,如此,种种。主妇们平日里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只消瞅一眼,便知良莠。于是,她们忙着上菜市,挑挑捡捡,捡捡挑挑,一包一包拎回家。更有讲究的主妇,去更远的地方,选购原生态的菜品。
这不,前日,到一亲戚家做客,主妇是上海人,朱姓,非常讲究生活品质,尤其是家人的饮食,格外用心。席间,满桌的佳肴,烧,卤,炖,炒,精致,味美。一道红烧仔鸡,惊艳了我的味蕾。朱姐笑着说,这些菜,都是她年前和先生一起,驱车到*山农家精心挑选的,单单是鸡,就买了8只。边说,边用手比划着,满脸成就感的样子。我听了,有些惊诧。“那真是辛苦您了。”“过年嘛,就是图个开开心心,虽然舟车劳顿,为了使家人和亲朋好友吃得健康,累点,也值得哦。”朱姐操着带有上海腔的合肥话,快言快语,绘声绘色。寥寥几句,直暖到人的心里去。
我虽不善吃,闲暇时间,倒也喜欢在厨房忙活,为家人,亦为友人。以为,厨房,是个最具人情味的地方。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说的就是这个理吧。大小铁锅蒸笼,油盐酱醋,各式各样的佐料,随时待用。梁实秋先生曾说过:做中国菜就要有做中国菜的架势,很是赞同。蒸、炒、烹、煎、烩,家的味道,和着年味儿,散发开来,熨帖着劳碌一年的身心。
孩提时,炸糯米圆子是家乡每家每户过年都要做的,团团圆圆,风调雨顺,寄托了人们对新年的最大期盼。谁家的圆子做的圆,大小均匀,味道好吃,大姑娘和小媳妇都暗地里较着劲儿。小年一到,村子上空便升腾起袅袅炊烟,作家刘亮程将其喻为“村庄的头发”,极为传神。彼时,菜籽油的香味,在空气中流淌,弥漫,翻滚,浸润了整个村庄。树木,房屋,人,都喷着香。人们说话,走路,亦是带香的。孩子们穿梭在大人忙碌的准备中,那种过年的味道至今都记忆犹新。
那时候,生活条件匮乏,圆子的食材单一,母亲喜欢在煮熟的糯米里,放入葱姜、酱油和盐调味,搅拌均匀后,再搓成个头一般大小的圆子,整齐摆放在竹编的簸箕里。下油锅前,还要将圆子在蛋液里滚一下,如此,炸成的圆子,色泽金*,外焦里糯。年的味道,扑面而来。有先炸好圆子的人家,让孩子给左邻右舍送过去。嘴馋的毛孩子,忍不住在路上偷吃一个,再把油乎乎的小手,在衣襟上胡乱抹一下,倒也是常有的事儿呢。大人见了,也只是微笑。他们送的是喜悦,是祝福呐。过年,让村里的人,变得格外亲。
如今,生活好了,菜市、超市一年四季都能买到成品的圆子。圆子的食材也丰富多了,豆腐圆子,芋头圆子,挂面圆子,萝卜圆子,绿豆圆子。不过,很多家庭主妇还是愿意自己动手,体验年味儿。
而我,也欢喜在厨房亲手制作圆子。女儿说:“这些圆子,个个都有灵*的,爱与祝福都蕴藏其中呐。”我点头,说“我信。”
为了使圆子味道更加鲜美,我会购买和糯米同等重量的鲜猪肉,连同葱姜一起剁碎,待煮熟的糯米温度降至不烫手,就可以放在一起搅拌了。糯米温度高了,肉放进去会融化,温度低了,糯米发硬,肉和米混合不均匀,圆子品相就差了。这是个技术活,考验主妇的手艺,需拿捏得恰到好处。
我的母亲性格温柔,和善。说话,做事,也是不急不躁的。记忆中,每到春节,母亲总是提前置办好年货。炸圆子,做和菜,炖猪肉,烧年鱼,闷安乐菜,一样不少。尽管日子清苦,经年之后,回想起,浓浓的年味里,有幸福,有快乐,有化不开的甜蜜。
鸡蛋饺,形似元宝,新的一年,尤其不可缺席。做蛋饺需要慢功夫,母亲先把猪肉剁碎,放好佐料。再把平时积攒的土鸡蛋,小心地从篮子里取出十来个,敲碎搅拌均匀,让蛋清和蛋*充分融合。再坐到煤球炉边,用一把铁质的汤勺放在炉子上面烧,炉火温温的,待铁勺热了,先用一小块肥肉在勺子里抹一抹,以防粘粘,再舀一点蛋液放进铁勺,轻轻转动勺子,让蛋液均匀附着在勺子内层。这还不成,还要将圆圆的蛋皮翻个身,再烙一下,伴随着铁勺中“呲呲”的低声吟唱,母亲快速把肉放进蛋皮,合上,一个鸡蛋饺就做好了。大约一个多时辰,一个个鸡蛋饺披上金*色的外衣,落盘生香。蛋皮和猪肉彼此交融,散发出的馥郁香味,蕴藏着浓浓的人情滋味,年味顿开。
年前回乡,小街还是旧时模样。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有所坚持,也有所变通。鸡蛋饺,年轻人大多已经不再制作,更多的人选择制作蛋卷,既省时又省力,也是我的拿手好菜。备好蛋液、肉馅,肉,选自猪的前夹,肉质细腻,入口爽滑。如家有孩童,还可添加些荸荠,口感更嫩。“碧油煎出嫩*深。”一口平底锅,一大汤勺蛋液即可烙一块蛋皮,半个时辰,十来根鸡蛋卷,就大功告成。用保鲜膜一根根包裹严实,冷冻,贮藏。吃时取几根,尚未完全化冻前,手起刀落,不沾不黏,切成小卷,摆盘,上锅蒸,味道比颜值更加惊艳。
过年,免不了喝酒,做几道下酒菜,极受欢迎。油爆花生米,冷油下锅,待花生在锅里“啪啪”欢跳,即可装盘。大拌菜,脆嫩可口,五彩纷纭,深受女士欢迎。大白菜,水果椒,紫甘蓝,青*瓜,白粉丝,苹果,草莓,都可拿来做食材,颇有些“千红万紫报春光”的意境。
钟爱芫荽,因其散发一种特殊香气,又名香菜。其营养丰富,有开胃醒脾、促进消化的功效。传说,西汉时由张骞从西域带回。烹饪时加入一些香菜,既能去除肉类膻腥味,还能让菜品更鲜香。
春日,暖阳下,门前小院里,葱蒜肥白,芫荽葱茏。摘几把,洗净,开水炒一下,拧干水分,切碎,装进白色圆盘。还需来些点缀,平底锅烙一张蛋皮,切细丝,犹如金丝线,放置芫荽上,白、*、绿,三色相间,赏心悦目。再淋上芝麻油,生抽,醋,一缕醇香扑鼻,沁人心脾。
青菜豆腐,糖醋排骨,红烧肉,年宝鱼,油炸糕,小鸡炖蘑菇,清蒸大闸蟹,汤圆,饺子,馒头。荤的,素的,花样繁多,数不胜数。中国人过年历来注重美食,因地理、文化环境不同,各地有各地的风俗,每家有每家的传统,每一道菜都蕴含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待和祝福。
年味儿,这个最浓郁的烟火气里藏尽了最幸福的味道,温暖又美好。
“春在千门万户中。”人们贴窗花,挂灯笼,贴春联,尝美食。一年又一年,感受浓浓的烟火味,品味百态人生。
(文中配图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吴蔚芳
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会员,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安徽省舞蹈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演讲学会会员,安徽省级普通话测试员,合肥市作协会员。爱生活,爱阅读,喜欢用文字记录美好。有散文、随笔刊登在《清明》《新安晚报》《江淮晨报》《江淮时报》《皖西日报》《市场星报》《安徽青年报》和《同步悦读》《分水岭》等微刊。
《同步悦读》是一个面向全球发布的新时代微媒体。每日更新,主推原创,分享精品;不唯纯文学,只重悦读性;读好文字,听好声音,欣赏有魅力的音乐。年6月2日被搜狐网站正式列入合作伙伴,发表在同步的作品,除微刊阅读外,同时拥有众多的网站读者。?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