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资讯班车
本期编审:艾胜利责任编辑:王威
校对:刘*伟
年4月24日
星期六农历三月十三
今天:小雨,9℃到16℃
明天:阴,11℃到17℃
一部中国史,半部在河南,河南不可谓历史不悠久,文化不可谓不深厚。有人说,来到中原抓一把土,就能在里面闻到文化味;不管走到哪儿,你脚下踩的或许就是古代皇宫。作为曹魏故都的许昌,亦然。
本期的《许昌往事》,记者就带你走进位于许州路北段的东城区半截河街道办事处许庄社区,来感受这里浓厚的文化气息。
许文叔雕像。记者*增瑞摄
01
许由与许昌的由来
向上滑动阅览
4月15日,根据热心人的指引,记者来到位于康盛街的许庄社区安置小区,新建的安置小区坐北朝南,大门气派。欲进大门时,一位保安说,现在社区的办公地点在对面的商业开发指挥部,新的社区*群服务中心还没有投入使用。
就这样,记者又调转车头,来到路对面一个不大的小院儿,在一排简易房里,见到了正在开会的社区*支部书记许丙安。“欢迎欢迎,我们许庄社区大部分居民姓许,历史非常悠久!”许丙安热情地说,他们社区原住址的老房子基本拆迁完毕,目前安置小区已经建好了4栋楼。
写许氏不能不说许昌的由来。紧接着,在许庄社区新的安置小区,记者见到了早年曾供职于原许昌县(现建安区)邓庄乡人大的许绍军。退休后,作为许氏后人,许绍军组织策划了多次许氏宗亲恳亲活动。
许绍军说,许昌之源许姓之根,就是许由。许由是上古时期的高士,尧帝时的一位贤士。他的部落强大,贤名远播,淡泊名利。尧曾多次向他请教,后来想把君位传给他,却遭到了他的拒绝。
于是,许由逃到了登封的箕山隐居起来。谁知,尧又派人找到他,请他出任九州长官,许由又跑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意听这种话,也就有了“许由洗耳”的历史典故。
后来,许由率领部落沿颍水而下,隐居在许昌这块土地上,他们架木结草为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开始了刀耕火种的生活,成了这一地域的主人,从而点燃起这里的农耕文明之火。因此,许由是许昌这块富饶沃土的开拓者,是许地文明的播种人,也是许昌冠“许”之称的本源,是天下许姓的始祖。许由以自己淡泊名利的崇高节操赢得了后世的尊敬,被后人奉为隐士的鼻祖。
许文叔墓。记者*增瑞摄
02
许国国君许文叔葬于桑树许
向上滑动阅览
历史上,许昌有过许国的称谓,那么,许国开过国君是谁?它与许庄又有啥渊源呢?
采访中,社区干部许铁成、许连民等,把记者带到他们一处“古桑树遗址”前。就见在地面立有一块“古桑树遗址”石碑,有一米多高,宽近两米,顶上盖有琉璃瓦,长方形的石碑被水泥镶嵌在内。石碑上的文字这样写道:“公元前五百七十六年十一月,许国被郑国战败,许灵公迁国都于楚前,栽植桑树,以志丧国之辱。经族人历代呵护,长成千年大树,后毁于近代战火,空遗长歌:柳叶*,桑叶青,古树参天许氏功,东西南北中,许家莫忘宗。”
许绍军接着说,西周时期,武王即位首封27诸侯国中便有许国(见《封神演义》),许文叔为许国开国之君。许文叔在许地授官、设役、建都,许国建国有多年。
《春秋世族谱》有云:“许国,姜姓,与齐同祖,尧四岳伯夷之后也。周武王封其苗裔文叔于许,以为太岳胤,今颍川许昌是也。”
许国的开国君主许文叔在位42年,卒后就葬于许国城外,即桑树许村。到公元前年11月,许国十五世君许灵公为避开郑国无休止的侵扰,决定举国迁都于叶(今叶县)。而许国末代国君许结公之四子许仲迁留恋旧地,带领族人隐居许文叔墓旁,并栽桑树一棵,牢记失国之耻,以示后人。而许仲迁生活的地方就是后来的桑树许村。
在历史的进程中,外部的许姓不断有人“回家”,感念祖德,寻根谒祖,到大桑树前认亲。其中三国时期的名将许褚,在许昌征战时,曾亲自到桑树许祭祖,为许文叔墓园填土,树碑立传。历朝历代,许氏后人到许昌寻根祭祖从未间断。
而桑树许村的古桑树长了有千年之久,据说10个人拉着手都抱不住。据传,古桑树后毁于八国联军的战火中。
“前些年,在桑树许遗址前,还有一个8亩大的坑,群众都叫它老王坑,据说大坑是挖桑树根形成的。”许庄社区*支部书记许丙安说,桑树许村在“文革”时改为许庄村,前些年村改社区时,又改为许庄。“古时候,人的姓来源于国名,因此,没有许国,就没有许姓。”许绍军介绍,这就是许地、许国、许姓的来历。
许文叔画像
03
许氏后人来桑树许寻亲认祖
向上滑动阅览
当日,记者和几位社区干部来到许庄社区许氏祖坟,参观了许文叔墓园。
许文叔墓园在东城区景福路以东,占地二三十亩。在墓园以北,有一个庞大的墓丘,从墓碑上可以看出,墓的主人就是许文叔。许文叔的墓以东,是许仲迁和其四子的墓,墓前都立有墓碑。年,许文叔墓园被公布为许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许文叔墓以南不远处,立有一个高四五米的许文叔像,光底座就有一米多高。底座的正前方刻有许文叔的简介。底座的侧面刻有捐赠人,是台湾太子汽车企业集团董事长许胜发。
天下许氏,源自许国,根在许昌。据退休后常年致力于许氏宗亲文化活动的许绍军介绍,年6月,香港知名人士许智铭率领香港工商界人士到中西部投资。许智铭给一位省领导说,他的爷爷给他讲过“咱的老家是许昌的”,有机会了一定要回家看看。对于许智铭的话,河南省统战部的领导非常重视,就让许昌市*府安排许绍军来到郑州,与许智铭会面。许绍军为许智铭详细介绍了许地、许国、许姓的历史渊源,让许智铭激动不已,说自己终于找到了“祖根”,完成了爷爷的夙愿,并拿出资金为老家桑树许村捐资助学。
随后,桑树许村利用许智铭的善款,加上村企业的资助,建成了桑树许村小学。
年清明节,许氏宗亲联谊会邀请许昌的许氏子孙,祭奠许氏始祖许文叔、许氏先祖许仲迁,共商续修许氏家谱。
年10月14日至16日,由许昌市侨联和许氏文化经济促进联合会主办的第十八届许氏宗亲恳亲大会,在我市举行,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许氏宗亲近人,在桑树许村许文叔公陵园举行许文叔公祭礼仪式,同时为许文叔公雕像揭幕。
许绍军说,这也是继厦门举办第十六届世界许氏恳亲大会后,在中国举行的第二次大型许氏宗亲盛会。
据了解,作为文物保护单位,下一步,许文叔墓园的位置将建成开放式的许文叔游园。
在市区魏武大道以西、莲城大道以南,有一座占地数十亩的古庙。该庙不仅与百姓楷模张孝基被封中王爷的传说有关,而且是关羽初进许都时的下榻之地。
中岳三关庙大门
01
两庙合一建成中岳三关庙
向上滑动阅览
4月16日,在许庄社区干部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位于景富路以东的中岳三关庙。只见该庙坐北朝南,大门前有两尊石狮,墙顶盖有*色的琉璃瓦,正门上方有“中岳三关庙”五个烫金大字。该庙非常开阔,左右两侧有鼓楼与钟楼,东西有正殿和配殿,都是仿古式建筑。
“中岳三关庙由三关庙和中岳庙共同组成。该庙是许庄社区居民、76岁的张秀云一手筹资兴建的,因此现在交由她管理。”许绍军说,三关庙原叫三官庙,三官为天官、地官、水官,该庙最初在国道南侧(如今许昌旅游服务中心位置)。中岳庙始建于明朝,位于桑树许村东侧,与三官庙间隔约米。庙内供奉有中王爷、中王奶奶等诸多神像。
据许子茂所著《许国考略》一书记载:三官庙最初为三贤庙。据传上古时期,许由贤士、巢父贤士和许文叔贤士曾先后在此开荒拓田,后人以示纪念建成庙宇。原来的三贤庙宏伟壮观,大小殿房多间,其中北大殿最为雄伟,采用汉式砖木结构,顶复绿色琉璃瓦,上有五脊六兽,飞檐翘角,建筑十分华丽。汉魏时代,全国掀起三国文化热潮,文人墨客赋诗尚文,把三贤庙改为三官庙。
年,军阀混战,三关庙和中岳庙被大火烧毁,后来两庙虽然陆续被修复,但“文革”期间两庙院内的石碑、圣像等全部被毁。年,三关庙所在地被河南省军区加油站占用。年,中岳庙也因为修建国道被冲掉。
“后来,根据群众意愿,经*府部门批准,桑树许村决定把两庙合并,建成可容纳中岳、三关、佛综的庙院。”许绍军说,年11月,中岳三关庙破土动工。年年底,该庙建成,占地约4亩,有前后两大殿、东西配殿21间,殿内诸神35尊。“如今,中岳三关庙是许昌市道教协会、许昌市东城区道教协会办公所在地。”
中岳三关庙内景
02
百姓楷模张孝基被封为中王爷
向上滑动阅览
中岳三关庙供奉的是中王爷和中王奶奶,这里面与桑树许村有一定的渊源。
故事要从王莽撵刘秀的传说说起。有一年,王莽的大兵追杀刘秀至许昌,刘秀藏在桑树许村的许氏祖坟才逃过一劫。刘秀称帝后,欲报恩,便让人在桑树许村找来一个有文化的人在翰林院做官。数年后,这位官员告老还乡,他的一位王姓朋友因无家可归,随他一起回到桑树许村,在村庄以东建了一个小村叫小王庄。
这一年,原许昌县张潘镇的张孝基进京赶考,没想到病倒在小王庄。王员外的女儿王桂英发现后,让人把张孝基抬进屋。王员外一看,发现人还没死,只是高烧不止,就赶紧安排人给他治病。张孝基虽然病好了,却错过了进京赶考的时间。因为他是孤儿,就暂时留在王员外家,一边读书,一边帮助王员外打理家业,这一待就是3年时间。
王员外还有一个儿子叫福如,其不务正业,吃喝嫖*什么都干。王员外盛怒之下将其赶出家门,断绝了父子关系,并请邻居作证把全部家产交给张孝基管理。张孝基发现福如被赶出家门后改过自新,而且非常能干,具备了管理家业的能力。他把王员外家的家业逐步交还给福如,再次进京参考。
考中武状元后,张孝基成为周定王的四品带刀校尉,继而有了张孝基救驾,替一位忠臣而死,被皇上封为“中岳王”,以及他成仙后回到桑树许村显灵的传说。王桂英得知张孝基显灵迎亲的消息后对家人说,自己也要成仙了,并在院子里撒豆成金。她坐在大桑树的树枝上唱道:“桑叶青,桑叶*,中王请我当娘娘!”
张孝基作为百姓楷模的故事曾被古书《厚德录》收录。其作为一介布衣,死后能“晋封”中王爷,主要是因为他生前孝敬长辈、教化同辈、义还家产等。
中岳三关庙功德碑
03
关羽东进许都,下榻桑树许村
向上滑动阅览
“众所周知,关羽西出许都走的是灞陵桥,殊不知其初到许都时住在桑树许。”许绍军说,《三国志·蜀书》记载:建安五年(公元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该文说的是《三国演义》中第二十五回“屯土山关公约三事,救白马曹操解重围”中,刘备在徐州战败,带兵投奔河北的袁绍。关羽和刘备、张飞失散后被困土山,曹操派大将张辽劝降,关羽与曹操提出“土山三约”,即降汉不降曹,赡养刘备两位夫人,得知刘备去向后立即投奔刘备。
“土山三约”后,关羽带领两位皇嫂来到距离许昌城4公里外的三官庙,心生疑虑,不肯进城。他给张辽讲,空口无凭,只有汉献帝拿出诏书,他才肯进城。这期间,关羽被安排在三官庙菜屋。曹操本想毁关羽名节,但关羽把两位皇嫂请进房间后,自己在房外搭建行军帐篷,晚上给两个皇嫂把门。三天后,汉献帝的诏书和官印到了,关羽才和两位皇嫂进入许都城。
“此事,清朝一位姓董的许州知府在碑题《关羽进许昌记》中有记载。”许绍军说,在中岳三关庙前院西北角,有一通立于清雍正八年(公元年)的石碑,碑文是《汉关圣帝入许庙碑记》,碑为许州儒学增广生员宋瑄等立。碑文载:“许昌灞陵桥帝庙,在为志去降也。兹庙之建,则为曹使奉印而来,帝秋然以顾,睥睨不屑之,状以像之,所以志。帝入许之始也。”说的是,灞陵桥是关羽辞曹西出许都的地方,而他东进许都时住在三官庙,也就是桑树许村。
记者*增瑞孙江锋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