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介绍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安徽散文middot实力派崔静永远年
TUhjnbcbe - 2021/10/24 23:59:00

永远年轻的冯老师

崔静

今年,比起我们,冯老师又年轻了一岁。此刻,他静静地躺在家乡的春天里。

初见冯老师时,我和父亲一起。96年八月的一天,父亲第一次骑车带我。在去乡中心中学报到的路上,12岁的女孩迎着热风笑得灿烂如夏花。

那天,我第一次听到冯老师洪亮的声音和爽朗的笑声。他大约cm的个子,走起路来背挺得很直,脚下生风。

初一开学了。第一节语文课,冯老师彻底征服了我们一群乡下孩子。

他博览群书,写一手飘逸潇洒的毛笔字。他的板书整洁、漂亮。一天,他告诉我们:"字如其人,写字要多多练习,可以静心。"他评价我当时的字是懒人字,因为向一边歪倒,立不起来。课上,他发散的文学知识很多,却紧紧围绕教学中心,没有一丝多余感。他曾经和我们说起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故乡”。当他模仿起“豆腐西施”杨二嫂圆规似的站姿,模仿女声口中说着:“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一个市侩世俗、尖酸刻薄的旧时农村妇女形象跃然眼前。我们忍俊不禁,又深切感知到旧社会小人物的可笑、可怜。他深深沉浸在教学之中。我们被他带入了一个充满想象力,平静美好而色彩浓烈的全新世界。

我的家乡位于三县交界处,那时交通极不发达,我们接触的书籍很少。冯老师一直在言传身教,告诉我们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以言志,文以化人。

开学后的一节课,他告诉我们自己的人生信条并郑重地写在黑板上。至今,仍然记得那两句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他是一个纯粹的教书先生,热爱教学,热爱他的学生娃们。我们对他既敬重又害怕。

教授论语时,他把论语讲解得生动而有趣。在我们眼里,他像极了从历史里穿越过来的另外一个“孔夫子”。

在冯老师的熏陶下,背书成了我们放松自己的活动。一尾尾小鱼儿,在文字流淌出的溪水中吐着小泡泡,晒太阳。

那时,家离学校远的学生们,中午吃学校食堂提供的饭菜。饭菜简单,油水少。清炒土豆丝似乎是水煮土豆丝。我们从家里带咸菜或清炒素菜来吃。每次在教室里吃午饭时,女生之间或男生之间交换菜吃,每个人中午可以吃到好几种菜,感觉不到一丝苦。吃完饭,刷过银白色的铝制饭盒,我们集体安静下来,在教室里背语文。当时,"入室即静"是全班同学镌刻于内心的信条。

同村的一个姐姐──云,和我就读一个班。出生后不久,云被我们村的一户人家收养。养母在她几岁时因病离世。她和姐姐一起操持家务活。虽然生活清贫,但是云的脸上总是不缺阳光。她刻苦用功,成绩突出。

冯老师同情每一个身世可怜的学生。他经常和云聊天,鼓励她坚持求学,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冯老师家里有爱人,老母亲,三个小孩,残疾单身的哥哥。他省吃俭用,全力照顾家人。师母性格温柔,大嗓门的冯老师和她说话时声音特别轻柔。

97年的元旦排练节目,冯老师为我们女生的合唱选择了一首老歌:“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他在我们面前深情演唱这首歌,声音高亢,仿佛一下子回到了风华正茂的青春年华。我们因为唱歌时感情不够投入,被他严厉批评。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一首激情飞扬的好歌,被我们丢掉了精气神。后来,大家调整状态,终于唱出心中沸腾的热血。直到今天,熟悉的旋律经常在耳边响起:“啊,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自豪地举起杯,挺胸膛,笑扬眉,光荣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光荣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初二的除夕夜,冯老师再也不会变老了。听到噩耗时,我们沉浸在巨大的震惊、悲痛之中。累极了的人终于进入长长的睡眠。

中考,我语文考了分。那时,我想起冯老师,多希望他知道这个好消息。

他的三个孩子都已长大成人,大女儿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如果他没有离开,现在和父亲一般,正是带孙子辈,安度晚年的时候。

冯老师,永远年轻的冯老师,从来没有离开我们,而我们,也正在他清澈的眼神里洗去浮躁,继续成长。

作者简介

崔静,中学英语教师。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会员,明光市作协会员。曾在县市级报刊发表散文、诗歌若干。

征稿启事

各位会员好,为进一步做好会员服务工作,展示会员文学成就,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

1
查看完整版本: 安徽散文middot实力派崔静永远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