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书房:我记得前些年,您连续出版了以“单独”冠名的系列散文集,但和这两本书不同,那个系列多半是您读书、行走、思考的心得,可以说是学习篇行走篇思想篇,而这两本书(指《人人都爱在水边》和《每一个日子都温暖如春》),很像是从那个系列里开出的花朵,是生活与阅历的破茧成蝶。今年的两本书可不可以认为是您读书的反刍,是从书本回归于生活。
许辉:读书和生活在我是交替进行或同时进行的,一边读书一边体会和感受生活,是我生活的常态。但是写作一般会有侧重,一个时间段里,可能会重点写一种内容,或一种状态,或一种想法。除写作外,我的生活概括起来不外乎三大类:读书、工作、行走。写作也会受到这三类生活内容的影响。但文学最厉害的一招就是,它允许你联想、想像和虚构。这就足够让你激动不已了!因为你可以创造一个排他性的、完全属于你的世界!
晨书房:您这两年的工作重心放在了去企业院校开设阅读与写作讲演,这会占用你的大量时间、精力,应该说,现在是您创作的最好时候,拿出大量时间做创作之外的事情,您觉得值得吗?
许辉:写作、演讲对我而言并不矛盾,也都是我非常喜欢的。写作使思想或想法变成文本,白纸黑字的,这是一个人如假包换的人生轨迹;演讲可以分享,可以影响他人,也可以互动交流、共同提升。但两者的形式完全不同,写作是一个人在战斗,码字的过程中一般而言不会有他人的参与;演讲则是互动的过程,不管是你在上面讲,还是双方的问答,都需要演讲者和听众共同参与才能完成。当你在台上演讲时发现台下的听众没有那么安静了,这一定是有原因的,往往是因为你此段演讲吸引听众的能力有所下降,你就得小心了,就得调整自己的演讲了,很有挑战性。
晨书房:我们都知道,您今年还牵头催成了“霍山中国·月亮湾作家村”的成立,这个您是怎么考虑的?
许辉:作家不仅仅要写自己的作品,还必须有社会责任心。当然,这个社会责任心不是别人要我们去做什么,而是我们要自己去做什么,用最方便和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去做我们最想做的事情,比如去做公益,去资助贫困学生,去戒*所帮教,等等。中国·月亮湾作家村坐落在安徽省霍山县东西溪乡,那里交通比较闭塞,发展比较滞后,是几十年前老三线厂所在地。但那里有绿水青山,现在看来就是金山银山,但如何利用好,需要大家共同出招,共同努力。中国·月亮湾作家村实质上是一个文学扶贫项目,是一个文旅脱贫项目,通过作家和文学元素的介入,提高当地群众收入和生活质量,也为城市市民提供了一个享受文学和山水的平台与旅游目的地。
*选自《江淮晨报·晨书房》,年1月14日专访文章。
春风花草香(外一篇)许辉
春暖花开时最宜与一拨友人去往远郊野外游春踏青。三五人,七八人,或十余人,最多不能超过十八人,到友人在乡间袁大郢的老宅子去。三两位厨艺好的自觉在厨房土灶间忙饭,土灶烧着杂树枝、干木柴,大锅饭香,只有干木柴才烧得出略带焦香味的大米饭和土猪肉鲜春笋等等一锅烩。一两位矜持的男士背着手房前屋后走一走、看一看,只见四季青菜苔已现,大蒜苗愈显肥胖,已经开放的油菜花上有两只小蜜蜂围绕着,嗡嗡嗡嗡地亲花采蜜。铁路附近的浅水藕塘里,一位穿着胶靴的男人正在扒藕,引来几人观看、拍照。城里人吃过藕,但大多不知道藕是哪里来的,是土里生的还是树上结的,因而惊叹的有,好奇的有,问个不停的有,仔细观察的也有。
更多的人则提着小篮、拿着小铲,到荒地、河畔、渠旁、路边挖野荠菜,这也是最吸引城里人的活动项目。但人们的疑问也随之而来。辛弃疾说“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这说得没错,城市中人工活动明显,自然因素减弱,因此城中的的春味总显得不那么足,甚至都无法明显感觉到春天的降临;又或因为心情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