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线上的红军小路
王亚宁
皖南具有江南独特丘陵地形地貌,随着号称“川藏线”名声名震遐迩,这条蜿蜒险峻秀美旅游线路被人们发现,已经成为自驾游首选目的地,特别是附近居住在江浙沪的人们热衷这条线路上的风景。
坐落在川藏线始发地的就是皖东南的最大水库青龙湾水库,那里碧波荡漾、波光粼粼、水天一色让人心旷神怡。在同等纬度保留一片最大的原始森林,“板桥自然保护区”,弯弯曲曲盘山公路,这里既有武夷山山水之美,又有喀斯特地貌奇石、溶洞之奇,还有青藏高原川藏线之险。湛蓝的天空,碧绿的森林,生物的多样性,清澈的溪水潺潺,在春天鸟语花香,夏天清凉世界,秋天层林尽染,冬天独具千树万树梨花开韵味,印证了游玩者:“风景这边独好”美誉。
宁国境内的板桥属于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这里山高林密,有些地方区域还处于人未踏足的原生态,森林茂盛,有着亚热带最后物种保护地,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景观。
过去的板桥乡已经规划到方塘乡,成为了板桥村,但是人们依然无法忘记板桥是皖南革命斗争发源地,这里曾经是轰轰烈烈地进行武装割据反抗国民*的根据地。
板桥村,是皖南革命斗争摇篮,她地处*山与天目山两大山系的结合处。是旌、泾、宁、宣四县市的交界处。
年红七军从江西转战到安徽皖南开辟新的根据地,借着这里独特地形地貌和国民*触角暂时无法达到的地域优势开展革命斗争,在这里建立*组织发展革命火种,进行武装斗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当地山农在红军教育和帮助下,起来反抗土豪劣绅的压迫,在这片根据地,山农慢慢地跟红军同呼吸共命运,血肉相连,亲如一家。
那是年清明节,红军红七军六七十人排除万难与沿途国民*处处阻挠和围剿,来到宁国开辟新的根据地。宁国是皖浙交通要道中心,又是处在南京外围,是国民**府的心脏地区。蒋介石为了扑灭宁国的红军,曾先后调派独立四十六游,第三十四师和安徽省保安团等反动武装进驻宁国“清剿”,并命令各乡镇组织“联保壮丁队”,利用一些地主武装,协助国民*军队袭击红军和镇压革命群众。
红军在艰苦环境里,依然宣传抗日救国主张,动员群众参加红军,建立了以山区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与苏维埃*权,活动范围扩大到附近几个县,并且与浙江省昌化、于潜天目山和孝丰、徽州歙县岩寺形成了红色根据地,互相呼应,给国民*反动派以严重威胁和打击。
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宁国的红军游击队依靠山区老百姓的支持,同敌人进行了无数次战斗,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围剿”行动,但也遭到了很大牺牲和损失。红军发挥大无畏精神与不屈不挠的斗志,坚持斗争发动群众,扩大组织建设,进行有效武装战斗。
面对国民*疯狂封锁镇压,红军在恶劣环境下,像山区松树顶天立地不怕风雨,坚持信念,为了革命、为了劳苦大众,硬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坚持生存了下来。
红军和老百姓利用山高林密和自然条件,通过不断斗争获取经验,在山区中建立了一条红军活动与物资运输通道,充分发挥毛泽东的游击战术“十六字方针”——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扰、敌退我追的军事思想理念。
随着岁月流逝,往日的红军小路已渐渐地消失在天翻地覆的变化中,过去的交通与社会变革,人们在公路铁路网建设下,通往徽州*山道路已经离开原来的交通通道,时代变迁和人们的居住地搬移,以前的红军小路已经被人们遗忘。
在这次体会振兴乡村建设工程的徒步旅行中去寻找红军小路,偏僻山路在保护生态环境和青山绿水*策下,荒芜的石板路依稀还能看到曾经经过人们长时间使用的磨损痕迹。苔藓爬满了台阶,旺盛的灌木丛遮挡了崎岖小路,我们对这条革命的小路产生了疑问,这真的是文史资料记载中的那条曾经为红军战士昼伏夜出打击敌人的运输线吗?
在村民介绍下,我们找到一位七十多岁老人,他兴致勃勃把他知道的故事告诉我们;“当年我父亲就为红军挑过粮食和布匹、食盐、蔬菜,红军真的与老百姓是鱼水情,那些红军干部与战士经常帮助老百姓,给老百姓送衣送粮,与老百姓同甘苦共患难,每次红军出山行动都是当地山民带路。
慢慢地,从板桥开始沿着苍口到方塘一线到歙县,另外一条从东岸和小东乡直达浙江天目山,形成了一条红军秘密行动和运送给养小路。
村民老大爷给我们讲了许多红军故事,那些袭击乡公所地主保安团、围剿国民*小股部队的行动,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和土豪劣绅反动派的嚣张气焰,在群众中间产生极大的影响,对反压迫反剥削,建立民主自由革命思想,唤醒山区群众自觉性和为了劳苦大众追求信仰在老百姓心中开花结果。
这条不起眼的羊肠小道,古朴的石板,两旁郁郁葱葱的松树在述说那段永不磨损的故事。青山常在,革命前辈在这小路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传奇事迹,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立下了一座座丰碑。红军不屈不挠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缅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我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更加稳健前行。
红军小路,那是一条通向我们心里时刻不能忘记的记忆。红军曾经走过的小路,已经在中国大地成了一条条康庄大道,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红军精神,秉承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让我们能从更多红军故事,更多角度学习红色历史,领略红军精神,以厚重的红色文化为依托,蕴含红军基因和*魄,我们用足迹丈量、用眼睛观看、用心灵感知、用思想体悟、以红军精神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进之歌。
作者简介王亚宁,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会员。《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科技报》等报刊通讯员。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电力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电力通讯员、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中国乡村作家协会会员、哈尔滨萧乡文学社作家、宣城市散文家协会会员、宣城市作家协会会员、宁国市作家协会会员、宣城市诗歌学会会员、泾县诗词协会会员。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诗文选集》《风卷云起》《桂花飘香的季节》《成长的春天》《我们的青春和爱情》《青春在工厂里放飞》《烟雨》《生命的热血》等。其散文、杂文、诗歌及新闻报道在各大杂志报纸刊登。现为《全球华人诗歌典藏文集》散文主编及特约作家。
征稿启事各位会员好,为进一步做好会员服务工作,展示会员文学成就,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