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介绍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文化合肥筱斋路云峰大道百川路he
TUhjnbcbe - 2021/8/20 15:12:00

编者按

一条红色道路

不仅传承了一段革命历史

更见证了城市的发展之路

行走于一条条以英雄先烈命名的道路上

我们不仅可以看到

一座城市对他们的深情敬意

也可以感受到

一座城市以行动告慰先烈的发展力量

本期“循迹红色道路铭记精神丰碑”系列报道

将漫步筱斋路、云峰大道、百川路

探寻英雄先烈

筚路蓝缕、砥砺前行的风雨历程

穿越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

展开今天的发展画卷

筱斋路

合肥有条“筱斋路”

合肥有条延乔路,还有一条筱斋路。

筱斋路上的交通指示牌

年9月,崔筱斋结业于第六期全国农民讲习所,按照*中央指示,回皖创建合肥地区第一个中国共产*组织——中共合肥北乡支部,直属当时在上海的*中央直接领导。中共合肥北乡支部先后创建安徽省农民运动委员会,支援北伐战争,开展农民运动,为合肥地区后期*组织建立、革命宣传、革命运动奠定了坚实基础。《觉醒年代》的热播,感动了无数观众。而《觉醒年代》的编剧,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秘书长、第三编研部主任龙平平,正是合肥地区第一个中共*组织书记崔筱斋之孙。今年6月,龙平平应邀来肥,在以《〈觉醒年代〉中国共产*溯源》为题的这场专题报告上,就提到了这条鲜有人知的“筱斋路”。作为崔筱斋之孙,龙平平对这段历史如数家珍。“他原本是一个知识分子,年入*,接受*的委派后参加革命。当时正赶上大革命时期,他把全部生命交给了*的事业,30多岁壮烈牺牲了。”他口中的这条“筱斋路”,正是为纪念革命烈士崔筱斋而命名的一条道路,如今位于长丰县双墩镇。崔筱斋,原名崔兴忠,长丰县造甲乡崔小圩人,合肥地区第一个中共*组织的创建人。年5月3日,第六届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在广州开学。为给全国农民运动做好思想准备和干部准备,*决定从全国各地抽调一批农民骨干,到广州农讲所参加学习,其中就有皖籍学员有崔筱斋、曹广化、胡济等16人。学习结业后崔筱斋返回家乡,与同期毕业返皖的曹广化(寿县人)、胡济(南陵县人)3人回到合肥北乡崔的家乡双河集附近的崔小圩,创建了中共合肥北乡*支部,直属当时在上海的*中央领导。崔、曹、胡3人共同认为,一则双河集地处偏僻,离合肥有百余华里,易于避开反动派的搜捕;二则双河集与寿县相邻,与其同时归来的农讲所16名学员大多都是寿县东南乡(与合肥北乡毗邻)人,便于相互联络、支援;再则这里是崔的家乡,之前他就在这里做了大量反帝反封建宣传工作,群众基础较好。崔筱斋进行革命宣传的蜡像三人根据各方面的情况分析研究,认为在此建立中共组织比较理想,并按照*的组织原则推选崔筱斋担任*支部书记,成员有胡济、曹广化。至此,合肥地区第一个肩负着带领民众反帝反封建的中共*组织诞生了。以中共合肥北乡支部为起点,合肥地方中共组织日益发展壮大。

他在合肥播下革命的火种

回望崔筱斋和合肥地区第一个中共*组织的那段革命岁月,还要从中共合肥北乡支部纪念馆中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物中探寻一二。走进位于长丰县的中共合肥北乡支部纪念馆,一尊“革命烈士崔筱斋”的铜像矗立馆内,铜像下方的石刻上详细记录这位革命烈士的一生荣光;馆内还收藏有一张珍贵的画像,这是崔筱斋为数不多的影像之一。透过这尊铜像以及馆内画像,将参观者拉回那段“誓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激情岁月,也更加了解中共合肥北乡支部从无到有的历史。

北乡支部纪念馆内崔筱斋生前照片

“第一个*支部成立之后,很快就在合肥地区发展了很多新*员,而作为支部负责人的崔筱斋,也迅速把革命的火种播撒到当地群众百姓当中。”据纪念馆内讲解员介绍,年4月7日,崔筱斋发起了轰轰烈烈的双河集农民暴动,但由于武装力量薄弱,7月21日,他在当时的寿县下塘集不幸被捕,英勇就义,年仅36岁。临刑前,他大义凛然地高唱《国际歌》,高呼革命口号:“革命终究是要成功的!我此时生死置之度外!”“打小,家里人常说爷爷是唱着《国际歌》走上刑场的。我那时候没有感觉,以为是《烈火中永生》《红岩》这样的小说和电影才会发生的场景。”龙平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坦言,最开始甚至还不大相信有这样的事,更别提能够想到这样的事情会跟自己有什么关系。一个人唱着《国际歌》去迎接死亡,这是一种怎样的信仰?是什么在支撑着他?“直到我开始研究*史,才逐渐领会到这句话的分量。”龙平平说,这是怀着给中华民族谋未来的信念,而这就是共产*人。“《觉醒年代》中,我写陈延年、陈乔年牺牲的时候,脑海经常会浮现我爷爷唱着国际歌英勇就义的场景。”龙平平说,因为他们在生死考验面前都选择了同一条道路。

这条路见证着北城的腾飞

时至今日,崔筱斋的革命故事依然在东西走向的筱斋路上绵延流传。筱斋路的建成史可追溯到年,当年7月,长丰县重点局负责建设的筱斋路上机声隆隆、车来车往,而这条道路的建设,也成为长丰县年重点项目之一。如今,道路两侧高楼林立、幼儿园及中小学依次而建。专题报告会上,龙平平也深情寄语:“走在今天的宽阔道路上,知道历史是怎样走过来的,知道共产*人为此付出了多么大的牺牲。”从合肥市中心出发,沿着南北向的主干道阜阳北路一路向北,很快就抵达了垂直交汇的筱斋路。筱斋路位于长丰县双墩镇这个合肥“北大门”。近年来,双墩镇紧紧围绕“走在前列、创出特色”的目标,践行使命担当,以引领全县高质量发展为己任,勇当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树立城乡发展新典范,打造现代都市新城区,建设宜居宜业乐活新北城,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呈现出阔步前进的良好态势。而双墩镇位于的长丰县北城新区是合肥的北部门户区、辐射皖北的“桥头堡”,正在打造“品质北城”、“精致县城”、特色小镇、新型城镇。京福高铁、商合杭高铁在县域设有2个客运站;合徐高速、合淮阜高速、滁淮高速、北三环高速形成覆盖县域“井”字形高速网,11个高速道口通达便捷;轨道交通8号线、S1线等已经全面启动,即将进入地铁时代……

云峰大道

长丰县首次以革命烈士命名之路

崔筱斋虽英勇就义,但革命火种并没有熄灭,此后更多人前赴后继,化作星星之火燃遍合肥,刘云峰便是其中之一。位于长丰县杨庙镇镇*府与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之间,有一条长约米的水泥路,这条道路就叫做“云峰大道”。

刘云峰烈士纪念馆旁的道路就是云峰大道

“别看这条道路不太起眼,它可是长丰县第一次以革命烈士刘云峰的名字所命名的路名。”长丰县杨庙镇文化中心站站长陶有文讲述了一段革命故事。年,生于长丰县杨庙乡刘老郢一个雇农家庭的刘云峰,原名刘传虎,当时母亲希望他能像虎一样勇猛不再受欺凌为其取名“传虎”。因家境贫寒,少年时代帮地主家放牛,后因不堪地主打骂,回家以卖瓜子补贴家用。年,共产*员崔筱斋在造甲、下塘一带组织农民运动,他参加了农民协会,受到了革命教育。有一次,他去埠里参加会议,因几天未回来引起了东家的怀疑。东家一再逼问,打断了他的右小指,他仍矢口否认,严守了机密。经过组织考验,他于年加入中国共产*。年春,他参加了双河集农民暴动。随后,他转移到定远藕塘一带继续开展革命活动。后来*组织派他到白区搜集情报,联络群众,他便挑起货郎担,走东串西,在江淮大地播撒革命火种。抗日战争爆发后,刘云峰受中共江淮四分区的派遣,回杨庙地区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他在孙桥头小学以教书为掩护,进行*的宣传和组织工作。不久,与孙祝华,刘腾等在孙桥头、*口背等地先后发展了30多名*员,建立了三个*支部,领导群众开展抗租、抗税、抗伕斗争。与此同时,他们还利用亲友关系,筹建了淮西独立连,壮大了抗日武装力量。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以后,国民*反动派为了篡夺胜利果实,派出大批军队对淮西抗日民主*权进行疯狂的进攻。刘云峰坚守阵地并开展敌后斗争,在群众的掩护下,和敌人进行了殊死的搏斗。年2月,为掩护县委领导撤退,刘云峰同志不幸中弹,光荣牺牲,年仅35岁。

云峰大道已成为杨庙镇“红色之路”

如今,这条约多米长的云峰大道已经成为杨庙镇的一条“红色之路”。道路南侧就是杨庙镇志愿者服务广场,一次次志愿活动,凝聚了一批批年轻*员、在校大学生志愿者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服务乡村发展。顺着云峰大道进入文化中心,则是讲述着这位革命烈士事迹的“刘云峰烈士纪念馆”。刘云峰烈士纪念馆陶有文介绍,该纪念馆于年建成,汇集了以刘云峰为首的杨庙镇革命历史上仁人志士的主要事迹,以“永恒的怀念”“辉煌的丰碑”“烽火的回忆”“血染的风采”四大板块,讲解建*以来杨庙地区的仁人志士为新中国的成立敢于抛头颅洒热血、不畏牺牲、奉献自我的英雄事迹。置身于纪念馆内,无数饱经岁月的珍贵展品,仿佛在诉说着历史中的峥嵘岁月。其中的每一处红色文物、每一段红色故事,不仅承载着一个个闪光的历史记忆,更是重温*的辉煌历程、传播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培育家国情怀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很多*建活动都会到北乡支部纪念馆举办

这条路见证了乡村振兴的蝶变

杨庙镇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安徽工委旧址、刘云峰烈士纪念馆和杨庙镇革命事迹陈列馆已成为杨庙镇红色旅游的新景点。奋斗于红色热土上的杨庙人民善良、上进,敢于开拓创新。从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杨庙镇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振兴之路。如今的杨庙镇资源丰富,生态优美。镇域拥有龙门寺现代农业示范区、十里井现代农业示范区和马郢田园综合体。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着力打造以瓜果蔬菜、苗木花卉等农业观光旅游和以“马郢计划”为核心的研学旅游。目前,该镇正朝着打造“食品工业小镇”和“旅游小镇”的目标阔步前进。

百川路

百川汇海,英雄路名传承红色力量

用路名传承红色基因,也串联起了曾经北乡的“红色史迹”。位于长丰县内,还有一条“百川路”。但少有人知,这条“百川路”是为了纪念革命烈士徐百川所命名的一条道路。出生于吴店乡(今属长丰县)的徐百川,原名张开泰。年冬,因赴六(安)霍(山)地区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的需要,张开泰化名徐百川。父亲在下塘集当铺当雇员,徐百川六七岁时即从父生活,他经常看到老板训斥父亲把贫苦农民破烂货收当入铺,心中非常气愤。幼年时,父亲送他到罗集叶氏私塾读书,徐百川读书分外用功,教师对其十分器重。他当“大学长”,办事公正,扶弱抑强,因而深得教师和同学的称赞。他在合肥正谊中学就读时,逐步受到进步思想的熏陶,毅然只身离开家乡前往广州。次年,考入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第六期)前往广州学习革命理论,不久参加北伐战争。随后,徐百川先后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海陆丰起义和广州起义,年加入中国共产*,受组织委派回到家乡开展革命工作。他与妻子把新居作为*的秘密联络站,接待南来北往的共产*人。他经常往返于芜湖、合肥一带,冒着危险发展*员,进行*的秘密联络工作。年5月,红三十三师编入红一军后,他任中央独立第一师师长,率部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二次反“围剿”,指挥所部在道士冲消灭反动民团,在土地岭伏击安徽省保安团运输队,年秋被杀害于湖北*安(今红安)檀树岗,年,中共七大追认其为革命烈士。这些红色路名,不仅每一个都记录着每一位革命烈士的英雄故事,更展现了一段鲜活的*史。而在长丰县,以革命烈士所命名的“路名”还有多条。去年3月份,合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合肥市民*局对合肥市第五批道路、水域命名规划方案进行公示,并对前四批道路命名规划进行增补、修改,其中,长丰县内新增道路映典路、文杰路、宏勋路,也均以当地的革命烈士所命名。

记者手记

英雄道路见证繁华是最好的告慰

筱斋路、云峰大道、百川路、文杰路……漫步一个个以革命烈士所命名的道路,也仿佛走进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从他们筚路蓝缕、砥砺前行的风雨历程中,后人得以窥见革命信仰形成和沉淀的过程。

如今,这一条条宽阔道路两侧,正在拔地而起的高楼尽显繁华,也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和变迁、承载着合肥的历史沉淀与砥砺前行。

走过繁华道路,不忘革命历史;聆听英雄故事,赓续红色力量。

“继承烈士遗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人民谋福利,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敬爱的爷爷,我们将继承您的遗志,为实现您的伟大理想而努力奋斗”……在中共合肥北乡支部纪念馆的留言簿上,参观者们的留言充满深情也充满力量。

不忘来时路,方能薪火相传。

而让一条条英雄道路见证时代之巨变、发展之繁华,则是对英雄们最好的告慰。

江淮晨报全媒体发布中心出品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刘梅梅摄影/卓旻

实习生/易宇翔

点亮“在看”!赶紧告诉更多的人!↓↓↓点分享点点赞点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化合肥筱斋路云峰大道百川路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