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中考的同学们
马上就要迈入
人生极其重要的一段——高中生涯
你心里是否有一些期待和忐忑?
初升高
有哪些难点痛点?
相比初中
高中学习有哪些变化?
这个暑假
如何做一些预习和准备?
前两期由合肥六中“梦之队”带来的“解密”高中语数外“解密”高中物化生受到很多学生及家长的好评今天合肥六中“梦之队”第三期来了以新高一年级部主任蔡胜国为首*治老师王发历史老师*劲松地理老师周保明为大家带来专业的初升高衔接指导蔡胜国:
解析初高衔接难点痛点
学法指导助力高一新生
同学们,中考之后,是一个快乐的、收获的、重要的暑假。经过紧张的初中学习,同学们可以利用这个暑假好好休息放松,为未来的三年高中学习生活储备能量,为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做个规划,也为三年后的自己制定一个切合自身实际的目标。未来的高中学习生活,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在此,我给大家几点建议。01
关于初高中衔接
了解初高中要求差异
了解初高中的不同,我们不妨从名字开始。“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简称“中考”,是检验初中在校生是否达到初中学业水平的考试,它是初中毕业证书发放的必要条件,即要求绝大多数初中生能通过“中考”,完成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是过关性考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两种考试的性质决定了初高中学习的难度、深度有很大不同。以考试分数为例,中考可能选择余地很小,但高考若考就或许可以实现凭兴趣爱好选择理想大学;初中物理考90分(假设满分),你可能会自责,今年高考物理若考90以上,你是乘风破浪的少年。这种难度和结果的不同会导致部分同学进入高中后不适应。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知识以了解和简单应用为主,很少涉及逻辑推理与分析和复杂计算,这样就可以通过重复训练得到高分,甚至有些基础好的学生临时抱佛脚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然而,到了高中以后,各科内容的广度、深度、难度均远远超过初中,靠重复训练和考前突击想取得好成绩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大家在平时课堂上认真听讲,作业认真完成,认真订正并在错误中不断归纳总结,体会知识的来源、理解知识的本质、学会知识的应用,方能立于不败之地。暑假正确打开方式:多阅读中外名著,提升思辨能力,锻炼分析能力,培养自学能力和严格的自律精神。02
适应高中阶段学习
要具备心理调适能力
社会在飞速发展,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要对高中的学习生活可能遇到的困难有足够的预知,坐在同一教室的同学,在初中阶段都是优秀者、佼佼者,当你与优秀者同行时,可能一不小心就变成了落后者,由此产生的心理落差,很多同学难以适应甚至由此一蹶不振。因此,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是重要的人生功课。同学们进入高中后要屏蔽以往的成就,以追赶者的姿态去开启新征程,成就新辉煌。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
要有良好的心态,就要有宽广的胸怀,小升初是学区内的竞争,初升高是市区内的PK,考大学是全省的比拼。当你遇到困难时要坚信自己在全省依然优秀,当你优秀时要知道“山外有山”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要有良好的心态,就要怀有感恩的心,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对你鼓励或惩罚都是对你的爱,都是为你能有更好的发展和未来。善宽以怀,善感以恩。善博以浪,善精以业。这般,最佳!
03
要适应好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
为了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安徽省去年实行“新课标、新教材”。今年高一新生可能会实行“新高考”。“三新”工程的实施就是要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就需要在学习知识时不能死记硬背、机械刷题,而是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有效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这种“新”,在学科中都有一个明显体现,那就是情景试题。各学科试题,都在选择情景,这里的情景包括学习情景和生活情景,这些情景在高考题中基本上都是“新颖”的,学生平时练习中是见不到的,刷再多的题也可能没有帮助,高中老师的教学将坚持“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独立思考、享受阅读。考试是一条鱼,而你的习惯,就是一片海,所有的鱼都在海中。有了海,何愁收获不到鱼?需要提醒大家的是:
暑期在家,不要沉迷于游戏
每天坚持体育锻炼
适当帮父母做些家务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和自律精神
有一个强健的体魄
对即将到来的高中生活都会大有裨益!
王发:
重新发现*治课
思之信之爱之
相比初中,高中*治课知识在容量、难度、评价等方面都在大幅提高。在步入新的学段之际,在初高中衔接阶段就*治课学习的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01
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
理清课本内容层次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基础知识是学好高中学段*治课的突破口,也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在明确教材中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基础上,将所学的知识梳理出层次,然后从整体上把握这些知识层次。将你整理出的这部分内容置于整个知识体系中,思考它在整体处于什么地位,与前后的知识有什么逻辑关联等。02
勤思考,敢质疑
培养自身的学科思维能力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探索与创新的源头,即培养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与习惯。俗话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我们要学着不断去质疑、释疑,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高中*治课学习中,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积极地锻炼演绎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敢于怀疑,大胆想象,善于创新。03
抓住教材的主线
清晰知识的发展脉络
对于*治教材中的的每一个必修模块,都有它的独特主线,即贯穿教材的基本逻辑、基本宏线,抓住了线索就抓住了所学知识的脉络。对于任何一个问题都尝试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去思考它的来龙去脉,这样你学习起来可能会事半功倍。04
划出关键词
突出核心主干知识
在整理和掌握教材中的这些必备知识过程中,要求我们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在老师的引导下,确定教材知识体系的中的主干知识,将这些知识高度压缩在认知结构中,在应用时依据线索,快速检索出关键词,由此引出自己所学的知识。通过对所学知识进行关键词的简要概括,对教材中体系化知识的主干化处理,将课本由厚变薄,逐步将教材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素养与能力。我们始终坚信
积累基本功,功到自然成
同学们做好以上几点
能逐渐脱离教材文字的束缚
领略*治学科的逻辑之美
体验*治课堂的创造之美
*劲松:
历史学习要打牢基础
提高素养、增强能力
高中阶段将是你人生旅程又一个充满活力且不断成长的时光,更是你走向社会成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合格公民的奠基时光。在此,这几条关于高中历史学科入门之学的建议,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01
高初中历史学习有什么不同?
初中的历史学习是根据初中学生的身心健康特点安排内容的,虽然有一定的历史发展的大体脉络,但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而且内容更注重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带有较多故事味。高中的历史学习要求则更高,除了你们有些熟悉的历史史实,更多会注重历史学科的体系和规律性的认识,需要学生在学习中注重理性分析思考问题,需要更多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综合分析。简单说:初中历史学习重兴趣,重内容的识记的基础知识,高中历史学习则在初中的基础上,重视知识的融合,重在理性的分析、规律的认识等思维能力的培养。02
高初中历史学习如何衔接?
1、提高认识,打牢基础。历史学科在新高考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历史知识在以后的人生发展中也是重要基础。读史使人明智,这里的智不是小聪明而是大智慧。历史学习是如此重要,我们理应重视。那么,如何去学习它?打牢基础是第一要务。历史知识的熟记是学习发轫,必须花一点功夫去记牢。别人说学习有很多省力省心的方法,可以借鉴一点,更多的应该是自己探索努力才能获得的。只有“死去”才能“活来”,“不死则不活”,“先死而后活”。高考中的所有选择题都是根据时间的要素来分析答项。比如今年高考文综历史的29题:年,毛泽东提出:“我们是革命战争的领导者、组织者,我们又是群众生活的领导者、组织者……在这里,工作方法的问题,就严重地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当时毛泽东强调改进工作方法意在A.发动群众参加革命战争B.开辟中国革命的新道路C.建立广泛革命统一战线D.动员社会各界进行抗战A年是国共两*对峙时期,此时毛泽东强调改进工作方法是动员群众拥护共产*,从而参加革命战争,故选A;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已经说明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排除B;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在年国民*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以后,随着年国民革命的失败已经不复存在,排除C;年是局部抗战时期,此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国共两*间的阶级矛盾,因此他并不是在动员社会各界进行抗战,排除D。所有的分析判断都来源于年代知识的掌握。离开扎实的基础知识,一切能力都是空中楼阁。2、阅读观赏,提高素养。历史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历史学习需要阅读大量的历史素材,就需要有较高的文本阅读能力,历史学习还需要一定哲学思想来指导,这也是我们学校今年强基班中2个哲学名额的重要因素之一,历史学习中阅读历史地图必不可少,这就需要学习者具有地理学科素养;学习世界史还需要一定的外语知识基础;统计史学还需要数学学科的统计学知识。也就是说,历史学科的学习需要综合知识、开阔视野和多维发散的思维品质。这是今年安徽文综42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图6是中国共产*建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间部分重要会议示意图从图中任选两次会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次会议间中国共产*的发展,并说明其原因。(要求:明确列出两次会议,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中共一大,遵义会议论题:中国共产*诞生后,逐步从幼稚走向成熟。论述: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的诞生。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中共开始探索救亡图存之道。中共一大提出了以城市为中主的路线,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之后中共意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联合国民*开展了国民革命运动。但由于缺乏经验,犯了右倾机会主义与投降主义的错误,以及国民*右派的叛变,国民革命失败。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失败后,中共开辟了井冈山道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适应中国的国情的革命道路。在根据地的建设与斗争过程中,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被迫长征。年在长征过程中召开了遵义会议,纠正了*内的“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挽救了*,挽救了中国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标志着中国共产*由幼稚走向了成熟。本题可任意从图片中选择两个会议。因此可结合所学,选择中共一大和遵义会议。并提炼主题为中共走向成熟。论述时,主要结合所学,阐明中共诞生之后到遵义会议期间,中共经历的一大、二大、三大、国民革命、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道路的开展、长征以及遵义会议召开的影响。整个历程反映出中共不断探索,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并走向成熟。其他角度言之有理亦可。这道高考题是典型多学科综合知识运用和能力等历史素养考查的体现,学会用史实论证,“论从史出、史由证来、史论结合”的能力是高中历史的更高要求。同学们在假期中应该阅读点名家名著欣赏点名片名作比如经典文献(梁启超陈寅恪、、钱穆、翦伯赞等)当代精品(戴逸、葛剑雄、徐中约、齐世荣、钱乘旦、王斯德等)的名篇巨著《觉醒年代》《中流击水》等精品电视剧开卷有益在图书馆度过一个清凉夏天也足以富足你的精神还可以参观展览和博物馆结交学友和专家提高自己史学素养周保明:
地理学习需“无缝对接”
拓宽视野、提升素养
初中升高中,地理学习需“无缝对接”,拓宽视野,提升素养。
01
初高中地理教学“断层”现象
中学地理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特性的学科,中学地理的学习包含初中与高中两个阶段,由于种种原因,初高中地理教学“断层”问题突出。
1、课程设置“断层”
“初二结业,初三暂歇,阔别一年,再学地理”,是当前中学地理课程的设置模式。由此,学生在中学地理学习中出现了断层现象。当学生在高中地理学习时,对初中地理知识的遗忘程度已经非常严重。
2、教学内容“断层”
在现行课程设置模式下,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的教学是相互孤立的。初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师及教学内容几乎没有交融。区域地理知识的匮乏深深地困扰着高中地理教学。
02
初高中地理教学的差异性
1、知识内容的差异性初中地理以区域地理为主,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即可,不需要涉及深层次的成因问题,学习内容较为简单。高中地理是从系统地理和应用地理的角度进行深化分析,思维深度和思维模式的构建对刚步入高中的学生而言存在困难。2、教学方式的差异性初中地理大部分属于知识经验类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单一地实现知识内容的传授,学生通过交流和理解后以机械性背诵的方式开展学习。高中地理的学习,教师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地理思维和空间意识,能够对地理图像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结合题目要求和知识内容解决当前遇到的地理问题。3、授课范围的差异性初中地理教学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