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年,我已经在QQ上知道陈老师写作群,我在群里体验观看,当时手头拮据。待条件好一点,年想分期加入他的写作社群,陈老师爽快答应。
群里面有人左右,有好几位老师都是曾经在杂志上看到过名字的人,有种窃喜感。群里有坐在龙椅上用笔尖写作的励志女孩*杨,还有只有小学学历,在山上砸过4年石头的赵美萍老师,她通过写作改变命运,后来成为知音杂志编辑,10年已移民Mei国,还有上一篇提到的通过写作实现财务自由的红老师和王老师。
这些真实故事就在身边,汇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感染着我,激励着我。
我总比他们中有的人起步要好点,而且现在用手机阅读写作这么方便,那我也可以成为一名写作者呀!
虽然身边人笑我是不是很多字都不认识?怎么敢做写作的春秋大梦,怎么这天真?现在回想起来,我不知道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我,不顾别人的风凉话。或许就是一腔孤勇吧!还有和陈老师群里的励志人物故事带给我的冲击是分不开的。
不知道在某个地方看过一句话,往往中文系反而出作家很少,因为他们被条条框框给束缚住了。想得越多,要求又高,反而不敢下笔去写。
我们这种野生派喜欢自由表达,一种无知者无畏的精神,不管写得怎么样都发布出来,有一种不知天高地厚的感觉。
02
世界上很多作家原始学历都不高,如高尔基,莎士比亚、狄更斯、富兰格林、莫言、沈从文,三毛等人。
但不代表他们后天没有学习,他们在文学这块领域早超过本科学历,他们后来都成为无数文学爱好者的灯塔榜样。
学历不等于学习力,知识不等于智慧。社会才是一门更深奥的大学。
三毛的第一学历只是小学,但她有在台湾文化大学旁听,走访世界很多国家,去一些大学上课,综合见识眼界超越无数大学生。莫言和沈从文他们虽然学历不高,后期都有去部队当兵继续学习进修。
这些前辈们的成长故事给了我很多激励,虽然我只是一个小小的写作者,但是敢行动,就是超越了昨天的自己,如同我的首篇10万+标题《只和别人学,只同自己比》。
03
前不久有一个QQ文学群里大家聊天说,在民国时代的所有文人基本是富二代或官二代,普通人写作很难有出头之日,好像的确是这么回事吧!
徐志摩的父亲是浙江盐商富甲一方。陆小曼,林徽因,张爱玲,冰心都是名门之后。沈从文的爷爷还是贵州总督,都是很有家族底蕴。离我们比较近的三毛,琼瑶,亦舒他们的祖辈都是非常不简单的人。
如此看来,我们真得感恩着互联网给了我们公平展示的机会,自媒体的出现削弱了资源信息的垄断。互联网让世界是平的,不分地位,身份,年龄,性别都可以在网络上写作,只要你有毅力,持续写文字,水平还比较不错,都能得到相应的回报。
当年,我有把哪些字贴在床头记呢?如葳蕤,夯实、潋滟、精神矍铄、蕨菜、迤逦,功不唐捐……之类的字词成语,每天早晚读上几遍,每周换一批,循环往复。
曾看过某个大咖作家在早期练习写作,把《红楼梦》反复研究做笔记,摘抄词语,生僻字查字典。苦心人,天不负,如今早已是名利双收,倍受人尊重的作家。
每个写作者最初都有一段难熬的时光,承受别人的嘲笑与打击,以及自己对未来的种种不确定性。
04
当年,我和很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