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星期五
天气:29/12℃晴转多云明日:30/17℃晴转多云
“走吧,走吧,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
唱的是爱情,其实讲的是人生。年的那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商家都在这场“大考”中,学着自己“长大”——
直至今日,东安区商务局长夏晖在这场“大考”中,依旧没有轻松下来。她要做的工作很多,除了组织辖区各商户常态化防疫,更多的是要想尽办法,让大大小小商户都能从“休眠”状态中“复苏”,“活”起来,而这其间的关键词就是“消费”。
社区商业的崛起
还记得疫情严重时,你家小区一户只有一个通行证、两三天才能出小区一次,购买全家的生活必需品。当你拎着大包东西往家走,心里一定庆幸,感谢家门口有一个商品还算齐全的超市……疫情的肆虐,让牡丹江的社区商业,突然间承载了太多的负重,有点让人措手不及。但也恰恰是因为这样超乎寻常的“机遇”,让牡丹江的社区商业在疫情中有了长足的发展,“好日子”连锁超市应该算是其中的受益者。这家年开第一家店的“好日子”超市,目前已经拥有35家连锁店,一年销售额以数亿级计量,基本形成了自己的网络体系,是近年来,牡丹江商业领域里突起的“异军”。究其原因,“好日子”一位负责人告诉晨报记者,这要得益于他们的“专注”。自开第一家店起,他们就专注做一件事——“民生”。只要涉及民生的东西,“好日子”肯定有。这家以生鲜起家的连锁店,最大的特色就是“新鲜”。为此,他们建了一个4万多平方米的物流中心,以备超市商品的储备和流转,而这一切恰恰在疫情期间,发挥出巨大的能量和作用。稍加留意,不难发现你身边的“好日子”超市,距离居民区都不会太远,这也是“好日子”超市开店做选择时考虑的第一要素。比照我市商业网点“十三五”规划,其中关于“社区商业中心”的设计——主要配置居民日常生活消费必需的商业行业和生活服务业、服务对象主要为当地居民、服务半径在-米的居住区,这两者间算是不谋而合吧。社区商业被称之为城市商业的“最后一公里”,是城市商业的基础。在新冠疫情的“大考”中,逐渐成长起来的牡丹江社区商业,虽说初见规模,但仍有发展空间,还需要更多的、定位于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商业业态去填充,从而形成一个个业态合理、功能完备,并具备一定服务水平的社区商圈。消费升级的挑战
从理论上讲,各级商圈间的关系应该是互为补充、协同发展、齐头并进的格局。不分社区商圈、还是区域商圈,都要通过差异化、体验度来吸引客流消费。无论身处哪一级商圈,无论体量是大是小,需要面对的则是该如何应对当下消费升级的挑战。
专业机构研究认为,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国共经历了三次消费升级,每一次消费升级,都推动了经济高速增长。而消费结构的演变,也带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第一次消费升级,改革开放初期。当时,粮食消费下降、轻工产品消费上升,拉动我国轻工、纺织产业的迅速发展。牡丹江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发展成为国内小有名气的新兴的轻工业城市。
第二次消费升级,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在这一阶段,老百姓的“老三件”(自行车、手表、收音机)和“新三件”(冰箱、彩电、洗衣机)分别是温饱和小康时期的标志性消费品。家用电器消费的快速增加,成为相关产业迅猛发展的驱动力。据了解,当时全国共有13条阿里斯顿冰箱生产线,牡丹江就有一条,几乎是与青岛海尔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
第三次消费升级,上世纪90年代末至今。用“日新月异”来形容这个阶段的消费发展,一点也不为过,因为这个阶段的消费此消彼长,各种业态的升级基本没有间断过,从教育、娱乐、文化、交通、通讯,到医疗、保健、住宅、旅游等等,尤其是与IT产业、汽车产业以及房地产业相关联的消费,增长最为迅速。
从我国三次消费升级的历程来看,所谓的消费升级不能简单理解成“消费价格的升级”,它应该是消费者观念的变化和对好产品的追求,是消费结构、消费内容的变化。一直以做中高端服饰闻名的“甜甜百货”总经理李鉴锋告诉晨报记者,品质高不等于价格贵,消费者追求的是商品品质的保障和个性化。
总之,消费升级的主体逻辑是在对生活质量的提升上,而消费市场的每一次升级,都是对现有消费市场的一次重新“洗牌”。从消费者角度讲,人们的消费已从原来的重外在、重价格、重表象,开始向重内涵、重品质、重精神方面转化。活跃于牡丹江城市商圈的商家,无论大小、不论东西,如何在消费市场升级中成长自己,存活下来——尤其是在当下的后疫情时代,无疑是最大的挑战和考验。
“消费变革”真的来了
我们不得不说,此次新冠疫情“拉近”了城市间的距离,生活在牡丹江这个“边陲城市”的人们,也能真切感受到“一线城市”的脉动。“消费变革”时代的到来,从未让牡丹江的商家们体验如此的“阵痛”。消费主体人群变了,80后、90后正日渐成为城市消费的主流。晨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在牡丹江太平路*金商圈中,调整目标人群的远不止东一商场、大福源酒店这样传统业态的老店,正如东一商场董事长姜红权所说,争夺年轻的客群,才是牡丹江商家们的未来和“战场”。消费的变革,变的是消费模式和消费结构。原有的传统的、单一的消费模式和结构,正在向多元化、细分化、个性化、高品质转化。如果说万达广场可以把购物、吃饭、看电影、儿童娱乐叠加在一起,优化了牡丹江人的生活方式,那么“甜甜百货”则是利用30年时间,在牡丹江打造了一个“迷你”的“精品”购物中心。每家店有每家店的“个性”,而这个“个性”就是你在茫茫商海里的“标签”,目的是让客群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你、找到你、消费你。东安农贸市场,相信牡丹江人都不会陌生。这个号称“牡丹江的菜篮子”的农贸批发市场,在新冠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也没有闭店。如今,受疫情影响,商场内经营的业户有所减少,但也基本维持在户左右,经营包括蔬菜、粮油、海鲜、干调等11个品类。未来是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还是改善商场经营环境,商场的管理者也在认真思索。“农垦丹江”是牡丹江土生土长的豆油品牌,年注册。它的拥有者刘相财自二十几岁进城打拼,从做粮店开始,到代理品牌,到生产自有品牌,其中的艰辛让他知道“成长”是有“代价”的。现在,他的豆油已经进驻十几家超市,“成长”也会有回报。无论消费升级,还是消费变革,对于新兴的商业体,还是传统行业,都是一个系统的过程,虽说漫长,却也说来就来。也正是这样系统变化的趋势,给每个商家创造了全新的市场机会。抓住了,或许就能“飞*腾达”;抓不住,或许就此告别这个“舞台”。消费的“马车”
“马力”几何
消费、投资、出口被称之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基础性的,是核心。在刚刚结束的“再遇春天”牡丹江春季车展,共销售汽车余辆,销售额实现5万。这为4月30日启动的牡丹江市“乐享消费美好生活”消费促进月活动,开了一个好头儿。国家商务部相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讲,汽车是消费市场的“顶梁柱”。本届牡丹江春季车展组织者在接受晨报记者采访时透露,这届车展的规模与销售业绩,基本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但由于本地气候、配套设施滞后等原因,对新能源汽车在本地的销售有些影响。事实证明,年*府发放的*府消费券,对当年车展的良好业绩,绝对具有促进作用。据统计,年,我市*府共发放*府消费券0万元,在全市范围内组织一系列促消费活动,先后5期,参与商户家,累计参与消费35万人次,交易金额3亿元,拉动消费增长10倍。消费对于地方经济的增长是决定性的。据最新统计,年1-3月,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9.6%,增幅较去年一季度提高63.1个百分点,较去年四季度提高39.2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二位,实现首季“开门红”。其中,住宿、餐饮行业增长迅猛。一季度,全市住宿餐饮业零售额同比增长87.5%,增幅高于批发零售业商品零售额50个百分点。“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这是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目标是让我国的经济发展形成“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而城市消费的演进所追求的,不也是这种“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吗?接受也好,不接受也好,一个充满“个性”与“情怀”的“消费时代”正在到来。一个人、一个商家,乃至于一个城市,都需要用“新”打造,让自己“个性”起来,来迎接天下人的“消费”!END
记者:崔然张建华
摄影:李学斌
编辑:苗馨文
审核:李昊
大家都在看:┣“中国旅游日”黑龙江省主会场活动在我市举行
┣第二针疫苗有序接种首针未接种赶快预约
┣绥芬河数十人深山苦寻86岁老人3天咋回事这里说全了!
┣相亲会男生额满,对面的女生看过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