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一本书,《变革学校的新生力量》,主旨谈教师的主动参与和学校的领导力。对于非教学出身的我,这种书籍晦涩难懂。硬着头皮读下去,却越读越觉得热血沸腾。
书中对于组织力的解读,让我感触颇深,组织蕴藏着从个人力量中所不能发掘出来的不可思议的力量,人一旦形成了组织就能够发挥出超越了个人力量叠加总和的能力,这种能力就叫组织力。
超越个人力量总和的团队,特别像我现在所在的团队,大家经常说,我们的团队单看某个人不见得处处厉害,但是,组合在一起,我们就是一个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精锐部队。
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中日本足球队,一个连世界杯出线经验都没有的日本足球队居然打败了被称为世界最强球队的巴西球队。比赛之前,对于结果的毫无悬念,美国境内连直播都没有,但是比赛结束后第二天,美国晨报体育专栏的头条赫然印着几个大字“巴西竟然输了”。足见当时日本足球队的无名和所有人都在坚信巴西会胜利的反差。
是什么成就了在体格、力量和速度等方面都明显弱于对手的日本足球队?回看当时的情形,日本队每一名队员都在赛场上不断地判断自己的使命,然后通过与其他人合作创造出了具有跃动感的球队整体力量。所有的队员既要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要根据赛事的实时变化来进行自我判断并马上采取行动。
这些看似临场发挥的团队能力,其实就是动态灵活的组织力,团队成员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相互激励、加强补位、相互成就,关键时刻不必发号时令,每个人默契十足的站在最适合的位置做适合的事情,看似松散的合作模式,却具有逻辑严谨的整合性。
15年前,我的第一家工作单位对我的影响根深蒂固。上班第一天,董事长对我们十几个新员工培训,给了我们一个实习任务,每天给他发一个短信,发现公司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刚入职场的我,对这个任务甚至对董事长的身份产生了质疑,于是傻乎乎的问带我的师傅,“董事长会看我们发的短信吗?公司真的有一万多名员工吗?”。师傅神秘的说,“以后你就知道了。他说到做到。”
我们新员工每天为寻找问题焦头烂额,但是我惊奇的发现,每一条发过去的短信必有回复,他非常认真地提出改进意见,如果是合理的建议,第二天会马上安排相关部门做出调整。我们新员工做总结的时候,不约而同的提到了归属感和成就感。所以,在后面的工作过程中,我们不觉得24小时随时需要开机并且随时准备接受工作任务是一件很苦或值得抱怨的事情,“对人有帮助、帮助更多人”、“开心工作、愉快生活”、“一天天积累、一点点进步、明确、坚定、自信、不急、不慌、不乱”、“勤奋、细致、喜舍、感恩”等等这些墙上的标语,时隔十几年,至今历历在目。
朋友们打趣说我被洗脑太深,但我仍深信不疑并怡然自乐,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处于“拥有自己的问题意识和见解来处理问题时,一定可以成功”的积极环境中。现在看来,这就是在组织中个人愿景能够和企业愿景相互连通,共同愿景才会深植于心,团队之间绝对的信任,感恩对方帮助自己发现问题并一起解决。
前段时间,一个老师意外摔倒,医院做各项检查的时候,我问她“感觉怎么样,是不是很疼?”她的回答让我深深感动,“我就是急着检查完回去上课,马上月考了,我不能耽误学生们的课!”,一个身材消瘦、文文弱弱的女人,尾椎骨骨折的疼痛她丝毫没有在意。
上个月的一场大型活动,另一个新来不久的老师也让我感慨良深。那是个周末,气温陡然降低,我们在会场冻得瑟瑟发抖,担心老师们太辛苦,我们临时商量,让一部分原本安排要加班的老师在家休息。但是在联系那个老师时,他却这样说,“没事,我想去,如果不安排我参加,我会很伤心,我想和大家在一起工作。”回来之后,这句话一直在我的耳边环绕,“如果不安排我参加,我会很伤心”,大家不觉得额外的工作安排是种负担,做每一件事情带有使命感和荣誉感的团队,战斗力确实大到惊人。
“为每一个学生负责”这句话在我们的团队里每天得到践行,并不断地修正和优化,我作为一个没有任何教学经验的工作人员及小学学生家长的双重身份,一直惊叹我们的老师对学生的爱和付出能够如此纯粹,细心和负责的程度甚至超越家长。从这本书中,似乎也找到了答案,“有效学校研究表明,当教职工之间达成了对孩子高期待的共识后,就会左右教师们的行为、姿态,甚至是学校的教育成果。对于孩子的高期待就是所有人相信“学校的每一个学生,都能行”,以此为基础,学校内部就充满了“给那样的学生们上课该怎样去上,教师该是什么的形象的价值观””。
很多家长说我们是一所有魔法的学校,每一个学生进来之后,都能够发生很大的变化。每天工作其中的我,知道所有的老师们都在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