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介绍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海西晨报报道我校垃圾分类成果
TUhjnbcbe - 2021/6/14 17:01:00

《海西晨报》报道

我校垃圾分类成果

9月27日,《海西晨报》对我校垃圾分类的成果进行整版面的报道。

小学生成“老手”监督爸妈分类

从垃圾不落地到垃圾分类,这一成效折射出厦门城市文明不断提升

晨报记者陈璐


  


  8月25日,厦门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厦门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9月10日起正式实施。这标志着厦门垃圾分类上升到立法层面。


  近五年来,厦门从宣传垃圾不落地到倡导垃圾分类,再到为垃圾分类立法,体现了厦门整座城市精神文明内涵的提升。


  近日,晨报记者采访了厦门首批45个垃圾分类的试点学校之一———海沧延奎小学的几位小学生,以他们的视角告诉你,垃圾分类怎么改变生活。


  学校入手


  固定开设垃圾分类课程


  几天前,马允枏的妈妈烤了蛋挞。一家人大快朵颐之后,马允枏与妈妈就盛放蛋挞的铝箔纸该归为可回收垃圾还是其他垃圾辩论了起来。“铝箔纸上有油渍,受到了‘污染’,得扔进其他垃圾的桶里;洗干净后,才可以放入可回收垃圾的桶里。”马允枏用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赢得了这场辩论的胜利。


  马允枏是海沧延奎小学四年级学生。她所在的学校,是厦门首批45个垃圾分类的试点学校之一,也是最早推行垃圾不落地的学校。马允枏刚上一年级的时候,正值延奎小学推行垃圾不落地,和全校同学一样,她也加入其中。


  最开始是班会课上,老师会搜集一些国内外的案例,为同学们讲解垃圾分类,学校还会请专家来开垃圾分类讲座。今年9月开学后,市教育系统编写的垃圾分类教材《绿海鸥伴我行》正式开始使用,延奎小学就固定每周开设一门课程,讲授垃圾分类知识。


  在垃圾分类方面,马允枏可是“老手”———不仅垃圾分类做得好,还有探索精神。除了校本课程外,她还和班上同学组成小组,利用周末等假期做研究性学习,形成调查报告,并在班会课上汇报。


  同是延奎小学四年级的林致远,时刻监督着爸爸妈妈是否严格参照规定进行垃圾分类。一次,林致远发现爸爸在公司里没有严格执行垃圾分类,他严肃批评了爸爸。


  目前,厦门开展垃圾分类的学校覆盖率和师生参与率达到%,大、中、小学生分类投放的准确率都在80%以上。放眼厦门,60多万册的垃圾分类知识读本发放进中小学、幼儿园,通过“小手拉大手”,拉起的是一张覆盖厦门数百万人口的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大网。


  根据部署,到今年底,厦门岛内思明区、湖里区将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集美区、海沧区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40%以上;同安区、翔安区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30%以上;岛外各区1/3的镇、村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全市市民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不低于8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

制作:林燕妮

审稿:张光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海西晨报报道我校垃圾分类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