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介绍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书讯l郭晓平中国现代小说风景叙事研究
TUhjnbcbe - 2021/5/20 17:07:00

编者按

风景叙事是中国小说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既是创作实践的新领域,又是文学观念变迁的表现,对此进行讨论,将寻找到中国现代小说话语与风景的互动建构关系,打开一片新的研究视野。《中国现代小说风景叙事研究》一书正是以此为立意展开的。

作者郭晓平,博士研究生期间就读于山东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师从魏建教授,现为泰山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近年来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重点项目等多项课题;获得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泰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多项奖励;已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其中在CSSCI期刊和核心期刊上发表近二十篇。主编学术著作一部,主编和参编教材多部。研究方向主要为中国现代小说风景书写。

此次推介的著作《中国现代小说风景叙事研究》是在其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感谢郭晓平教授授权刊发上海师范大学杨剑龙教授、山东师范大学魏建教授为本书所作的序和跋,及本书目录、绪论和后记,以飨读者。

书稿信息

泰山学院:郭晓平一、书稿简介:书稿主要是对中国现代小说风景书写的意义建构策略展开研究,即风景话语的生成机制以及对读者感知风景的干预机制。也就是说,作者利用何种叙事策略来完成风景意义建构,同时又能正确引导读者进入风景意义场域,领悟、理解和认同小说的情感态度、道德倾向甚至价值立场,最终达到劝说和说服读者接受道德感化和情感感染的修辞目的。因此,中国现代小说风景书写的修辞机制是本书稿的主要内容所在。书稿共22万字,主体部分由绪论、上中下三篇(共十二章)和结论三部分构成。绪论部分主要是对中国小说现代风景的发生机制展开考察。上篇是总论部分,主要是在考察现代风景叙事的两个层面、风景叙事的两个主体和风景话语的叙事姿态、张力性文本建制的基础上,阐述修辞机制在中国现代小说风景书写中的作用,回答中国小说现代风景的发生问题。中篇是叙事策略部分,主要是对风景书写的三种共性修辞机制展开研究:隐喻机制、身体机制和时空机制。简单说来,隐喻修辞侧重的是风景书写的生成机制,身体修辞侧重的是风景感知机制,而时空修辞侧重的是风景阅读机制。下篇是个案研究部分,在侧重凸显风景叙事建构的共性机制的同时,选取不同时期小说家的风景文本,结合其个性色彩展开考察。二、创新特色:对于中国现代小说风景书写的整体叙事机制的体系性研究成果目前还没有。本书稿的研究涵盖中国现代整个文学历史进程,展开对于风景书写发生、运行和演变的内在机制进行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的整体考察,具有风景研究体系性建构的创新意义。本书稿以中国现代小说风景书写为考察对象,从叙事的层面研究风景书写话语生成及其实践形态。风景书写主体性的获得是中国新文学与古典文学的主要分野之一,风景在现代小说中成为了叙事有机组成部分,所以在近代社会转型的语境中分析探究小说的风景书写,并研究其生成与传播机制,对理解中国小说现代品格的发生、发展,对进一步建构中国现代小说理论,具有一定的学术理论价值。本书稿在辨析风景的意义内涵与叙事形态互动建构的关系基础上,对纠缠在风景书写中复杂的话语机制,风景叙事建构策略,以及风景书写背后的叙事动因展开考察。从研究思路上来说,具有创新意义。根据笔者的研究,中国现代小说的风景书写包含着两个向度的话语实践:一方面是风景话语化,即推动外在风景向内在风景转变,从而实现意义编织和生成的内化过程;另一方面是话语风景化,即风景意义呈现和风景意义感知干预的外化过程。两者既是相对的又是统一的。考察中国小说风景书写的研究现状,学者们注意到了风景的话语性,但是对话语风景化形式建构的表述策略,相对
1
查看完整版本: 书讯l郭晓平中国现代小说风景叙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