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死咯,冷死咯~
搞了半天,
前几天的大雪完全是给今天做铺垫...
小锦快冻死在电脑旁了~
年第一场雪刚过,
第二轮雨雪天气奔着无为来了。
据中国气象爱好者,
一股强大的冷空气正在堆积酝酿中!
如果堆雪人、打雪仗能让你快乐,
那么今天开始就能让你“高兴上天”。
芜湖市*府1月8日发布寒潮预警!
本周内气温骤降
明天-7°这一周简直是冷库的速冻模式,
不把穿好衣服真的会冻死人!
而且这只是开始!
注意!注意!前方高能预警!
这不是演习!
有关人员请做好相应应急措施!
无为气温持续零下!
经历了周末寒冷雨夹雪,
这一周无为虽然天气放晴了,
但是这温度也是太可怕了!
持续零下!
本周的最低气温,
基本上都在-5℃左右徘徊,
一直到周五,
都会是这种“极寒”冰冻天气。
而且...
据气象台数据显示,
本周也将是今年入冬以来,
最冷的一周。
俗话说“三九四九冰上走”
今年的三九四九天,
是从年1月9日到26日!
so,无为的小哥哥小姐姐们,
尘封多年的羊毛裤该找出来了,
羽绒服里穿短袖的套路跟这几天不配!
该露不该露的都别露了,
手套、围巾、口罩、帽子...
能备的都备着吧~
活着重要,生命第一!
连续的雨雪和冰冻,
出门一定要防滑!
多备些防滑又保暖的鞋子
也要提醒家中的老人,
必要时还是开启空调,注意保暖!
本周一定要打好御寒攻坚战啦!
在过去的冬天里
纷纷扬扬的大雪天只需要
一块烤红薯甜暖到心窝
一个雪球抛出就能乐开了花
那时冻手冻脚
在屋外屋内又留下多少回忆
20年前无为的下雪天
天比现在冷多了,风也是那么凛冽
那时候的冬雪可比现在见得多多了
不像现在的小伢子好几年才见一次大雪
20年前无为的下雪天
孩子们最爱划玻璃窗上的冰花
哈一口气,化一片,用手涂抹
在玻璃窗上开心的画着画
20年前无为的下雪天
没有商场和淘宝
没有明星同款
妈妈的老棉鞋是冬日必备
做鞋子的时候
妈妈还把鞋样做出来
小心翼翼的夹在书里
妈妈牌的老棉鞋好像花纹都差不多
可比现在的雪地靴暖和太多了
20年前无为的下雪天
没有热水袋,但我们有热水瓶啊
找一个瓶子
医院里输液用的瓶子
捂在手里,别提多暖和了
20年前无为的下雪天
晚上睡觉怀里都会揣一个热水袋
这是许多安徽人的记忆了
灌满热水,盖子拧紧
然后扔到被子里
等睡觉的时候就会觉得被窝里暖暖的好舒服
你还记得冬天的被窝里
塞进一个热水袋的幸福感吗
20年前无为的下雪天
天气再冷我们都冻不着
无为孩子小时候
都穿长辈亲手做的
大棉袄、二棉裤
用的都是特别蓬松的棉花
大人们出门都带雷锋帽或者狗皮帽子
戴上它,就再也不怕冻耳朵啦~
大手套也是一大特色
那时候的手套实打实的厚
两只手套中间必定要带个绳儿
要不然
小伢们在外边野疯了
手套就不一定哪儿去了!
大棉鞋也是冬天必备
那时候的棉鞋还没有演化成“靴子”
拥有一双带气眼的条绒棉鞋简直是潮人的标志
20年前无为的下雪天
洗澡都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小时候家里没法洗澡,都去澡堂子
男浴池和女浴池就一道帘子隔着
记得澡票是1、2块钱钱一张
去澡堂子泡一泡,浑身都热乎
水不热的时候喊一嗓子
师傅就赶紧往里加煤
20年前无为的下雪天
家家盖的都是自家弹的棉被
棉被套都是大花布面
那时候的被套没有拉链
必须用针线缝一圈
天气好的时候
就把大花棉被拿出去晒一晒
晚上就裹着阳光的甘甜入睡
20年前无为的下雪天
路面结冰特别滑
走路要特别小心
孩子反而高兴,故意打冰溜
一不小心就要滑倒
那可就出洋相了
20年前无为的下雪天
一天三顿饭
都是家里土灶的大锅里做
柴火不好烧时,整个屋子都迷漫着烟
呛得人睁不开眼
土灶里做出饭菜的味道
至今让人很怀念
那时候没电,没鼓风机
煽风点火,全靠风箱了
20年前无为的下雪天
每次去奶奶家都会吃烤红薯
等烤红薯出灶的时候
满满一层灰也抵挡不住它的诱人飘香
顾不了那么多
直接掰开就吃
满口生香,回味无穷
20年前无为的下雪天
每天都要生炉子
小时候家里住平房的小伙伴
肯定都看过父母烧炉子
点好的炉子上面烧上一壶水
不多一会,屋子暖了水也热了
早起的时候用刚烧好的温水洗个脸
感觉和现在热水器里出的水一点也不一样
20年前无为的下雪天
除了主食、咸食
香肠也是每家每户必不可少的冬季美食
没有香肠可不算过年
这句话没人反对吧?
20年前无为的下雪天
大人做饭,水缸没水
小孩就争着去水井里打水
那时候水井的水冬暖夏凉
拘在手里,感觉似乎还有热度
20年前无为的下雪天
每家除了囤一些煤炭烧火做饭
还总会囤积一些蜂窝状的煤块
烧水烤火,十分方便
炉子底部有透气孔,孔盖可以调节
20年前无为的下雪天
那时候每家好几个孩子
年龄差不多大的聚在一起
玩得很快乐,冬天下课后
老师害怕孩子不运动,容易感冒
就会把孩子撵出去
运动运动,晒晒太阳
一群孩子就会在墙边挤悠
那时没有电饭锅,没有煤气灶
每顿饭都要烧柴火灶
那时没有手机,没有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