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介绍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这可能是北京最破的网红挂历店
TUhjnbcbe - 2021/3/28 10:18:00

西皇城根北街,这金贵的名字马上就能将人唬住

它被北海公园、西单等众多景点环绕

金大爷的小挂历店是这条街上的37号

被称为“北京最后一家挂历店”

时代的车轮不仅没有将其倾覆

反而成就了青砖灰瓦小院儿里的网红选手

怎么回事?

不如和超妹一起探访找回失去的时间。

01

京城最老的“网红”挂历店

在皇城根脚下漫步,心态笃定悠然,天空不时有几只老鸹飞过。还没走到挂历店门口,隔着老远超妹就能看见“挂历店”、“网红金大爷挂历展”的手写牌子。走到门口,红灯笼、红色的塑料牌匾、还有一台大且旧的电视机轮番播放着金大爷参加过的节目视频,古早的年味一下就有了。

进到店里,不到20平的屋子分为里外两间,狭窄凌乱,满满当当挂满了各式各样的挂历。逼仄潦草的样和超妹认知里的“网红”可是一点也不沾边。

很快又觉得亲切,像是置身在与世隔离的杂货铺。一进到里面,自动与外部世界区分开,只得用目光流连这些挂着的宝贝。

*店内摆放的各种挂历、日历*

金大爷和“妞妞”一起守在里屋。妞妞是金大爷几年前收养的流浪狗,乖巧,不爱叫唤,多数时候都静静地趴在人的脚边,只能听到金大爷手指和纸张摩挲的声音。

*金大爷五年前收养的流浪狗“妞妞”

老挂历店近些年来被许多媒体争相报道过,金大爷对此感到很骄傲,会把报纸上的文章剪下来,裱好贴在墙上。挂历店的门口还贴着一张醒目的合照,金大爷说:“这是和北京卫视的记者一起照的,他专门探访我们这些老字号。”

金大爷原名金安光,地道的老北京人,说起话来很起范儿,却也能感受到一些疲惫。大爷今年快75岁了,牙都掉得不剩几颗了,而这家挂历店开了足足有40多年。

具体的开店时间大爷也记不清楚,只记得是年前后,正是改革开放那会儿。彼时做生意的风潮席卷全国,几个兄弟姐妹也带着金大爷合伙做起了买卖。小店一开始起名为“京华书店”,主打卖书卖报,挂历是后来居上的产品。

从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整个十年是挂历店的*金时期。到了年末岁尾,换上一副新挂历,是每家每户的仪式感。“谁要是家里买了本挂历,或者是别人给送了本,心里美着呢。”金大爷笑着说。

*金大爷的挂历店也有海外侨胞光顾*

因为那时候挂历算是“奢侈品”,一般老百姓很难接触到。有句老话叫“工资50块,挂历要10块。”根据《南方周末》的报道,年的北京,一份挂历可以卖到十块,而买一斤猪肉也不过才一块六毛钱。比起买来自用,更多的是事业单位购置挂历作为节庆礼品赠送给职工。“单位来买挂历,都是一汽车一汽车的拉走。”金大爷回忆道。再就是朋友间逢年过节串门时捎带本日历,用于人情交际之需。

风风火火卖挂历的收入也相对可观,金大爷的老伴后来生大病住院,也多亏了这个小店在支撑大部分费用。

到了年,因为禁止公款买挂历,许多单位也就不再大批量订购,印刷厂也由于产品结构单一转型无力而慢慢关门倒闭。

挂历的热潮就这样逐渐褪去了。到了现在,人手一部手机,挂历的存在就更显得可有可无了。金大爷如今的收入也远不如当年那样让人满意,可他还是一心要守护着小店守护着时间。

超妹拜访金大爷的时候是春节前,正值卖挂历的旺季,店里不时有人光顾,有九成都是老年人。对于金大爷来说,比起赚钱,现在的挂历店更是一种文化传承。“来的都是老顾客。老年人嘛,新的一年开始就得挂上本新挂历,来不了的也要让儿子来买。”

02

美丽挂历女郎最流行

细心的人会发现金大爷挂历店不仅仅只是一个店,他更是打出了挂历展的名头。在他看来,挂历本身包含了历史、时尚、文化背景等等元素,是时代的微缩景观。众多挂历陈列在一起,不是博物馆是什么?

*街边的挂历展招牌*

金大爷收藏的挂历中,最早的来自年,那时挂历还刚刚出现不久。五六十年代的挂历大多数是工农、革命题材,印着田间大丰收的手绘画,以及革命标语。对于这些,金大爷不愿意和超妹多说:“这些历史的事儿都说不清楚,你没经历过,不懂。”

到了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风气渐渐开放起来,挂历上印的图案代表着当时的潮流。汽车、小动物和山水画,还有新婚夫妇偏爱的宝宝挂历,无一不寄托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不过最流行的还属“美女挂历”。刘晓庆、邓丽君以及87年版《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都是当时最受欢迎的封面人物。直到现在,金大爷的店里依然有许多印着明星的“美女挂历”。

超妹就看到了分别以*、*为封面的挂历。金大爷说,他这里还有卖杨超越封面的挂历,“她是年轻人特别喜欢的,买了就能好运来。”

**封面的挂历*

随后,金大爷向我们展示了一些红楼梦主题的挂历,随着87版《红楼梦》的热播,这些在八十年代风靡一时。文化的阀门放开了,人们的文娱生活也不再千篇一律。当超妹问到有没有人想高价买走这些“古董”挂历时,金大爷严肃地说:“不卖,给多少钱都不卖,卖出去了别人就看不到了。”

*80年代红楼梦主题的挂历*

不过进入了21世纪,人们的生活逐渐富足,不需要靠挂历上的图案来寄托想象。印着豪车美女的挂历没落了,最传统的生肖和福字挂历反倒成了常青款。

除了被当作文化符号,对于出生在七八十年代的人来说,挂历还有很多妙用。

有了挂历,也就相当于有了书皮纸。新学期伊始,妈妈会把去年的挂历翻出来。刷拉地撕下一页,三两下就裁剪好包在了新书上。在雪白的挂历纸上留下墨水色的名字,是新学期的仪式感。

用挂历纸做门帘也流行过好一阵子。将挂历纸卷起来,中间用细铁丝穿过,上下串起来。再讲究一点,做完之后会在外边刷上一层漆。那时候,家家户户的门框上都挂着五颜六色的门帘,随着风摆来摆去。

03

给时间以生命

超妹对挂历的记忆可能还停留在小时候,暖气片上挂着的挂历被妈妈当成了备忘录,对着日期密密麻麻地做着大事记。超妹慢慢长大,挂历上的封面女郎换了一批又一批,挂历上的备忘录也渐渐移到了手机上。

当问到打算把挂到小店开到什么时候时,金大爷毫不犹豫地表示退休是不可能退的,转行是不会转的,就守着这小破店一起,一直开下去,直到开不下去。

*金大爷和他的挂历店*

在几乎每个个体商户都开通了电子支付的今天,金大爷多数的时候还是只收现金。你递给他实体的钞票,他递给你实体的挂历,彼此交换流淌的时间,好像一种郑重的仪式。

将要离开店里时,超妹也体验了一把”爷青回“。选了两本红皮白纸的传统日历,边选边嘟囔着“回家了就把它放在床头,每天起床了就撕下来一页。”金大爷听到了,接话说道:“对喽,每过一天就扯一篇,扯着扯着一年就过去了。”

“时间永是流逝,街市依旧太平”,好在金大爷用他的执着坚守把自己变成历史的见证者和时光的亲历者。往日情结和未来期许全都藏进挂历,在被量化的日子里,对此刻的珍惜才得以凸显。期待挂历店的下一个十年!

参考资料:

南周知道,《80年代,一本挂历相当于五斤猪肉,连*也是从挂历女郎出道的》

网易看客,《坐在北京最后的挂历店,见时间撕掉了40年》

北京晨报,《挂历的那些年那些事》

你对春节有哪些特别的儿时回忆?

快来评论区和超妹唠一唠~

超妹将抽取3位小可爱

每人送出金大爷店里的传统日历一份

活动截止时间为2月25日12:00AM

滑动打开信封,查收福利吧

推荐阅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可能是北京最破的网红挂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