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听
晨报预览
首推报告
?爱尔眼科()_爱尔眼科():行业绝对龙头确立,内生外延双轮驱动业绩高速增长
?近期*策变化思考
?港元风云录
行业和公司新闻
?迪安诊断()一季报归母净利润万元,同比增12.16%
?片仔癀()一季报归母净利润3.26亿元,同比增44.07%
?春耕开局良好呈“优绿融”三大特点
?中粮生化一季报
?北大荒一季报
?白羽肉鸡毛鸡价格震荡调整,鸡雏价格大幅上涨
?天马科技年报及1季报
?民和股份年报和1季报
?益生股份年报和1季报
?国联水产年报和1季报
首推报告
?爱尔眼科()_爱尔眼科():行业绝对龙头确立,内生外延双轮驱动业绩高速增长
事件
公司公告年度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59.63亿元,同比增长49.06%;实现净利润7.43亿元,同比增长33.31%;实现扣非净利润7.76亿元,同比增长41.87%。拟每10股转增5股派3元。Q1季报,营收17.47亿元,同比增长45.86%,归母净利润2.16亿元,同比上升39.16%,业绩延续高增长。
点评:
业绩延续高增长,门诊量、手术量双创新高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59.63亿元(+49.06%),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7.43亿元(+33.31%),自年完成上市以来,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已双双连续多年保持稳定高速增长,最近五年CAGR(-年)分别为31.7%和35.1%左右。年公司门诊量和手术量创历史新高,其中年门诊量万人次,同比增长36.99%,年施行手术量51.7万例,同比增长37.21%。分主要细分项目看,期内高毛利率的准分子手术项目增速较快,同比增长69.2%,但毛利率有所下降,幅度约1.5个百分点,白内障手术和眼后段手术增速都为44%左右,视光服务增速34.4%,眼前段手术增速最低,为29.7%,公司各项业务高速增长。
行业龙头地位无可撼动,产学研巩固医生资源护城河
医院发展的两大桎梏分别是医生资源和患者来源,眼科专科对医生依赖性尤其强。爱尔眼科已经在医生资源拥有量上建立了宽广的护城河,目前公司拥有全职医生达余名,占全国眼科医生数量约10%,公司在眼科医生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形成了正循环,外部引进专家团队、内部集团内交流培养、与医科院校合作共建培养后备人才,越来越多的眼科医生纷纷加盟,为后续全国连锁门店拓展奠定坚实医生资源基础。患者来源上,视光门诊和爱眼e站进一步扩大试点,吸引广大基层患者得以就近享受优质眼科医疗服务,依托分级连锁优势,医院医院,获得集团专家会诊,提高诊疗质量和就医好感度;医院积极参与医保定点机构认定,扩大医保患者来源,年应收账款5.13亿元,同比增81.3%,主要为应收各地医疗保险管理机构的医保款。目前全国性连锁医疗机构还没有真正的全国性竞争对手,具有较医院医院、广州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以及上海复旦大医院等,囿于体制限制无法复制扩张,公司行业龙头地位无可撼动。
内生+外延双轮驱动,全球化、医院巨头显现
医院模式可复制性强,除在部分城市采取自建方式外,大部分通过公司参与产业或并购基金预医院,体系外运营成熟后再启动注入上市公司。目前国内医院约余家,覆盖全国30个省市区,年已完成注入首批9医院。预期后期陆续注入上市公司,未来两年爱尔眼科将迎来并购高潮。国际化方面,爱尔眼科并购了香港眼科连锁医疗龙头亚洲医疗集团,对美国高端眼科中心WangVision的并购交易也已经完成。去年8月10日,爱尔眼科通过全资子公司爱尔香港设立的子公司爱尔欧洲完成对欧洲最大眼科连锁医疗机构ClínicaBaviera,S.A.86.8%的要约收购。公司从中国本土走向世界,全球化、医院巨头雏形初成。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预测-年,公司营业收入为82.1/.9/.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1/13.5/18.8亿元,对应每股EPS为0.64/0.85/1.19元,今日收盘价对应市盈率分别为70/52/37倍。
鉴于公医院绝对龙头地位,以及未来三年仍大概率维持净利润年复合35%左右的增速,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医疗安全事故风险;新医院盈利不及预期;监管风险。
(分析师:李志新)
?近期*策变化思考
攘外还需安内,去杠杆节奏该适当缓一缓、贸易一旦吃紧更要持续扩大内需。展望未来,降准空间大、料将持续,扩内需更靠*策组合拳不局限于货币降准、财*基建减税。与*策变化相对应,金融去杠杆放缓及货币*策松动,有利于已经处于估值底部的大金融板块(其中银行的业绩确定性最好);而未来基建投资的反弹,将利好大周期板块。
3月以来投资者有如惊弓之鸟,A股估值也杀至年1月股灾以来的最低。市场两大担忧之下*策开始有所变化,我们认为需要抓住两方面重点:
3月以来两大担忧困扰市场:国内去杠杆与国际贸易摩擦。此外本周*策层面出现重大变化:央行降准、中央*治局会议要求“持续扩大内需”。最新*策是否与中长期去杠杆的目标违背?扩内需的主要着力点又在哪?
其一,攘外须先安内,去杠杆的节奏会缓一缓,持续扩大内需以补贸易战的亏空成为当务之急。贸易战的升级和不可控增加了外部的不确定性,而抵御这种不确定性首先要内需不出问题。一季度经济数据表明净出口产生的增长动能在迅速衰竭,补内需已是当务之急。*治局会议强调,“世界经济*治形势更加错综复杂。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清晰的点出了*策和经济重心转变的核心原因。
其二,降准并不与长期去杠杆目标冲突,未来还有进一步降准空间。金融去杠杆的核心是打击同业、非标、表外理财等银行影子业务,让资金回归传统存贷业务。降准反而有利于降低银行发展影子业务的动力,也可以降低整体去杠杆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治局会议强调,“要推动信贷、股市、债市、汇市、楼市健康发展”,降准无疑有利于信贷的健康稳定,可以预见,未来*策也会积极维护股市稳定,A股*策底部已形成。
经济动能在切换,持续扩大内需应对外部不确定性
虽然年以来,GDP增长几乎保持稳定(6.8%-6.9%),但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已经在悄然发生变化,净出口对增长的贡献在迅速衰竭。一季度GDP增长6.8%,但净出口的拉动是-0.6个百分点,消费支出和资本形成的拉动则上升至7.4个百分点。
未来净出口的形势会变差且不确定性增加。一方面,我们肯定会积极对外斡旋谈判,争取更有利的贸易条件;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做好较坏的准备,当务之急是做出一些经济和*策重心的调整:去杠杆适当放缓,*策有所放松以扩大内需,我们认为近期的降准就体现了这样的重心变化。
如果说年去杠杆主要还在金融和企业领域,那么年的去杠杆则在财*方面有了体现,财*赤字的收缩以及地方财*的整顿引发了基建投资的大幅下滑。基建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累计增速从年2月的27.3%持续下滑至年3月的13%。融资面和支出面同时都受到了挤压,导致基建投资大幅下滑。此外,财*的紧缩还会影响广义的社会融资条件,对货币*策也形成紧缩。
如何理解降准与去杠杆的关系?
从长期来看,去杠杆和调结构的主基调必须坚持;但从短期来看,外部环境的变化需要我们对当下的经济*策重心有所改变,扩大内需使经济平稳运行是为了中长期更好的调结构去杠杆。*治局会议强调,“把加快调整结构与持续扩大内需结合起来”,实际上就是注重协调两者长短期之间的关系。
从货币*策本身的角度看,长期居高不下的存款准备金率,反而容易增加监管套利,不利于压缩银行影子业务和金融去杠杆。目前来看,MLF仍有近4万亿的存量,未来仍需3-4个百分点的降准来置换,MLF或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持续扩大内需要靠*策组合拳,寻找*策变化相对应的投资机会
*治局会议提出持续扩大内需,要靠*策组合拳来实现:(1)货币*策适当放松是必备策略;(2)去杠杆的节奏也会缓和一些;(3)财*整顿导致的基建快速下滑可能会迎来转折,二季度投资增长有望超预期;(4)激发企业投资和个人消费的减税*策也会逐步落地,近期国务院已经推出了七项减税措施。我们认为,放松房市还不是当前扩大内需的*策选项。
与*策变化相对应,寻找A股投资机会:金融去杠杆的放缓以及货币*策的放松,有利于已经处于估值底部的大金融板块(其中银行的业绩确定性最好);而未来基建投资的反弹,将利好大周期板块。
风险提示
贸易战继续升级,外需大幅萎缩,国内*策的调整力度不及预期
(分析师:殷越、朱俊春)
?港元风云录
港元风云录
年年初以来,在美元指数走弱的大背景下,港币兑美元汇率贬值。今年4月12日夜盘,港币兑美元汇率首度触及7.85:1的弱方兑换保证,香港金管局入市干预,至今已连续13次买入港元,共计亿。
尽管这是联系汇率制下的正常安排,但13年来首次触及弱方兑换保证,还是引发了市场对港币和联系汇率制度的担忧。
香港经济基本面较好,并非此次港币贬值的主导因素。LIBOR美元与HIBOR港币之间的息差持续走阔,促发了始于年的这一轮港币贬值。
但实行联系汇率制的香港,没有独立的货币*策,但为何上述两个利率间的息差会持续走阔,引发卖港币、买美元的套利,从而导致港币贬值呢?
我们认为,这主要是因为美联储和香港金管局所选择的*策利率不同,导致美元*策利率向市场利率传导的效应,强于港币。
美联储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区间下限由隔夜逆回购利率决定,每一次加息都能有效推升LIBOR美元利率。而金管局选择的*策利率是贴现窗基本利率,只能控制HIBOR港币利率的上限。
为何香港的*策利率向市场利率传导较弱呢?从基础货币的组成看,金融危机后的资金持续流入是主要原因,资金充裕压低了市场利率。
港币汇率未来走势如何呢?我们认为,短期香港金管局有能力维护港币的稳定,但中长期港币汇率将维持在较弱区间内。
短期来看,香港金管局有能力维护港币的稳定。除香港有亿美元的外储外,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本轮贬值并非基本面恶化引起的资本外流,HIBOR利率上升可以减少套利行为。
长期来看,港币可能呈弱势,兑美元汇率在7.80:1到7.85:1这一偏弱方的区间。
风险提示:美联储加息进程加快,息差扩大引起套利
(分析师:李奇霖)
行业和公司新闻
?迪安诊断()一季报归母净利润万元,同比增12.16%(公司公告)
期内营业收入为12.0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15.81%;归母净利润为.6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12.16%;基本每股收益为0.元,较上年同期增11.55%。
点评:渠道方面公司主动调整业务结构,如北京地区公司主动优化业务结构,调整低毛利的分销业务,当期营业收入相应减少,另外公司并购广州迪会信和青岛智颖正在正常推进;诊断服务业务公司已经基本完成全国布局的省级实验室建设,实验室布局进入精细化时期,新建实验室陆续投入运营,但营收暂时难以覆盖固定支出、财务费用等支出,对于公司当期利润的实现受到一定影响,新实验室一般3-5年能收支平衡,未来盈利状况将逐渐改善。目前公司股价对应年PE28倍左右,估值合理偏低。
(分析师:李志新)
?片仔癀()一季报归母净利润3.26亿元,同比增44.07%(公司公告)
期内营业收入为12.2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42.06%;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3.2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44.07%;基本每股收益为0.54元,较上年同期增42.11%。
点评:本期医药工业销售收入增加18,.72万元及医药商业销售收入增加14,.55万元所致,医药工业部分由于片仔癀持续提价,销售量价齐升明显,预计未来几年仍能保持每年提价6-8%左右的幅度(年提价40元,提价幅度8.6%,年提价30元,提价幅度6%),目前公司股价对应年PE50倍左右,基本合理,建议保持
◆美股连涨五日,道指收复点关口
◆鲍威尔:对加息保持耐心,否定美国有衰退风险
◆欧洲央行推迟首次加息预期至年末
◆中国年CPI涨幅四年来首次突破2%
◆人民币汇率强势反弹
◆5G临时牌照今年发放
银河观点集萃
1
交运
“消费交通”是未来交通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我们的观点:一是看好电商快递增长空间和商务快递高品质服务的盈利能力。二是我国已正式迈入航空时代,航空消费属性凸显并具有可观的空间。三是我国千人载客汽车保有量较低,高速公路未来车流量依然具有增长空间。投资建议:年上半年:看好高速公路板块相对独立稳健的行情,看好快递行业土豆效应支撑的电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