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高铁、地铁推出“静音令”后
公交车厢也开始倡导静音了
今天(日)上午,上海中运量71路外滩终点站显得非同寻常,只见车门口的迎宾小姐手里捧着新的标牌,上面写着“保持安静,也是一种文明”,而一旁的候车过道上,也醒目推出“71路中运量车厢文明‘静音’公约”……原来,这是继京沪高铁设置静音车厢、上海地铁推出“静音令”后,上海的公交主干线路——中运量71路,今天开始正式发出车厢文明静音公约,进一步倡导市民乘客文明乘车。视频拍摄:新闻晨报记者钟晖中运量71路车队队长张卓告诉记者,公约一开始是8条,在征求市民群众意见后,合并成了6条,一方面是对乘客自觉保持安静做出规范,包括“请勿在车厢内大声接电话,将电子设备声音外放”、“请勿在车厢内大声喧哗、吵闹、嬉戏”。另一方面也对车厢内的不文明现象加以约束,包括:“请勿在车厢内不捂口鼻咳嗽打喷嚏”“请勿在车厢内饮食”“请勿在车厢内脱鞋晾脚”“请勿在车厢内将脚搁在座椅、扶手杠上”。记者看到,这六条公约已经制作成宣传板张贴在车厢内、候车通道上。在现场的乘客徐先生告诉记者,平时乘坐公交车,他对车厢出现的大声打电话的现象一直很反感。他还表示:“最近的情况似乎好很多,可能是高铁、地铁都在采取‘静音’措施,也对公交产生了作用。这次71路推出‘静音公约’太好了,可以进一步起到宣传作用。”
中运量71路车队队长张卓说:
“中运量71路是上海公交一张名片,开线近四年的时间里,客流累计将近万人次。继高铁、地铁相继推出静音措施后,我们71路也积极作出响应,在全线倡议市民文明出行、文明乘车、文明静音。”
张卓表示,车厢“文明静音”的概念是相对的,并不是说车厢内一定不发声音,而是倡导“不发生噪音”。“其实不光是公共交通,在电影院、文化场馆等其他公众场合,不少人都被人为噪音困扰,在公共场合制造噪音的人会让人觉得反感。此次中运量71路在公交行业率先推出文明静音公约,也是为进一步推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共建和谐社会。”
记者发现,今天的71路,工作人员在车厢内说话也是“轻声细语”的,显得特别用心。站务员告诉记者:“我们司乘人员已经培训过了,要以身作则,轻声细语为乘客解答问询,到站报站也注意‘不罗嗦’,而是作言简意赅的提示,合理地用语言表达服务信息。”
乘务员还说,当有车厢喧哗等不文明情况发生时,她们会及时做出“友情提醒”,引导乘客养成“文明静音”的乘车习惯。
值得注意的是,公共交通中“静音车厢”的陆续推出,其意义在于它不仅能够为乘客提供更加安静的旅途环境,也很有可能在未来作为一种服务或“制度”面向更广泛的区域推广开来。在公共场合保持文明静音,是现代文明城市人基本的素质,整个社会也在为之努力。
有市民担心,“静音”公约更像一种倡议,缺乏惩罚机制,执行力度恐怕很难保证。这样的担心不无道理。
不过,有一位乘客对记者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说:“公约能够让本来没有意识到的人认识到公共场合的文明行为的必要性。这也能形成一种外部压力,督促人们检视自己的行为。从操作性上说,他人劝阻时也会更有底气。这种约束,对大多数人是有效的。同时,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静音’习惯也是如此,需要持续的倡议和引导。”
公约倡导者表示,保持安静,为的是尽量不影响他人,体现的是个人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氛围。在公共场合约束自我、顾及他人,靠他律更靠自觉,最终每个人都会从这种文明有礼的环境中受益。
来源新闻晨报·周到APP记者钟晖摄影报道编辑
罗霜▼推荐阅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