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之美美在水
▲南昌城区里的众多湖泊是南昌市的家底,是南昌市的品牌,能唤起市民意识,也能增加南昌市的美誉度、影响力。图为南昌象湖的美景。
城市定位和特点:“水城”!
如果要对南昌做一个城市定位,问:“南昌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南昌人会脱口而出:“南昌是一座英雄城。”这没错,对,可不够,南昌的地理格局、生态风貌是什么?“园林城市”、“卫生城市”、“文明城市”、“旅游城市”,最无厘头的就是“动感城市”。
南昌是山城、水城,西边是山,东边是水,是山水之城;南昌是江城、湖城,西边是江,东边是水,是江湖之城。
南昌城在全国最大的特点在于:有江河穿过,离大湖很近。南昌的最美之处:水在城脚下,城在水边上。
南昌的最大景观就是“湖在城中、城在湖中”。“湖”,展示了南昌的特征,散发着南昌的气质,蕴含着南昌的性格。南昌市最著名的区,都是以湖为名的,比如西湖区、东湖区、青山湖区。
南昌最大的特点、最美之处、最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全球竞争力的就在于它是一座水城。
纵观全省,城区里有江面、有湖面的,恐怕只有九江能和南昌一比,这两座城市都拥有众多的湖面,但她们还是有所不同:九江市区有甘棠湖、南湖、八里湖、赛城湖……,加在一起,湖面达60来平方公里,据说超过南昌。但是,赣江、抚河从南昌穿城而过,而九江城区没有什么江河穿过,长江只是在她身边流过,她是临江城市,有江岸,有滨江路,却没有一江两岸,跟赣江、抚河,甚至修水都没有什么关系,她的湖水主要来自庐山。南昌城区处于赣江、抚河与鄱阳湖的结合部,是西山、赣江、鄱阳湖的交汇点,甚至她的艾溪湖、瑶湖就是鄱阳湖的一部分。而鄱阳湖是从湖口注入长江,离九江城区还有老鼻子的距离呢。
当然,水,对南昌来讲,既是幸运之处,也是挑战所在。水,给南昌城带来的挑战有三:一是最大的水面,防治污水、保证水质的任务很重。二是接纳了来自上游地区最大的洪水和污水。三是这些年城区扩大,生产生活的总量增加,用水量迅速增多,环境承载量的压力很大。
要把南昌城建好、建美、建得好玩,最重要的是“水”,最能在全国叫响的是“水”,最难做的也是“水”。南昌的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战略就是一个字:“水”。
作为省会城市,南昌要在全省做表率、当标兵,就要把治水的大旗抓在手上、扛在肩上、举过头顶。要在全省率先开展“爱水、护水”行动,优水质、保水量、做水体、美水景,污水要截住,“江”“湖”水系要连通,要让水活起来、净起来、美起来。南昌要在全省率先提出“消灭五类水,确保四类水,不把污泥浊水带进全面小康”!
▲南昌城区处于赣江抚和与鄱阳湖的结合部,是西山、赣江、鄱阳湖的交汇点,甚至她的艾溪湖、瑶湖就是鄱阳湖的一部分。图为南昌瑶湖的美丽风景。
怎么让南昌城里的水好看又好玩?
第一、清点城区里有多少湖?做到心中有数,图上标出来,嘴上说出去。
南昌城里有多少湖?还真是数不清、说不明。当年,说“内四湖、外四湖”,南昌人先是一喜,后是一惊:啊,这么多湖呀?但究竟是哪“内四湖”?哪“外四湖”?不知道。问别人,问不清;查网上,也查不明。
要把南昌城区里的湖泊数一数、理一理,然后做到沙盘上、标到地图上、发到网页上,注明每个湖的基本数据。这是南昌市的市情,是南昌市的家底,是南昌市的品牌,能唤起市民意识,也能增加南昌的美誉度、影响力。
第一步,确定市区范围:是平方公里吗?我看至少是以东、南、西、北的高速环线为界。
第二步,再清点有多少个湖泊。以赣江为界,赣江以东为东城,赣江以西为西城。现在,东城至少有10个湖:西湖、东湖、南湖、北湖、贤士湖、青山湖、艾溪湖、瑶湖、象湖、南塘湖。西城的湖就更多:前湖、九龙湖、*家湖、碟子湖、礼步湖、孔目湖、白水湖、儒乐湖。此外,新建区里还有洗药湖、幸福水库、溪霞水库、萧峰水库、梦山水库、店前水库、九龙水库等诸多水面。
第三步,算出城区之内的水/地之比。现在南昌人都说“水面占8%”,但这个数字是包括了南昌县、进贤县等在内的全市平方公里。关键是要算出城区(而不是全市面积)的水面有多少面积。现在,南昌市城区规划面积平方公里,水面37.34平方公里(其中赣江0平方公里、青山湖、艾溪湖10平方公里、其他7.34平方公里),占比10.37%。当然,这种算法还有待进一步认证。
第四步,再算出市区里这近38平方公里水面的水岸线有多长。这些水岸线就是城市的一级地段,要精心做好这些岸线的建设,沿湖(沿江、沿河)一条路,沿路一排树(绿化带),树后才是住(建筑设施)。
第二、南昌的城市形象设计与宣传要突出南昌是水城。湖是城之眼,水是城之韵。湖在城中,城在湖中,这是南昌特有的景观。纵观全国其他省会城市,绝无仅有。
前些年,南昌市提出“内四湖、外四湖”,概括得很好,有视觉冲击力,有形象概括力,也有心理震撼力,成为南昌城市形象的招牌概念。这些年,南昌市的城区扩大了许多,很难说哪儿是城内,哪儿是城外了,以城内城外来说内有多少湖,外有多少湖,也有些难度了,我想,应该以赣江为界,清点东边有几湖,西边有几湖,比如提出“一江两城,东10湖,西9湖”(具体数字清点后再校正)之类的说法,以简洁的语言标示出南昌的城市特点。
第三、高度重视建设“水岸线”和“浜水区”。城市建设要注重水岸线和滨水区。独特的滨水区为城市增添国际竞争力和市民家园感,滨江滨湖的区域是南昌最具爆发力的区域。
建设水岸线和滨水区,这也是南昌城建设的通常做法与成功经验。历史上的“豫章十景”水为多。除了个在西山(西山积翠、洪崖丹井),其他全部在水边:5个在赣江边:铁柱仙踪、南浦飞云、滕阁秋风、章江晓渡、龙沙夕照;3个在东湖边:徐庭烟柳、东湖夜月、苏圃春蔬。
这些年南昌城建的重点设施也多在水边:滕王阁、青山湖的相思林、燕鸣岛、艾溪湖湿地公园、赣江边的红谷滩、秋水广场、国体中心……总之,城市“水岸线”和“滨水区”是城市发展的起点和基点,也是城市的改造点和创新点。
▲独特的滨水区为城市增添国际竞争力和市民家园感,滨江滨湖的区域是南昌最具爆发力的区域。图为位于南昌市红谷滩新区赣江之滨的秋水广场,是一座以喷泉为主题,集旅游、购物、观光为一体的大型休闲广场。
具体讲来有四点:1、水边的场地要让出来,建成开放的公共绿色空间。多修一些滨湖大道、滨江大道、滨河大道,多建滨湖公园、滨江公园、滨河公园、湿地公园。哈佛大学离波士顿的那条查尔斯河的岸线,大约十几公里,修得很美。湖南人大手笔地建设长沙到湘潭的湘江岸线,作为建设“长-株-潭”的一部分。南昌市区抚河两岸的水岸线也有视觉冲击力和国际影响力。现在,南昌完全可以用大地景观学的眼光来设计和建设从“万达城—生米大桥—赣江新区儒乐湖”的赣江岸线,从现在的万达城旁边九龙湖,一直修到下游的儒乐湖,大概30~40公里,规划一次到位,实施分步到位,这条岸线一定很壮观。
、水边要与城区形成垂直关系。人天生就有亲水性,要让人轻松自如、顺畅通达地走到水边去。如果那样,人们就会感觉到这个城市的亲近可爱、宜居宜游。
3、水边不能全是住宅,要把一些公共建筑和文化设施摆在水边,以聚集城市人气,提升城市品质。上海在*浦江外滩的对岸建陆家嘴、世博会。杭州现在成了国家级的一线城市,她前些年实施“西湖西进”战略,在杨公堤的西边修整西溪湿地,西湖面积扩大一倍。后来,杭州提出从西湖时代走向钱塘江时代,G0的主场馆等一批基础设施就摆在钱塘江边上。香港会展中心也是放在水边,赣州的八景台也是在水边,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这么多城市的标志性建筑都在水边。
4、要让城市转过身去,重新面对江、面向湖。
中国的城市(都城、省城、县城)都讲究背有靠山,前有照水。千百年来的水运时期,赣江就是南昌城前的高速路,人来人往,都是从赣江来到南昌,下了船就上码头,进城门。当时南昌城有七座城门,其中三座城门在赣江边上,而主要进出就走章江门。章江门旁边的滕王阁是南昌的地标建筑。其实,历史上的滕王阁的正面是朝江。
后来工业文明时期,城市转过身去背靠水、面向路了。现在,城区扩大了,一个基本的趋势都是过江过河,江河从市区穿过,形成一江两岸的城市架构。人们往往是站在岸边、隔着水面看城市,城市的天际轮廓线、城市的面容神态一下子能尽显眼前。水面又到城区的前面去了。有句话说:“面向大海,春暖花开”,要让城市面向水面。现在南昌旅游有一个新亮点:赣江一夜游,看两岸灯光。人在赣江上,看赣江两岸,赣江西岸的秋水广场、双子楼、新区的万家灯火,再看赣江东岸,感受当年的滕王阁、章江门、广润门、惠民门,看到景象大不一样了。在江面上看到的滕王阁,是那么雄伟。而从背面榕门路看滕王阁,感觉就差多了。所以,要尽量把水面摆到城市的前面去。
▲南昌城区南湖和北湖边上的杏花楼又叫水观音亭,“建自唐代”,据说是目前南昌城里唯一一栋超过年的老房子,明正德年间曾为明宁王朱宸濠之妻娄妃的住处。
重点提升内四湖和南湖水观音亭公园
一般而言,城市的老城都有些拥挤、破旧、破败,但是,老城区虽然不那么光鲜,却气质高雅、底蕴深厚、风韵犹存。南昌,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老城,其风景风韵全在湖边。
南昌的建城历史很早,据说在汉初就开始建城啦,后来唐初滕王李元婴封在南昌,建了滕王阁等一批建筑。到了南唐,李璟想把南昌作为首都,用了两年建都城,结果来南昌住了3个月。到了明初,宁王朱权分封在南昌。南昌作为王城,得到了进一步的建设。
在南昌这座城市,发生过不少战争。明初陈友谅40万军队打南昌。公元年,清兵第二次进南昌时,用红衣大炮轰开城墙,在东湖屠城。年代,北洋军队为阻止北伐军攻城,焚烧南昌城。
原来老南昌市区有一道城墙、七座城门、众多的街道和一个湖泊,号称“七门九洲十八坡,三湖九津通赣鄱”。原来南昌老城就是一个东湖,湖面很大,随着城市的发展,不断在湖面上修路造桥,这个湖泊逐步变成了四个湖:先是在现中山路修了一座三道桥(在现百花洲电影院处),从东湖隔出一块,叫西湖(西湖区也由此而来)。后来,在现民德路造了一座状元桥,把东湖又隔出北边一块。后来又在这隔出的湖上造了一座灵应桥。这样,一个东湖就从南到北,形成了西湖、东湖、南湖、北湖四个湖。这四个湖就是南昌老城的“内四湖”,南昌老城的历史建筑和文化底蕴也有许多在这“内四湖”边上。
这里不说西湖的孺子亭公园,也不说东湖边上的八一公园和苏圃路风情,就单说南湖和北湖边上的杏花楼。杏花楼,又叫水观音亭,“湖心观音亭建自唐代”。唐、宋、元数百年间,水观音亭时兴时废。现在的杏花楼,据说是南昌城里唯一的一栋超过年的老房子,明正德年间,曾为明宁王朱宸濠之妻娄妃的住处。其实,这里不只是一幢房子,而是一个最能体现南昌风格的经典园林。历代达官文人(唐伯虎、张位、傅抱石、徐悲鸿)都在此游玩雅集。
这里除了水观音亭外,现在还有娄妃书写的两块大石碑,据说是市区最古老的石碑,是原宁王府现存的唯一物件。湖边还有一个亭,亭子里面还有一块元代的残碑。园林里面还有一座明代的观音桥,据说是市区最古老的桥。
对于这样一座南昌风格的经典园林,有几个想法:一是正名。这里不应该叫杏花楼,而应该叫“水观音亭公园”。名正,才能言顺。只有正名为“水观音亭公园”,才能准确标示出这座南昌园林的典雅风韵。二是“内四湖”上的几座桥(灵应桥、状元桥)都要订历史铭牌,让人们了解这里的历史底蕴。三是把沿湖的湖面进一步修好,让游人可以围着湖转,隔着湖面看杏花楼。四是园林里的单位退出去。现在,这座经典园林的格局基本完好,如果将这座园林向市民开放,向游人开放(现在只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开放),成为一个开放的公共空间,让市民、游人随时自由地进入,让我们的孩子知道南昌有这么一个经典园林,感受到南昌的历史文化底蕴,那是多么好的事呀。
南昌城下鄱阳湖
试问:南昌在山水生态上有什么能在全国全世界叫得响?——鄱阳湖!
▲建于明代的千眼桥,位于江西省都昌县多宝西山蒋公岭脚下的鄱阳湖水底,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桥长米,宽1.米,长条花岗石铺成桥面,松木大柱立于湖泥中支撑桥面,因为泄洪孔共个而得名,被誉为全国最长的湖中石桥,只有每年鄱阳湖进入枯水期才会露出“真容”。
南昌市的地理特点就是处于赣江、抚河和鄱阳湖的汇合部。
鄱阳湖离南昌城多远呢?从八一桥开车到吴城镇70公里,到南矶乡还更近,如果说到瑶湖、青岚湖、军山湖,那就是鄱阳湖呀,那就是和南昌城靠着、挨着、连着呀。
鄱阳湖具有世界影响力,她是世界的“生命湖泊”、亚洲最大的湿地、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江西的母亲湖。那么,靠着、挨着、连着鄱阳湖,为南昌城带来了什么美丽度、家园感和国际影响力呢?
一面对这个问题,我们会突然发现:我们南昌十分幸运。赣江从南昌城的东边、抚河从南昌城的西边,一曲九折、蜿蜒曼妙地流入鄱阳湖。
南昌,美啊!江河流过了南昌,湖泊留在了南昌,湖水浸到了南昌,鸟儿飞进了南昌。南昌城区,江河环绕,湖泊众多,水面大,水质好,形态美,潜力大。哪个省会城市有这么大的湖泊、这么好的风光、这么美的水呢?
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也非常美,但她离长沙有多远呢?太远了。巢湖是排名第五的淡水湖,小,只有平方公里,鄱阳湖在中等水位时就有平方公里。可就这么一个巢湖,合肥人也一下子想明白了,把巢湖市拆了,把巢湖划归合肥市,让合肥城区靠着、挨着、连着巢湖。现在,合肥的发展战略是向巢湖挺进,揽湖入城,在市区和巢湖之间建了10个湿地公园,城市的生态环境大大改善,市民的生活品质大大提升。
南昌如果做好了鄱阳湖的文章,就能在城市环境与个性上突显出自己的品质。比较一下,上海有江没有湖,长沙有江没有湖,南京有江有湖但没做好,武汉、杭州有江有湖,做得非常好。南昌城区有赣江、有抚河,又靠着、挨着、连着鄱阳湖,这样好的条件哪儿找去?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江西的五条江河都进入了鄱阳湖:一是乐安河和昌江汇合成饶河,在鄱阳县城进入鄱阳湖。二是信江过余江,在余干*金埠分叉把余干包起来,西支经瑞洪在康山进入鄱阳湖。三是修河在永修吴城镇进入鄱阳湖。四是抚河在进贤县的青岚湖进入鄱阳湖。抚河有一支流经过南昌市区。五就是赣江经过南昌后分为4条支流,其中西支流向吴城,北支、中支、南支不断逐级分叉。赣江这些支流从南到北,像一个手掌,扇形地伸进鄱阳湖。从飞机上、卫星上拍出来的照片,这些江河湖泊是那么的优美、壮观。
鄱阳湖有两个国家级湿地保护区,一个在新建区的南矶乡,一个在永修县的吴城镇。这两片湿地,给南昌带来了什么呢?鸟。九江市区在鄱阳湖的西北处,水面也很大,甘棠湖、八里湖、赛城湖,加在一起,有60多平方公里,庐山西海柘林湖就更大了,可为什么这里的候鸟就不多呢?因为没有湿地。
人们要问,为什么这仅有的两个国家级湿地保护区都在鄱阳湖的南边呢?因为,五大河流只有饶河从东北边注入鄱阳湖,其他4条河流呢,赣江和修河在西南注入,而信江、抚河在东南注入,两边的水相互对冲,产生顶托,水流的流速就减缓,泥沙就在这里大量沉淀,形成大片的冲积平原和草洲湿地。正是因为鄱阳湖的西南面有这样大片的湿地,南昌城的下新建、鄱阳湖西南边的鸟就特别多。
相比之下,鄱阳湖的西北面、北面、东面的湿地就比较少,鄱阳湖的北面只有都昌一个省级保护区,东面只有鄱阳一个国家湿地公园。景德镇、星子县、武宁县等地都有水面,九江市区在鄱阳湖的西北处,水面也很大,甘棠湖、八里湖、赛城湖,加在一起,有60多平方公里,庐山西海柘林湖就更大更美了,但因为它们只有湖泊,没有湿地,候鸟就不来这里了。
▲鄱阳湖是白鹤等珍稀水禽及森林鸟类的重要栖息地和越冬地,被称为“白鹤世界”、“珍禽王国”。
南昌城边上的这两片湿地,给南昌带来了什么呢?鸟。
一是鄱阳湖的北、东边湖岸陡,而西南面的冲积平原多,草洲浅滩面积大,鸟食就有多样性。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择水而居,鸟也一样,食物有多样性,鸟就有多样性。
二是鄱阳湖西南边的湿地岸线,时涨时落不固定,岸线不断变化,落差又不大。而鸟要在水深30公分左右、刚没过它的膝盖的地方才能觅食,这样,水位退一点,鸟就往前走几步,在不同的水位都能找到食物吃。
三是鄱阳湖的西南边,河流支叉更多,鸟更安全。白鹤很聪明,人要打鸟,鸟就飞过修河,人就没办法追了。吴城湿地保护区是怎么定出来的呢?年,中科院有位教授在吴城镇边上的大湖池发现一只白鹤死了。我省很重视,1年就派出一支科考队,搞了一次鸟调查,发现白鹤只有91只了,濒临灭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有0只),所以就定为省级保护区,后来增加到多只。年英国菲力蒲亲王、年丹麦亨利亲王都来看白鹤。年升格为第二批国家级保护区,年加入国际湿地公约。这是我们第一次接受“湿地”概念(原来都是讲滩涂)。那时全国定了6块湿地:黑龙江乍龙、洞庭湖、江苏盐城、青海湖、江南红树林。后来加上香港后海湾米埔保护区,我国就有7块湿地。现在鄱阳湖的白鹤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数量大大增加。
1年设立保护区是江西第一次建立保护区,光荣,也困难。那时人们的环保意识还不浓,保护区虽然建立了,但还会有竭泽而渔的情况发生。5年,《解放日报》就有一篇报道,题目是《候鸟王国变成候鸟亡国》,提高了人们护鸟意识。6年我省颁布了省长令。年井冈山成为我省的第二批国家级保护区,年南矶山成为国家级湿地保护区。我省生态文明的科学认识和建设成效是明显的。
南昌人把南昌城至鄱阳湖之间的区域叫成下头湖里。这下头湖里十分美丽,其美有四:
1、美在湿地
中国湿地面积占世界湿地的10%,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鄱阳湖有湿地33万公顷,保护区.4万公顷,是亚洲最大的湿地。
我国有两个内陆型河口三角洲湿地:一是滇池盘龙,一是鄱阳湖。河口三角洲是指在河口区流速减缓的流水携带的泥沙堆积而成的冲积平原。
江西五大河流每年带进鄱阳湖的泥沙量达10万吨,其中半数流入长江,剩余沉积在湖中,每年抬高湖床1.7毫米。据说,-年这30年间,沙洲每年往前推70-米。所以,鄱阳湖湿地的面积还在不断增长。
▲南昌人把南昌城至鄱阳湖之间的区域称为下头湖里。下头湖里的美美在湿地、美在水面、美在候鸟。
湿地有什么作用呢?
湿地是常年积水和过湿的土地。森林是“地球之肺”,湿地是“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对全球的生态平衡作用巨大。
湿地是世界上生产力最高的十分重要的、独特的、多功能的生态系统,它仅覆盖地球表面的6%,却为地球上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
湿地是生物多样性的摇篮,无数动植物依靠湿地而生存。
湿地是植物遗传基因的重要储存地,它养育了鸟类、哺乳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无脊椎物种。
湿地是鸟的天堂,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候鸟的迁徙离不开湿地。
湿地是鱼的世界,南矶乡4.5平方公里,鄱阳湖里草洲条件最好,鱼在水草里产卵。
湿地还应该是人的乐园。南昌城的附近拥有这样两块湿地,这个品牌任何一个城市都比不过,这里发展旅游,建造博物馆、展示馆、青少年科普基地等,都会极具影响力。
、美在水面
鄱湖美,美就美在她那一湖水,水面大,水质好,水量多,鄱阳湖注入长江的水量相当于*河、海河、淮河水量的总和,占长江总水量的七分之一。
鄱阳湖的渔业资源丰富。鄱阳湖里还有一个国家级江豚保护区。成群的江豚在湖水里冲浪嬉戏,纺锤般身躯又黑又亮,在碧波中穿梭往来。明朝才子解缙就有诗赞曰:“一叶蒲帆秋水里,浪花如雪拜江豚”。
鄱阳湖里还有湖泊个、草洲15片、岛屿38座。而且,许多岛都有许多故事,老爷庙前人们祈过福,朱元璋在朱袍岛晒过战袍。如果发展鄱阳湖水上游,一艘游轮在鄱阳湖上行驶,看湖,看岛,看水,看浪,看江豚,那真是一个壮阔无边呀。
清朝安徽完白山人邓石如是书法大家,善长篆、草和行书,他有一副草书联“海为龙世界,天是鹤家乡”,人们评此联为“如秋鹰腾霄,浩荡无前”。这副对联用来说鄱阳湖也是十分贴切的。
鄱阳湖是长江的调节湖,水涨水落。“退水一条线,涨水一大片”。当水位在1米以下时,枯水一线,湖滩草洲广袤无边,一汪一汪的碟子湖,就像一面一面的镜子,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而涨水时,湿地浅滩就变成水天一色,汪洋一片,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话来说,就是“门前车马道,一宿变江河”,舟在湖上行,人在天际游。
3、美在候鸟
有水就有鸟,南昌打造水城,可做鸟的文章,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
南昌的最大特点、优势是靠着鄱阳湖,庐山、九江、都昌也靠着鄱阳湖,但它们的城里没有鸟,而南昌这边有湿地,又处于鸟道,是最重要的候鸟的迁徒地,所以,南昌是全国能在市区就有鸟、就能看鸟赏鸟的为数极少的城市,是一个“鸟城”。
“保护得好不好,就看鸟多少”,“鄱湖鸟,知多少?飞时遮尽云和月,落地不见湖边草”。
湖水明净,天空瓦蓝,星罗棋布的小湖泊,一望无际的大草洲,天地相接,水雾茫茫,数不清的大雁、天鹅、白鹤展翅飞翔,嬉水逐浪,或嬉戏于浅水,或翱翔于碧空。夕阳西下,“日没半轮红,鹤飞千百点”,送来阵阵悦耳的鸣叫,诗情画意。
鄱阳湖的鸟一定会是惊艳全国的大品牌,南昌应该成为看鸟赏鸟的旅游目的地。试想想,旅游团坐着大巴,中小学生排着长队,家长带着孩子、老师领着学生、老伴领着老伴、朋友陪着朋友……北京、上海、香港、台湾等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南昌城、来鄱阳湖,来看鸟。这是独特的旅游,这是高端的旅游,这是赏心悦目的旅游,这个独特的旅游项目,如果能做大做好,就是全国经典、国际品牌,就是美丽南昌、生态样板的一个风向性指标。
现在,南昌城里的天香园、象山公园,都是看鸟的极好去处,建得真好。但要发展旅游,对青少年进行科普,要提高南昌市民的生活品质,人们还要问:南昌还有更多、更大、更好的观鸟点、观景台吗?还有哪些地方能看鸟呢?南矶乡?昌邑乡?成新农场?现在开两个大巴去,就接待不了,安排不下,而且,人去多了,靠得太近了,就会惊了鸟,这是一个矛盾。究竟到哪里去看鸟?怎样看鸟?要另想办法,建造更多更好的观鸟平台。
要保护好鸟。前些年发生过伤害鸟的现象:一是自明代以来的开垦,人鸟争食。二是乱捕滥猎,竭泽而渔。三是上世纪70年代为防治血吸虫病,用飞机撒药消灭钉螺,结果鱼虾、螺蚌大量减少,候鸟食物也不足了,还*死了不少的鸟。上世纪80年代初,不再用药灭钉螺了,候鸟又陆续来鄱阳湖越冬了。可现在,碟形湖搞承包了,养螃蟹,导致三个后果:一是吃光了鱼。二是搞脏了水,湖草需要阳光的光合作用,如果水质变坏了,不透明了,光就透不进去了。三是各家有各自的承包水面,围堰分割了水面,水道变窄,鱼被船打伤了。
鸟是人类的朋友,是地球家园中的一个成员,人类要学会和鸟共存相处。要让知鸟、爱鸟、护鸟成为南昌人的一个基本素养和品牌标志,这样,鸟的美就会变成爱鸟的美,鸟类的自然之美就会变成人类的人灵之美。
4、美在历史故事
鄱阳湖是一个美丽的大湖,也是一个有历史的大湖。无论是她的地质、水文、动物、植物,还是她的城市、人口、事件,还是她的经济、文化和战争,千百年来,都经历无数风风雨雨,都上演了无数的精彩故事。不说别的,就说当年朱元璋和陈友谅大战鄱阳湖,这是鄱阳湖上人们讲的最多的一个故事。
那一天,我们到矶山的打钟山,瞭望四周,鄱阳湖尽收眼底,当地的人们指着四周的几个岛屿讲述当年的那场战争:
战争开始之时,朱元璋一败再败,从湖口、老爷庙一直败到矶山,在矶山躲过陈友谅兵的追杀,现在山上还有几个山洞,人们说是当年的藏兵洞。后来,朱元璋逃至康山,才扭转战局,反败为胜,这才有“猪(朱元璋)见糠(康山),喜洋洋”之说。朱元璋登基后,在矶山建了平安塔,在康山建了忠臣庙。
说是在战争的第二阶段,双方处于对峙阶段:陈友谅的夫人在吴城,陈友谅在南山,刘伯温在矶山,朱元璋在康山,隔湖相望。刘伯温驻守矶山时,每天练兵,以打钟为号。
现在,矶山还有打钟山(又称钟山),打钟山上有平安塔,又叫中天塔,建于明洪武年间,系矶山的镇岛之塔。矶山还有一个钓鱼台,就是矶山向鄱阳湖里向前突出的一个山崖,和陈友谅驻扎的南山隔湖相望,离得很近。据说刘伯温拿着一根鱼杆,经常坐在这里钓鱼,就像前线司令员跑到最前线侦察敌情,陈友谅的部队发现后,就向其猛烈射箭。现在还能在这里捡到许多箭头。
陈友谅的部队占尽优势,兵多将广,船大马壮,他夫人又厉害,懂兵法,善谋略,她认为陈友谅必胜。决战开始前,她对陈友谅约定,如果打胜了,就高举着旗子回来;如果打败了,就倒拖着旗子回来,最后,她说:“夫君,此仗你必胜。我就在这吴城镇的望湖亭上等着你胜利的好消息吧。”于是,夫妻俩喝酒话别。果然,决战开始,第一回合,陈友谅大胜。你别看陈友谅是武将,会打胜仗,情商也高,高兴之余,想跟老婆开个玩笑,就命令士兵倒拖着旗子回来。谁知,有些玩笑是开不得的,陈友谅这个玩笑就开大了。他老婆站在望湖亭上看到士兵们拖着旗帜,心一下子就绝望了,说:“连这样的战斗你都打败了,可见陈友谅的气数已尽。”于是,心一横,脚一抬,纵身跳入鄱阳湖,死了。陈友谅的夫人虽说聪明绝顶,可也太心急了。你也不等陈友谅回来问清楚,那时再跳湖也不迟呀。这下可好,把陈友谅悔得肠子都青了,急得脑子都糊了。本来,他乘胜追击,不给朱元璋喘息的机会。现在,他命令停止战争,全力捞尸。本来,南昌这边是上游,湖口那边是下游,鄱阳湖的水是南向北流入长江的,于是陈友谅就顺水捞。可是,那时,不知道是涨水季节长江水倒灌的原因,还是其他什么原因,那尸体居然逆流而上。所以,捞了两天,才在修河的上游捞到。可就在这两天,朱元璋退到康山,得到了宝贵的喘息时间。在康山,他重新召集打散的部队,组织反攻,打了回来,反败为胜。
现在这四座岛屿隔水相望,岛上和湖面的景色都很美,吴城镇上的那个望湖亭还在,只是因为陈友谅及夫人的故事,又有人叫它为“望夫亭”。不过,我还是觉得它叫望湖亭,它坐东朝西,面向鄱阳湖,赣江在它的右身后从东边流来,修河在它的左身后从西边流来,两条江河流到它的前面汇合,然后一起流向烟波浩淼的鄱阳湖。站在亭子上,看看迷离的鄱阳湖风光,听听久远的历史故事,这种旅游真是惬意极了。
南昌城下鄱阳湖,鄱阳湖的美丽,流光溢彩,处处动人。但是,鄱湖之美,美在这儿,美在那儿,关键是如何让鄱阳湖的美呈现在世人面前?南昌是美丽的,南昌也是幸运的。前年,南昌汉代海昏侯墓的开掘保护成为考古和文物保护的一件大事,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