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介绍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新闻晨报小记者探访上海邮区中心局,揭
TUhjnbcbe - 2021/2/26 0:37:00

1月6日,新闻晨报学记团的小记者们来到上海邮区中心局,探索电子商务背后的物流秘密。要知道,全上海通过邮*系统进出的物品都需要在这里中转!他们究竟在那里发现了什么,请看小记者发来的报道。

探访物流“巨无霸”

——上海邮区中心局

文/晨报小记者陆宸轩

(洋泾实验小学三年级)

说到邮*,我能想到的就是家门口那个绿油油的邮筒,还有离家不远的一家邮局网点。长这么大,我就跟着妈妈去过一次,为的是取挂号信。这一次,听说我可以去从不对外开放的上海邮区中心局参观,探索电子商务背后的物流秘密,真是异常兴奋!

大巴上,老师介绍说,全上海通过邮*系统进出的所有物品都要在这里中转,我猜,一定是个特别大、特别忙碌的地方。果不其然,进厂区走路都要好几分钟才到大门,一进工作区,就看到上下两层大型的物流传送带有条不紊地在我头顶上运转,传送带快赶上我们学校操场的跑道那么长了。厂房的一侧,停着目的地不同的厢式货车,传送带连接上大型分拣机,包裹一个个井然有序地在传送带上列队,经过红外线扫码区,条形码上的信息被读取后,被送往不同的方向。

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流水线,这么多大大小小的包裹像奔腾的潮水一般,太壮观了。顾叔叔说,这么复杂、精准的双层分拣机,是我们国家自己研发制造出来的,这样的分拣速度是原先靠工人不能想象的,而且还有效地避免了人工分拣的差错。据顾叔叔介绍,有了这台“分拣神器”,每一件包裹从上传送带,到被准确分拣进目的地的袋子,不超过4分钟,难怪处理包裹量能从年的每天件,激增到今年11月12日创下的最高记录——单日82.3万件。

我不禁想象,一辆辆高大、绵长的厢式货车忙碌地进进出出,运来80多万件包裹,在流水线上迅速地“奔腾”,流向它们的目的地,真不愧是“物流巨无霸”。

很快,就要到春节了,妈妈说,有些年货得提前买,否则快递休息,节后才能收到了。今天的探访结束,我得赶紧告诉她,无论什么假期,中国邮*的叔叔阿姨都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一如既往地为大家服务。他们真是辛苦了!

记者点评:小记者从身边的邮筒和邮*网点入手,引出这次的参观;结尾处又回到日常生活,前后呼应,很自然的地突出了物流业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非常有想法和新意。从文句来说,老师建议多用短句,避免一句话里有非常多的定状补,可以试着把长句改写成短句,让文章读起来更有节奏感,而且也能避免语病。

探秘上海邮区中心局

文/晨报小记者沈思琪

(上海市第一师范附属小学五年级)

经常看到爸爸妈妈足不出户,点点手机、动动鼠标,就能买到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商品,而且这些商品被很快地、准确无误地送到家里,真是太神奇了!可这些商品究竟经历了多少环节才来到了买家手中呢?带着疑惑,我和晨报学记团的伙伴们来到了位于浦东龙东大道号的上海邮区中心局,寻找网购背后的物流秘密。

今天是年1月6日,周六。可能因为是休息天的缘故,占地亩的邮区中心局看上去有些空旷和冷清。中心局的领导和老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向我们做了简单的介绍。上海市邮区中心局是全国7个一级中心局之一,主要承担本邮区内各类国内进、出、转口普通邮件的分拣封发处理;铁路及汽车总包邮件转运、押送等等。

最期待的内部参观时间到了,中心局一般是不对外开放的,机会难得。一踏进室内工作区,伙伴们情不自禁地发出“啧啧”的惊叹声。原来外表看似冷冷清清的厂房,里面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工人们正分散在各个岗位上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双层传输带飞快地运转着,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货物……看得我目不暇接,感觉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

带着越来越多的好奇,我们跟随着顾局长细细地去了解每个工作环节。货车进入后,首先得由人工卸货,将大大小小的邮包一件件地放入传输带的入口处,并且尽量做到条码朝外,方便之后红外线扫描。邮包乘着传送带来到第二关,要经过人工再次手动整理,确保条码外露,方便红外线识别信息验证身份。一旦遇到没有扫码成功,就会被倒退送回,人工干预后再重新扫描。在这个关卡的工人一天分两班,每天需要工作12小时,真是很辛苦呢。

扫描成功后的邮包就正式驶上了“双层运输火车”,在轨道上欢快地穿梭,寻找属于它目的地的正确出口。一旦身份信息和某一编号出口的本地区信息匹配,邮包就会被翻出传输带,乘着滑梯轨道降落,静静地在轨道出口处排队等着工人们再次人工收集、装车待运。前往外省市的邮包会直接坐着滑梯来到另一条直接通往货运卡车内部的传送带,工人只需等在车内码放整齐,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中心局的官方数据显示:年11月11日,中心局处理的邮包总量是74.6万件,年11月12日,邮包总量更是破纪录地达到82.5万件。这么巨大的工作量能顺利完成,不仅要感谢工作人员加班加点的辛勤付出,年投入使用的国内领先的双层分拣传输机更是功不可没呢。据顾局长介绍,年,中心局还计划新增一套双层分拣传输机设备,相信到时候的工作效率还会大大提高。

内部参观完后,心中不少的疑惑已经有了答案。不过我们小记者们都是有备而来的,在之后的总结提问环节,大家还是举手连连。我提出的问题是:“跨省市的货物到全国各地需要多久?”顾局长耐心地做了解答:“这要看运往的省市距离上海多远了,比如江浙一般需要T+1天,北京就需要T+2天,更远的城市肯定需要更长的时间。另外,还会受天气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伙伴们所有的疑惑都在上海邮区中心局里得到了解答,大家心满意足了。下次有机会,我要考考班里的同学们有关网购背后的物流秘密,把我今天的所见所闻告诉他们。亲爱的读者,读了我的文章,你知道网购背后的物流秘密了吗?

记者点评:这位小记者有较强的文字功力,文章结构合理,文句简练清晰。相信读者们读了这篇文章后,网购背后的物流过程已经了然于胸。

小包裹有大故事

文/晨报小记者俞悦尔

(桃李园实验学校四年级)

现如今我们的日常生活哪离得开快递?可在那看似普通的小小快递包裹背后,又有多少人在为我们服务,有多少机器在运转,又要经过多少道程序呢?每次看妈妈在网上采购东西,没过一两天就捧着包裹进门,我总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次在张老师的带领下,我和晨报学记团的小伙伴们来到位于浦东新区的上海邮区中心局采访,对小包裹背后的故事一探究竟。

一到目的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幢大型厂房,它们像一个个庞然大物。厂区道路两旁,整齐地停着一辆辆绿色邮车。

进入厂房内的工作现场,我一下子惊呆了——这个空间真是太大了,一台装有传送履带的巨型机器正在高速运转,上下有三层,每一层都分布着好几个往下的出口。场地中央停着许多推车,数十名员工在忙碌操作,大大小小数不清的包裹在那台机器上上轨道、下轨道……就像顽皮的孩子在坐滑梯。

领导叔叔亲自给我们讲解,他的声音洪亮,语速也快。他告诉我们,眼前的这台机器叫做自动分拣机,那些往下的出口叫“格口”,共有12个。这台机器是我国自行设计并由中国邮*旗下三大设备制造商中的一家制造。那一刻,我的内心满是自豪——这代表着我们中国制造的实力和先进水平啊!

他接着说,每一个包裹上都有条码,就印在快递单上,这些条码包含着包裹邮寄的必要信息。包裹从外面运进来后,直接上自动分拣机轨道,经过一系列扫描,会在电脑控制安排下进入到不同格口中,而每一个格口对应着不同的送货区域。我觉得这条码的作用和我们身份证有点像。

一边听,一边看,我们走上自动分拣机的第二层。站在操作平台上,我们能把整个分拣过程看得更清楚。只见刚从运输车上下来的包裹们像一个个悠闲自在的老人,顺着由下往上的轨道“走”了上来,准备进行身份认证。我们站立的平台这边,有两条轨道,旁边各有一名工作人员,他们会确认包裹是否放置好,然后经过安装在轨道两侧以及上方的扫描仪扫码,“奔”向不同的格口。这全程都在摄像监测仪的监控下进行。

这时,我不经意发现工作人员身旁贴着一张操作规则表,上面分了两个区域:绿色区域有三类,都是符合要求可以直接上平行轨道的包裹状态,红色区域则表示不合要求要被禁止的包裹状态,共有九类,包括禁止超高、禁止编织袋、禁止重叠、禁止扎带松散等。我不免心想,邮*快递的工作要求和规程真严谨啊!

随后,我们下楼来到一个朝向内侧的格口旁边。领导叔叔介绍说,从这些格口下来的包裹都是发往上海市内的,但这些格口只能将包裹的运送方向精确到“区”,至于再要细分到街道、弄堂,就得靠人工分拣,工作人员会根据快递单上的专门数字来判断包裹最终到哪一个区的哪一条弄堂,然后把它们放上不同的推车。

就在这时,突然想起警报,原来是我们站立的那个格口一侧的警报器在叫。我们正疑惑着,一位工作人员带着扫描仪快步过来扫描包裹。领导叔叔一解释,大家明白了——原来一旦下到格口的包裹堆积过多,导致扫描仪射线被阻,警报就会自动响起,提醒工作人员来人工干预。真是虚惊一场!

内侧的格口参观完后,我们来到外侧的一个格口处,这里落下来的包裹都是运往外省市的。格口上,一个可以自动伸缩的平板直接伸进大集卡内,从格口下来的包裹,按着先来后到的次序进入车厢内,再由工人整齐码放。听领导叔叔说,上海邮*快递与全国54个城市有业务往来,到广州的班次最多,每天有10班,而去*的车子只有两班。去外省市的集卡停留3小时就要发车,哪怕装不满,哪怕空车,也得按时走,因为邮*运输非常严格,不仅仅是上海这边运出去,还要目的地城市那边运回来,不能耽搁延误。

在最后的提问环节,我们小记者问了很多问题,领导叔叔一一作了回答。我了解到,“T+1”就是表示寄单日这天的后一天到达,依次可以类推;邮*快递因为是国企,还非常注重履行社会责任,每年会开设定制邮路,为偏远地区的农户销售农产品提供物流服务……

参观采访很快结束,对上海邮区中心局来说,这是无数忙碌日子中的平凡一天,对我而言,却是收获满满、快乐满满的难忘一天。

记者点评:这位小记者非常认真,听妈妈说,自己对稿件修改了多次,这种不断打磨文字的好习惯,值得大家学习。文章很详细地介绍了一个包裹的分拣流程,观察很仔细。值得注意的是,写文章要舍得做减法,修剪掉一些无关轻重的枝桠,才能突出主干。老师帮你做了一些删减。

上海邮区中心局里的“高速公路”

文/晨报小记者陈清蓉

(曲阳第四小学五年级)?

连续的雨天后,终于盼来了年1月6日。也许是雨婆婆被我们小记者的热情感动偷偷躲起来了,虽然天气依旧寒冷,但小记者们都准时登上了大巴士,带着好奇与一点点的激动,大巴士很快驶入了邮区中心局。

走进大门,只见园区内停着几十辆标有“上海邮*”的绿色集装箱卡车,好不壮观。热情好客的叔叔阿姨穿着他们的绿色制服,迎我们进入了会客室。首先,邮区中心的*委书记阿姨向我们介绍了邮区的建立、发展。接着,局长叔叔又对邮区的具体工作做了简单介绍。最后,重申了参观的安全事项。

期待已久的实地参观终于开始了。在书记阿姨与局长叔叔的陪同下,我们经过安检,来到了邮区局的“心脏”——工作车间。一进车间,伴着机器的微微轰鸣声,映入眼帘的是头顶上一条条的“高速公路”——传送带,以及与它相连的一根根“滑滑梯”,大量的包裹像一辆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急速前进,奔向各自的目的地。

局长叔叔首先带我们来到邮件的投入口,只见工人叔叔正把大大小小的包裹放上传送带,包裹以每秒2米的速度快速地来到第一个分拣口。在这里,还有工人人工干预,确保包裹上的条形码能被扫描到。局长叔叔说,面前一个个看似单杠的扫描装置,将对货物上的条形码进行上、左、右三维扫描,保证扫码不遗漏。扫码获得的包裹“身份信息”被传送到下一个装置进行数据录陆,之后这些包裹会被机器自动识别,分别进入自己的“车道”,通过一个个的“滑滑梯”划入出口。

当我们来到包裹出口处,这里的工人正在收纳邮件,同时把大件或水果分开运输,最终分拣后的包裹将被送入集装厢的肚子里,驶向每一座城市,再通过投递网络送到千家万户。

局长叔叔说,以前的分拣设备都是进口的,价格昂贵,而这套物流分拣系统是我国邮*自主研发,平均每小时可处理邮件件,最高可达每小时件。

一个半小时的参观活动接近尾声,我们回到会客室,叔叔阿姨就刚才的参观回答了我们的提问。这次参观让我大开眼界,同时也为我们的物流业、我们的科学家感到骄傲。

记者点评:这次的参观对象实际上是很专业的,如何把专业的东西讲得通俗易懂,打比方是最常用的修辞手法。这位小记者很好地掌握了这一技巧,把分拣系统比喻成“高速公路”,把格口比喻成“滑滑梯”,把集装厢的厢子比喻成“肚子”,真是恰到好处,专业的介绍顿时生动了起来。

采访中国邮*上海邮区中心局

晨报小记者李修乐

(上海市民办阳浦小学三年级)

1月6日星期六,我和爸爸一同参加了晨报学记团的采访活动,探秘中国邮*上海邮区中心局。

我们先来到会议室,工作人员给我们做了简单介绍,上海邮区中心局是中国邮*7个处理中心之一,现在每天最多能处理70多万个包裹呢!

这里我要简单介绍一下寄包裹的流程:首先是用户寄件,再由邮*车运输到中心局来。这里有一条超级大的机器,它会把包裹照地区分门别类装车,再送到全国各地的处理中心,最后投递到收件地址。上海的目的地是根据区来划分的,这样更有利于市内投递。

随后,我们进入厂区参观。我印象最深的,是这台大型分拣机器的第二层。这里有两名工作人员,他们的工作是将包裹上有条形码的一面朝上放,这样扫描机器就能根据条形码区分出包裹的目的地,等扫描完毕,这些货物会像坐滑滑梯一样滑下来,被装上车。小车能装—个包裹,约12吨,大车能装20—30吨。

参观结束后,我们回到会议室,开始提问采访的环节。我向局长叔叔了解了这台大型机器的造价,听来价格不菲。有小朋友询问双十一加班是怎么计算加班工资的?局长叔叔回答说是按件计酬,因此多劳多得,我觉得这样非常合理。

记者点评:文章虽然比较简短,但是抓住了几个关键的信息,也说清了一个包裹的处理流程。需要提高的是,写文章要懂得取舍,一些无关的信息,比如乘坐地铁、合影拍照等过程,都可以省略,我们要把笔墨花在信息和细节上。

来源:新闻晨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闻晨报小记者探访上海邮区中心局,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