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介绍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且兰有王散落在苗寨中的神秘古国
TUhjnbcbe - 2021/2/26 0:26:00

爱生活·爱*平投稿/合作

*平县上塘镇,原旧州通往贵阳古驿道上塘段,蜿蜒曲折在山间。驿道筑于明代,跨涧越山,宽窄不一,宽处约3米,窄处近1.2米,一般驿道在1.5米左右,全用鹅卵石铺筑。图/潇湘晨报陈勇

*平县上塘镇,喜家桥是上塘至旧州古驿道上的一座石板桥,桥宽4米左右,高约7米,桥身用当地的砾石和红棉石砌成。图/潇湘晨报陈勇

旧州镇,古驿道上刻有字的石柱早已断裂。图/潇湘晨报陈勇

夕阳下,旧州天官村升起几处炊烟。几位村民在村里的一处水井打水。老支书潘万昌说,这口水井有几千年历史了,“从且兰古国那时候起就没有干过”。


  且兰国,多年前,是与夜郎同时存在的部落酋长国,还是一对死难兄弟。且兰始见于《汉书》:“楚顷襄王遗将庄硚卒循沅水而上,经黔中代夜郎,军至且兰椓船于船而步战,灭且兰伐夜郎,夜郎迎降。”一直以来,人们都在探寻且兰古国所在。现今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且兰古国故都在今天的旧州。


  和潘万昌一样,天官村的很多人都相信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正是古且兰国所在。遵照这种说法,古且兰国邑即*平旧州古城,存于沅水之源的上舞阳河畔,它历经春秋战国以来各个朝代的沧桑变迁。建制史有过且兰国、牂牁郡、牂州、昭明县、珍州、乐源群、镇远州(非今镇远)、*平府、*平安抚司、*平守御千户所、*平卫、*平州、*平旧州巡检司、*平旧州分县、旧州区、旧州镇。旧州有贵州东部最大的平坝子,农业发展在黔东南地区为最早,民族开化也较早。当地苗、侗、土家等少数民族历来一直称旧州为“旺珍”或“王简”,译成汉语即为“皇城”、“皇帝的家”、“皇帝居住的地方”。


  而在距旧州不远处的上塘白岩寨,自古也有关于且兰国的传说。对此,*平文史专家罗朝凤态度谨慎,他说,要认定古且兰国究竟在哪里,尚需更确切的证据。县文物局局长陈兴夫则认为,没有相关的考古发掘,不能轻易下结论。据了解,*平县将在时机成熟时,对且兰古国展开相关的考古挖掘、学术论证,有望揭开且兰古国的神秘面纱。


  天官村的人们深信生活的这片土地曾是且兰古国都


  “相传在远古时期,我们的先祖从下游涉水而上,来到旧州大坝,在此扎根垦荒种粮。当时条件艰苦,吃草根,穿树皮。后来人们不忘先祖的艰辛岁月,逢年过节必煮稀饭,代代相传成为传统。”


  天官寨位于旧州西北方,地形条件优越,背面是山,前面有条大河穿越大坝。先祖苗王在此建立都城且兰古国,统领苗民。后有一苗王乳名叫天,父名叫官。苗族有一个传统,子名必和父名相连,永继父辈,所以叫天官苗王。如今人们还唱这样的古歌:天官是个皇,苗地是他管,管旧州大坝,平平坦坦的,有吃又有穿。


  由于地理条件、水源变化的原因,后来又迁城到现旧州镇这方。据传当时迁城何处有争论,最后用碗装泥巴称哪方重,才最终定夺。可惜苗王且兰古国都城的房屋古建筑和花纹条石雕的牛角被拆除,至今古迹无存。且兰国消失,这地方就以苗王名改为天官寨。人们常讲,“我们是苗王后裔。以后有什么变化,搬到何方,大家都要聚集在一起,寨名不改,永叫天官寨。”——在天官村老支书潘万昌整理的一份资料中,且兰、苗王、天官寨被联系在了一起。这种由传说而糅合的民间叙事,并没有太多的史实佐证。不过,且兰与旧州镇的关系,倒是在一些史料中若隐若现。


  《后汉书》卷一百一十六《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载:“初,楚顷襄王时,遣将庄乔从沅水伐夜郎,军至且兰,琢船于岸而步战。既灭夜郎,因留王滇池。以且兰有琢船牂牁处,乃改其名为牂牁 牁地多雨獠,俗好巫*禁忌,寡畜生,又无蚕桑,故其郡最贫。”此后,《汉书·地理志》诠释:“沅水出牂牁,东南至益阳入于江,过郡二、行二千五百三十里……。无水首受故且兰,南入沅。”


  又《水经注·无水》载:“沅水出故且兰县,南流至无阳县,无水又东南入沅。”非常明确地阐明了舞水(无水、沅水)发源于且兰,第一个经过(首受)地且兰(即今天的贵州*平旧州)。《华阳国志·南中志》也有记载:“以牂牁系船,因名且兰为牂牁国,分候支*,传数百年。”到清代,王孚镰实考旧州,在《牂牁江辩》做出结论:“今*平旧州都凹山之水,实为沅水所从出……则且兰,牂牁当以*平旧州为定。”


  另一方面,从旧州的建城史来看,周赧王三十八年(前年)至今,旧州历史已有余年,原建在旧州北l公里的天官寨,此城建于何时,又毁于何时,已无文献可考。


  也就是说,即便且兰古国处在旧州,但且兰国与天官村关系,依然没有直接物证。据*平县文物局局长陈兴夫介绍,至今尚未在天官村发现直接证明且兰国就在天官村的文物。


  疑是且兰古国遗址,白岩寨尚待考证


  10月28日中午,我们抵达紧邻旧州镇的上塘乡白岩大寨。走入寨中,一条鹅卵石铺就的小路一下子就把我们引入了巷道深处,巷道的两旁有部分围墙是用重达数百数千斤的巨型条石堆砌而成,石缝中还可以看见石灰浆的痕迹。村中一位老人说:“我们小的时候这些围墙就是这个样子。”俯瞰白岩大寨,可以看到整个寨子被横竖几条古巷道切割成若干厢块,每个厢块就像一个四合院。


  由于村寨只有历史痕迹,无文字记载,加上村民也说不清道不明建于何朝何代。


  在一处四合院,房屋主人孙奎基说:“听父辈说,这些房子都是后来建的,屋基和地基都是现成的,直接把房子建在上面。”据孙氏族谱记载,其先祖因为战乱等原因,从外乡举家搬迁到白岩大寨,当时,这里人烟稀少,但是地面都是方整的大石块铺成的。此外,还有村民说,这里以前被火烧过,因为以前发现有条石被大火烧裂破损。在白岩大寨,四个巷子的屋基个个都是一样的。这些凿得十分规则的铺砌堡坎、院坝的石料都是古人砌成的,但具体是什么朝代?整个寨子没一人


  能说清。


  在寨子中央,有一对用青石凿成的石桩,高出地面约80公分,两桩上方凿有四方形的洞。村中人一说是拴马桩,一说是旗杆桩,但具体是什么呢?村中人都茫然。此外,村中还有两段古驿道遗址及保存比较完好的古城墙和古码头。


  在旧州一带的老年人中,盛行着“白岩大寨就是且兰古国都城”的说法,村支书曾宪林说,如今的白岩大寨共有户多人口,但是,大家都无法证明自己的说法。


  白岩大寨虽然建在古驿道上,但从其建设规模、档次来看,不像是一般的古驿站。大约7多平方米的白岩大寨有三分之一的面积全是用打制规则的条石、方块石铺成,这么多的石材料,而且有的条石长达二米多,重达千余斤,在古代生产力落后低下的情况下,全部靠人工打制,且不说现在整个白岩大寨的人没有这个能力,就连现在整个上塘乡要组织这么多的人来解决这个问题也是一件很难的事。


  不过,白岩寨究竟是否为且兰古国都城,或与其有何关系,这一切尚待相关专家考证。

扩散出去,让更多*平人看到!

丨来源:潇湘晨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且兰有王散落在苗寨中的神秘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