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介绍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晨报消费行业跨年展望山西汾
TUhjnbcbe - 2021/1/22 12:14:00
年跨年展望:掘金消费行业三条*金主线

“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持续复苏,消费板块基本面得到改善,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上升、消费者收入预期改善、消费意愿持续回暖,叠加*策多维度推进、线下线上消费持续修复可期。与此同时,国内国外*治和经济环境确定性增强,低风险的必选消费品股票的确定性溢价将会边际减弱,未来需要考验相关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能力,盈利修复及风险偏好环境使得可选消费将优于必选消费。人口结构变迁、国货崛起潮流、消费信息传播媒介创新(直播电商、社交平台)、新技术变革(5G、AI、云计算、VR/AR)等共同驱动新兴消费蓬勃发展,千禧一代和Z世代的年轻消费者正在成为中国消费市场的主导力量和最有影响力的消费群体,和父辈相比他们成长于更为富裕的年代,因此拥有更高的消费能力和边际消费倾向,更倾向于享受型消费、品牌消费、超前消费,对日渐崛起的国货潮流接受程度也更高,更容易接受KOL直播带货和社交电商推荐,带动新兴消费市场的蓬勃发展。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叠加近20年来房地产价格上涨带来的巨大财富效应,新中产阶级和富裕家庭快速增长;经济下行压力下全球央行大放水导致资产价格上涨,更多持有房地产和金融资产的富裕家庭更为受益,未来中国消费行业大概率仍将呈现非常明显的分化行情,消费总量偏弱但高端消费需求强劲,中高端价位段增长普遍优于整体品类。

以上内容节选自国泰君安证券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年跨年展望:掘金消费行业三条*金主线》,具体分析内容(包括风险提示等)请详见完整版报告。山西汾酒():“十四五”乘势而上,汾酒加速复兴维持“增持”评级,上调目标价至45元。青花引领结构升级,全国扩张持续挖潜,公司十四五规划有望顺利实现,上调0-2年EPS至3.23元(+0.06元)、4.5元(+0.42元)、6.02元(+.02元),参考行业平均估值,考虑到汾酒品牌势能处于上升期,结构优化、全国化加速下成长性高于行业,享受估值溢价,给予年92XPE,上调目标价至45元(前值元)。“十三五”圆满收官。0年汾酒实现渠道、营销、品牌三大历史性转变和五大营销改革任务突破,从机制架构完善、产品结构升级、省内省外拓展等方面奠定十四五开局基础。“十四五”迈步三阶段。“十四五”阶段三步走:年为深度调整期(调经销商结构),2-3年为转型发展期(省外市场高质量、高速度发展),4-5年为营销加速期(青花规模历史性突破,基本实现汾酒+杏花村相互支撑,全面完成全国化布局)。未来,公司以“”营销战略为“十四五”护航,围绕营销体系变革,产品抓两头强腰部。再论汾酒成长空间:省内攻守兼备,省外空间广阔。我们认为汾酒在省内仍可依靠山西市场总量扩张及市占率提升来实现增长,根据测算,在不同情境下,0-4年汾酒省内收入CAGR有望维持在6%-9%,而汾酒在省外市占率较低,可仿照“河南模式”在省外实现市场拓展,省外成长可期。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行业竞争加剧,食品安全。以上内容节选自国泰君安证券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山西汾酒():“十四五”乘势而上,汾酒加速复兴》,具体分析内容(包括风险提示等)请详见完整版报告。酒*酒():高端新锐战略清晰,内参、酒*双轮驱动维持“增持”评级,上调目标价至68元。根据公司0Q4表现情况,暂时采取保守预期0-22年内参酒销售增速,小幅下调0-22年EPS,预计公司0-22年EPS为.39元(-0.09元),.94元(-0.07元),2.60(-0.2)元,考虑估值切换,给予公司年87倍PE,对应目标价68元(前值20元)。酒*酒“十四五”在品牌运作方面有详细规划:对于内参品牌,定位“第四高端名酒”,坚持稳价增量策略,通过量价措施来持续提升经销商盈利能力,下阶段则侧重内参全国化布局,推进在东北、西北、中原、华东等边缘市场的导入;对于酒*品牌,则坚持稳价增量,砍掉低端产品线、进行产品结构提升,恢复经销商渠道利润。酒*酒渠道网络也在稳步推进中:年酒*酒+内参酒销售队伍人以上,0年已达到人,年春节预计达到人以上;经销商数量年多家,目前接近家,预计年新招商家。我们认为,酒*酒具备确定性和成长性:中期来看,)高端酒需求端稳定,内参模式解决渠道推力问题,公司处于产品导入期,省外扩张较快;2)酒*梳理见成效,价格体系稳定后,伴随投资活动持续修复,酒*增速有望回升。风险因素:宏观经济波动,行业竞争加剧。以上内容节选自国泰君安证券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酒*酒():高端新锐战略清晰,内参、酒*双轮驱动》,具体分析内容(包括风险提示等)请详见完整版报告。*策边际宽松,预期处于较乐观水平海外宽松预期、市场利率与权益流动性:美国通过9亿财*刺激,美联储加大扩表力度。2月27日,特朗普签署了新一轮9亿美元的新冠纾困财*刺激法案;此前2月7日,美联储宣布面向海外央行的美元流动性互换和回购协议机制延至2年9月以支持全球流动性。从美联储近期实际扩表规模也能看到宽松力度上升,上周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扩张44.47亿美元,此前一周为99.34亿元,近两周扩表合计规模远高于月与0月的全月水平。宽松+远期再通胀预期下,短端利率维持低位,期限利差继续走阔。以美元利率为例,截至上周末,Libor-OIS3M为5.97BP,FRA-OIS3M为0.0BP,绝对值均处于历史偏低水平。同时,美国0年期国债利率走阔带动利差大幅上升。利率曲线的陡峭化,一方面反映的是欧美流动性的超宽松*策,另一方面是投资者对远期再通胀的预期持续升温。美国债券风险溢价接近疫情前的水平,但回落斜率放缓。美国的超宽松*策与疫苗的出现同样驱动了美债信用溢价的回落。截至上周五美国高收益债期权调整利差为3.76%(月平均4.27%,0月平均4.85%),美国投资级债券期权调整利差.06%(月平均.8%,0月平均为.36%),从绝对值看已下降至疫情前的水平,但斜率较两周前放慢。此外,从近期全球金融压力指数也能看到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收敛放缓。大类资产隐含的乐观预期已处于较高水平,DM和EM净流入均放缓。当前大类资产所表达的宏观风险预期已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反映的是市场对经济复苏、疫苗、经济刺激等预期较为乐观,但实际全球复苏尚存距离,市场需要更多的基本面信息。风险资产资金流入动能开始放缓。中国宽松预期、市场利率与权益流动性:“不急转弯”,上周央行流动性投放边际放松。上周央行逆回购合计净投放3亿元,此前一周合计净回笼亿元,流动性投放明显放松。中国市场利率水平下降,信用溢价企稳。定调货*缓退坡以来,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全面下降。截至上周,SHIBOR3M降至2.77%(月平均3.03%);年期国债收益率下降至2.63%(月平均2.86%)。另一方面,信用溢价也逐步平稳,当前AA级产业债信用利差为2.96%。A股市场交投活跃度下降,偏股型基金发行份额收窄。2月以来,沪深两市每日成交金额均值处于7亿左右的水平,低于月8亿;主要指数换手率处于较低水平,市场的成交与换手意愿偏弱。上周新发行偏股型基金.34亿份,相较前一周的.4亿份规模边际收窄。两融成交占比提升,北上持续净流入。上周产业资本公告净减持53.33亿元,较前一周收窄。上周两融净买入2.3亿元,成交占比0.02%边际回升。上周北上净买入86.4亿元,与前一周持平,从结构看周期净流入2.08亿元,消费净流入6.69亿元,科技净流入45.84亿元,金融净流入.07亿元。2月以来北上与两融形成合力,集中增配新能源。以上内容节选自国泰君安证券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策略:*策边际宽松,预期处于较乐观水平》,具体分析内容(包括风险提示等)请详见完整版报告。货币*策边际放松很有必要当前中国和海外出现三重错位:疫情周期错位、经济周期错位、金融周期错位。中国周期领先全球周期,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产复工、率先收敛货币*策。三重错位导致0年人民币大幅升值和中国出口份额大幅提升。一方面,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从5月的7.2持续升值至2月的6.5。另一方面,中国出口份额由年底的4.7%上升至0年9月底的7.4%。年海外供给弹性可能超预期恢复,对中国出口造成不利影响。一方面,海外企业短暂休眠而非永久清算破产,供给恢复弹性高。另一方面,年出口不可避免会出现份额回吐。随着发达国家全民注射疫苗,海外产能将迅速恢复,可能打压中国出口。汇率持续升值+出口份额下降,年中国出口可能面临“双杀”。出口“双杀”可能导致制造业和消费的“双杀”,中国出口企业中制造业占比高、中小企业贡献超过60%,出口受打压,制造业、居民收入、消费都将陆续承压。横向来看,海内外利差已近接近历史峰值,尤其是与主要出口对手国相比。外部宽松确定性高,美国推进财*刺激计划、欧央行PEPP计划扩大购买力度。海内外货币*策差已经较大,货币*策没有持续收紧的必要。下一阶段,汇率将是*策的重要
1
查看完整版本: 晨报消费行业跨年展望山西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