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名
长三角地区教育界的
专家、学者、校长
齐聚合肥
12月7日
为期三天的
第二届长三角地区
中小学德育创新论坛
圆满落幕
本次论坛以“育人70年德育新路径”为主题,余名长三角地区教育界的专家、学者、校长,通过展示分享、交流启迪、专题题研讨等多样化的形式共商德育发展内生动力。
12月7日,为期三天的“第二届长三角地区中小学德育创新论坛”在合肥顺利落幕。
成果发布
发布8家单位德育研究项目成果
合肥市南门小学入选
本次德育论坛
共设置了4个分论坛
分别围绕四个主题展开
●共生共享共荣——以校长领导力提升学校德育品质
●同心同向同行——把家长引导成为立德树人的有生力量
●合作合力合为——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育人成人全人——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
参会老师现场用手机记录。
12月6日
论坛还发布了
8家单位的德育研究项目成果
其中涵盖
●江苏省镇江中学“文化互动的民族精神教育”;
●苏州科技城实验小学校教育集团“家庭教育陪育师”;
●上城区教育局“全域化打造行走德育品牌的上城行动”;
●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斜桥镇中心小学“皮影德育”;
●上海市*浦区教育局“推进思*课五项行动”;
●上海市奉贤区邬桥学校“贤文化之牡丹课程一体化的探究”;
●上海市崇明区教育学院“区域自我生长型班集体建设的实践研究”;
●安徽省合肥市南门小学“家校社共育财商教育实践路径及方法”
此次德育论坛活动的举办
汇聚了余名长三角地区教育界的
专家、学者、校长、教师
为大家搭建了沟通对话的桥梁
提供了互学互鉴的平台
通过与专家
面对面、问题对问题的交流探讨
切实把各方的优势整合起来
潜能激发出来
形成强大的
促进新时代德育发展的时代潮流
参与本次论坛的教育人员在仔细看江淮晨报关于本次论坛的报道。
校长论坛
从“桥文化”原点出发
把留守儿童从此岸引向彼岸
在12月6日下午举办的校长论坛上
上海市青浦区、江苏镇江市
浙江省宁波市、安徽省马鞍山市
四所学校的校长
共同分享各校在德育发展上的经验
校长论坛上,各校分享在德育发展上的经验。
“我校是长江小岛世业洲上的唯一一所学校,九年一贯制,一共有18个教学班。”活用乡土资源、以家乡桥梁串联起学生的德育实践,论坛上,镇江市丹徒区世业实验学校*静的分享激发台下教育人士的共识。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润扬大桥的开通,让世业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静介绍,基于此,学校提出了“以桥载德,化用本土资源培养笃实少年”的育人理念,力求通过主题鲜明的桥文化德育课程,培养如桥一般的笃实少年。
专家论坛
回到学校改革的原点
学科教育育人价值的挖掘与转化
这个时代,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本次专家论坛上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涛
以“回到学校改革的原点——学科教育育人价值的挖掘与转化”为主题
探讨新基础教学的成果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涛。
“首先必须是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另外,是拥有生命自觉的人。”李*涛提出,学科教育育人价值,是基于“成事成人”的核心价值观,在日常教学中进行育人价值的挖掘与转化,是“成事”,“成事”中的“成人”指向教师的自我成长。
在他看来,作为一种理念或概念的“育人价值”,也是一种视野、眼光和尺度,更意味着一种能力。在多年的育人价值挖掘与转化实践过程中,“新基础教育”试验学校教师逐渐将“育人价值”从概念、理念转化、内化为自身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的视角和眼光,进而变成一种新的教学能力和教学基本功,即开发、挖掘和转化学科育人价值的新基本功。
对于学科育人价值的挖掘与开发,只是“新基础教育”育人价值研究的第一步,如何将形成的理解和认识,转化为真实、日常和具体的教学过程,实现育人价值观的落地生根,是后续更为重要的关键步骤。
育人改革
合肥本土学校
分享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
这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
立德树人
则是对这一问题的时代性回答
作为本次论坛的分论坛之一
在合肥市第二届基础教学学术年会
暨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学术论坛上
来自合肥十中、合肥七中
以及北京十二中等高中学校代表
各自分享了育人方式改革及成果
“近年来,合肥十中紧密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探索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有效路径,坚持课程育人、五育并举的核心理念,着力建设以学生核心素养为统领的、彰显十中特色文化的卓越课程体现。”现场,合肥十中副校长顾从容以“基于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背景下的课程建设与思考”为主题进行分享。
今年9月,合肥十中海航班开课。(资料图)
他介绍,去年年底,教育部会同海军在全国13个省份遴选全国普通高中优质学校建设海军青少年航空学校,承办海军航空实验班,并培养海军舰载机飞行员苗子。其中,合肥十中成为安徽省唯一一所海军青少年航空学校建设单位,并从本年度起面向全省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海航班除了开设学科课程与其他学生共享的校本课程外,三年中还要开设军事技能训练、飞行驾驶、体能训练、国防教育等特色课程,学校还聘请校外军事辅导员、与海军地方基地签订合作协议、开展共建活动等。
“海航班入校三个多月,各项工作获得教育部和海军领导的高度认可。”顾从容介绍,海军航空实验班建设不仅大大促进了学校特色化高质量发展,也为学校课程实施、全面育人培养体系建设提供了广阔平台。
江淮晨报全媒体发布中心出品
记者/刘梅梅摄影/卓旻
编辑/孙友琴
转发扩散!
觉得不错就点个
!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