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介绍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央视点名表扬聚焦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TUhjnbcbe - 2020/12/31 14:44:00
央视聚焦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长三角一体化

5月20日晚播出的央视《新闻联播》“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栏目中,播出了题为《长三角:创新一张网产业一盘棋》的报道,其中,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首先出镜,引人瞩目。

这几天,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项目正在紧张建设。这里未来将与上海张江国家科学中心东西呼应,在大科学装置上各有侧重,在科技攻关上分工协作。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设立两年多来,取得了国际上最大数量比特光量子纠缠、最长时间稳态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芯”高性能芯片、“高分五号”卫星大气环境探测载荷等一大批世界瞩目的科技成果。

4月24日,全国首座以创新为主题的场馆——安徽创新馆正式开馆运营,开馆仪式上,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发布了今年以来取得的部分重大科技成果。

信息领域

中国科大潘建伟院士团队首次观测到超低温度下基态分子与原子之间的散射共振,实现了对大质量多电子分子体系的超高精度测量,解决了超冷量子系统模拟复杂物理系统的重大难题。

中科院量子创新研究院、中国电科集团合作研发高性能单光子探测器件,在量子通信核心部件上取得重大突破,性能指标优于国际同类产品。

中国科大类脑智能国家工程实验室和生命科学与医学部联合研制出高通量高分辨率脑光学显微成像设备,实现全球速度最快的脑图谱成像和数据分析。

能源领域

中国科大路军岭教授等团队合作研制出新型催化剂,实现低温高效去除微量一氧化碳、制备高纯氢气,攻克了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的关键难题。

中国科大傅尧教授团队首创了新型非金属阴离子复合物光催化体系,改变了使用贵金属作为催化剂的传统方式,在绿色合成和生物质转化等领域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中国科大安琪教授领衔研发的高精度深水油气地震勘探采集装备,关键技术指标国际领先。

健康领域

中国科大薛天教授团队首次实现动物裸眼红外光感知和红外图像视觉能力,突破了大自然赋予动物视觉感知的物理极限,使人类未来拥有超级视觉成为可能。

中国科大肖卫华教授团队设计出一种重组人长效干扰素,显著延长在人体内的半衰期,在抗病*和抗肿瘤治疗上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朱灵副研究员团队研制了一种新型微流控核酸检测系统,实现了核酸自动化快速定量检测,在新兴的分子诊断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环境领域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徐亮研究员团队研发的动态准直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仪,填补国内空白,可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气象探测等领域。

中国科大徐铜文教授团队实现了系列高性能双极膜工业化制备,可简化传统有机酸生产工艺,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有效降低废水排放。

中国科大俞书宏教授团队研制出一种柔性透明智能窗口材料,不仅能改变室内光照强度,还能高效净化室内空气。

其他领域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王先平研究员领衔研发了一种新型高阻尼减振合金材料,能够快速高效抑制微米量级的微应变振动,在高端精密仪器和航海、航天技术装备等领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合肥工业大学于连栋教授团队研发一款便携关节式坐标测量机,测量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广泛应用于飞机、汽车等制造业。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天培表示,目前,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正在启动实施“高、新、基”全产业链项目计划,将系统推出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及产业化项目,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大科学装置集群,着力营造更好、更优、更强的创新生态,全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合肥市助力长三角一体化更高质量发展

合肥市是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是“一带一路”节点城市,是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年6月,合肥加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在促进互联互通、强化产业协同、深化创新协作、构建统一市场、保护生态环境、完善协调机制等方面,合肥市主动作为、扎实推进,为加快长三角一体化更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正加快构筑长三角多层次轨道交通网

在畅通大通道方面,合肥市不断提升合肥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打造一体化的长三角交通体系。一方面,正在加快构筑长三角多层次轨道交通网,建成“米”字形高铁网络;对接长江“*金水道”,江淮运河全面开工建设,积极与宁波港开展铁海联运合作,与上海港探索河海联运合作,规划建设铁路公铁水联运的国家级综合物流枢纽,打造长三角的江淮航运中心。

皖江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由14条线路组成,“三条省际贯通线”,线路总长公里;“以合肥为中心五条放射线”,线路总长公里;“六条都市区城际线”,线路总长公里,线网总规模公里,安徽境内规模公里。

而在城市轨道交通层面,合肥截至到年,将建成5条地铁线,运营线路约.56千米。

芜湖市*府相关规划,年,芜湖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一期)将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行,2号线将率先开工。

另外一方面,打造长三角航空货运中心。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已开通70条国内航线和11条国际及地区航线,通航城市达69个;合肥与长三角省际公路通道正在不断优化提升。合肥高速路网已经形成“一环七射四联”,G3京台高速、G40沪陕高速、G42沪蓉高速、G50沪渝高速、S17合淮阜高速等七条高速公路在合肥交汇。

与上百家长三角知名企业签订合作发展项目

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长三角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优势,合肥市正在着力建设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合肥发挥产业优势,重点发展智能家电、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长三角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

合肥还注重与长三角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成立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业合作示范园区,积极推进上海临港集团与合肥的战略合作,举办长三角科技论坛,引进上海保隆、海康威视等一批长三角龙头企业来肥投资,合肥科大讯飞、安科生物等一批龙头企业走向长三角,已与多家长三角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在合肥签订合作发展项目,上下游产业链在长三角区域集群式发展模式正在不断深入推进。

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3批56项改革试点经验

在深化大开放方面,积极争创以合肥为主片区的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持续推进“四港三区一中心”建设,合肥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正式封关运行,进境食用水生动物指定口岸开检运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获批成为国家级,国际邮件互换局建成运行。出口加工区年实现进出口65亿美元。上海自贸区3批56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

而在长三角区域通关一体化基础上,合肥市目前已经跻身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试点。同时,建立长三角市场准入一体化机制,成立长三角品牌战略组织,实现长三角品牌互认和质量信用信息共享;建立长三角招投标异地远程评标系统,实现招投标信息平台联建共享。

环巢湖生态修复累计投入超亿元

在打造绿色生态屏障方面,合肥市已经制定实施《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合肥)经济带实施方案》,实施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累计投入资金近.6亿元。合肥汇入长江的支流裕溪河水质常年稳定在III类标准,有效缓解改善长江流域水质。

另外,签署《长三角城市环境保护合作(合肥)宣言》。加快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国家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建设。统筹推进“三厂两尘两气”等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城区重污染企业全面搬迁改造,完成马钢(合肥)公司搬迁改造工程。

推动建立G60科创走廊首个产业合作示范园

九城市间证照“一体受理、一体办证”,实现企业工商注册数据共享;初步形成九城市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体制机制;联合组团参与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联合建立上交所科创版的基地……去年6月,合肥市加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随即开启了长三角城市合作新征程。

以实现合作共赢为目标,合肥市推动建立G60科创走廊第一个产业合作示范园。今年初,G60科创走廊物联网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已经在合肥东部新中心落地。另外,合肥市还以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为目标,以江淮蔚来、江淮大众、国轩高科、清华启迪等龙头企业为引领,推动建立促进G60科创走廊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协同发展的平台。

将加密合肥至长三角主要城市高铁班次

接下来,合肥市将以打造大枢纽为依托,搭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一方面,快速融入长三角国际交通网络。启动新桥机场二期建设并同步建设机场轨道交通S1线,全面构建国际客货直飞航线网络,完善加密国内航线网络,发展通用航空,扩大客货运量,逐步建成国际区域性航空枢纽。同时,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的衔接互动,加密延伸合新欧国际货运班列。

另外一方面,发挥承东启西的桥梁纽带作用。今后,还将加密合肥至长三角主要城市高铁班次,加快推进合宁高铁、合安城际、商合杭高铁、新合肥西站等重点项目建设。对接长三角城市群城际交通网络规划,建设以合肥为中心、联接所有省辖市、通达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城际铁路交通网。开工建设和扩容一批高速公路,加快形成直达国内主要城市群的快速交通网络。

重点推进合肥、上海两大科学中心交流合作

围绕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合肥市将发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优势,全力打造大科学装置和重大创新平台,畅通科技成果转化大通道,构筑科技创新生态圈。同时,全面参与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重点推进合肥与上海张江两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横向错位、纵向协同,在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科学中心建设路径和机制上深化交流合作。

此外,推进G60科创走廊开展科技创新共同体的建设,支持跨区域的创新主体待遇互认、技术转移交易、人才柔性流动、人才社会保障*策“通兑”,加快弥补创新人才柔性流动*策短板。鼓励支持“飞地经济”发展,推动共建产业园区。

为增强区域合作,合肥市大力发展G60行业科技创新联盟,建设一个新的战略性、枢纽型科创平台,打造集科技与产业、科技与文化旅游、科技与生态、科技与金融、科技与教育文化于一体的新型区域协作发展的区域示范区,作为长三角深度一体化先行试验区。

鼓励上海、北京等优质医疗资源来肥办医

为推动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接下来合肥市还将继续完善相关*策措施,适应人才与劳动力跨行*区域流动需求;加快基本公共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多种形式的教育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合肥市将鼓励上海、北京等优质医疗机构在肥发展办医联合体或跨区域办医,构建重大疾病联防联控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动机制。推动社会保障一体化,推动社保关系无缝转移、接续。

长三角“王者归来”

近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加速:

年初,三省一市联合组建的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正式挂牌成立。

年7月,《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年)》正式印发,各项具体任务正加快推进。

到如今中共中央*治局召开会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上海、江苏、浙江、安徽要增强一体化意识,加强各领域互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风从海上来,潮涌长三角。升级后的长三角一体化怎么干?也是三句话:

——“着力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加快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增强长三角的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长三角要按照*和国家的部署,抓住机遇,先行先试,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排头兵。

——“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互配合,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也就是说,长三角不光自己要干好,还要从更高站位,加强同其他国家战略的配合协调,进一步增强服务国家大局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部分资料来源:安徽发布、江淮晨报

加小编

1
查看完整版本: 央视点名表扬聚焦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