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简介:王玮,笔名偏说,山东高密人。鲁迅文学院第20届高研班学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协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潍坊诗词学会常务理事。作品散见《文艺报》《诗刊》《山花》《大地文学》《*河文学》《厦门文学》《散文百家》《太湖》《解放军报》《中华诗词》等报刊,获“中华宝石文学奖”(—)新人奖。散文随笔集《偏说集》被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列入重点扶持出版项目。
创作感悟:从生活中寻找灵感
笔名之所以叫偏说,是因为高密出了个莫言。莫言,顾名思义就是不说,他不说却成了世界级作家。我起名叫偏说,与莫言背道而驰,所以我只能做个普通人。这个‘偏’,还带有偏颇的意思。莫言说:“没有偏颇就没有文学。”
个人认为,文学就像“搭积木”游戏。文学素材就是形状各异的积木,拼成什么样的作品,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悟性。
多读书,读大师的书,形成自己的观点,用自己的语言,明符合事物内在逻辑和发展规律的道理,而不是当一个别人观点的“搬运工”。
多练笔,写文章大约跟种庄稼道理相似,在乎勤。文字是种子,稿纸是地,笔是播种机,修改文章的过程好比管理庄稼的过程。庄稼种得好不好,需得产量来检验。而文章写的成功不成功,需要质量来检验。首先要感动自己,再献给读者。
年度发表作品及获得荣誉
一、发表及入选情况
1、散文《影房?碾房》(字),发表于《大地文学》(卷43);
2、散文《我干城管的那些经历》(字),发表于《太湖》年第1期;
3、诗、联各一“贺红高粱文学社成立”发表于《红高粱文化》年第1期;
4、诗《银杏园赏秋》,发表于《诗刊》(子曰)年第1期;
5、诗《无题》,发表于《诗刊》(子曰)年第1期;
6、散文《列席中国作协全委会》(字),发表于《山东国土资源通讯》年第1期;
7、诗《读史偶感》,发表于《中华诗词》年第7期;
8、诗《在高密东北乡品酒学诗》,发表于《中华诗词》年第11期;
9、词《高密采风速写》,发表于《中华诗词》年第11期;
10、散文《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字),发表于《山东国土资源通讯》年第5期;
11、“自然与文学”论坛发言,发表于《中国自然资源报》年9月18日;
12、散文《民艺花香》(字),发表于《大地文学》(卷48)。
13、散文《相别恨早》(字),入选《常江文集》(卷12)
14、散文《新奇之旅》(字)、《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字),入选《山东地科院建院六十周年文学作品集》。
(部分样刊)
二、获得荣誉及奖项
2月份,被潍坊诗词学会评为“优秀会员”;
3月份,被市文联评为“先进文艺工作者”、并被公布为“文艺鉴赏评论委员会委员”;
10月份,楹联作品获“纪念峡山水库开工建设60周年”全国征文活动优秀奖;
12月份,在“年度高密市优秀文学作品评选活动”中获(散文类)三等奖。
(证书)
年发表作品及获得荣誉
一、发表及入选情况
1、散文《春的逻辑》发表于《太湖》杂志第二期;
2、散文《春的逻辑》发表于《在场》杂志夏季号;
3、诗《思乡》发表于《中华诗词》杂志第三期;
4、诗词三首:《胶河》《秋染香山》《离亭燕·深山遇知音》,发表于《诗词家》杂志第三期;
5、散文《老屋的记忆》发表于7月16日《江淮晨报》读写版;
6、书评《人性之痛》发表于8月23日《中国国土资源报》副刊;
7、诗二首:发表于9月29日《中国国土资源报》;
8、散文《碾房》发表于10月19日《中国国土资源报》副刊;
9、诗《庆祝十九大召开》发表于《潍坊日报-高新区报》副刊;
10、散文《影房·碾房》发表于《红高粱文化》创刊号;
11、散文《消逝的风景》发表于《太湖》第6期;
12、散文《我的祖母》发表于12月11日《中国国土资源报》副刊头题。
13、散文《走过磨难》入选某市中学语文试卷。
(部分样刊、样报)
二、获得荣誉及奖项
1、散文《春的逻辑》获第八期在场微散文竞赛优秀奖;
2、第二届“高密国土杯”全国楹联大赛优秀奖;
3、山东省第七届国土资源好新闻三等奖;
4、山东省国土资源系统新闻宣传工作先进个人(~)。
5、“书香国土·智慧人生——河口通海杯第五届国土资源系统读书大赛”优秀组织个人奖。
(证书)
附:-发表情况(无刊号的忽略不计):
1、散文《墨兰》,发于年6月11日《解放军报》副刊;
2、散文《子夜,我听到鲁院的蛙鸣》,发于年6月24日《文艺报》6版;
3、散文《走过磨难》,发于年7月26日《文艺报》7版头题;
4、散文《走过磨难》,发于《山花》第8期;
5、散文《湾崖上那口老井》,发于《山花》第8期;
6、散文《湾崖上那口老井》,发于年8月20日《中国国土资源报》副刊;
7、书评《有一种伟大叫平凡》,发于《大地文学》(卷十七);
8、散文《我与茂腔》,发于《大地文学》年(卷十八);
9、散文《沸腾的醴泉》,发于-12-07《国土资源导报》副刊;
10、散文《敬畏长白山》,发于《永州文艺》年第4期;
11、散文《梦里三清》,发于年12月2日《中国国土资源报》副刊;
(奖项:获《国土资源导报》社“鸢都杯”国土人故事征文大赛一等奖)
12、散文《新兵生活散记》,发于《厦门文学》年第1期;
13、散文《从军路上》,发于《散文百家》年第5期;
14、散文《我成了“二杆子”》,发于年4月3日《国土资源导报》副刊;
15、评论《打动读者的诗就是好诗》,发于年4月29日《潍坊日报-今日高密》副刊;
16、散文《湖光潋滟晴方好》,发于年8月30日《中国国土资源报》副刊;
17、散文《高密的桥》,发于年8月16日《中国国土资源报》副刊;
18、诗四首,发表于年《大地文学》(卷二十五);
19、散文《抽支烟能想多少事》,发于年11月28日《潍坊日报-今日高密》副刊;
(奖项:获“商丘杯”第三届全国国土资源系统读书大赛三等奖)
20、散文《梁守德笔耕不辍写忠诚》,发于年1月19日《国土资源导报》副刊;
21、散文《心有小园》,发于年7月16日《中国国土资源报》副刊;
22、随笔《随意阅读,静享温暖》,发于年10月14日《江淮晨报》读书版;
23、散文《*州赤壁寻菊》,发于《中国国土资源报》年10月24日副刊;
24、诗三首,发于年10月《大地文学》(卷三十);
(奖项:获纪念高密建市20周年征文大赛三等奖)
25、散文《印象*鹤楼》,发于年1月30日《中国国土资源报》副刊;
26、诗词2首发表于年《诗词百家》第3期;
27、散文《乡村集事》,发于年4月11日《中国国土资源报》副刊;
28、诗词五首,发于年《大地文学》(卷三十五);
29、散文《闲不住的岳母》,发于年7月14日《北海日报》副刊;
(荣誉:被高密市委、市*府授予“高密市文艺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部分样刊、样报)
后记
原想只对年的发文情况做个小结,也算对年有个交代。可摆弄来摆弄去,老觉得不得劲。主要原因是发的太少,不起眼,加之水平了了,感到拿不出手。于是又想了一个办法:将、两年一并作结。依据是:两个年度的东西相互有交叉。有的作品是年发的,但年才收到;有的奖项是年颁的,针对的却是年的作品。但两个年度一并作结,还是不够花哨,于是又在最后弄了个“附-”。嗯,这一显摆似乎就稍微好看点了。
另外还有一层考虑。我是年去鲁迅文学院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习的,也算是对结业以来写作情况的回顾。当时有一种声音,说是去鲁院学习回来,会出现两极分化。有的人会成为名家(如我们班的石一枫、纪红建已斩获鲁奖),有的人反而不会写了。我没有这样的感觉,既不可能成名家,也没觉得下不了笔。还跟以前一样,不急不燥地写着,不咸不淡地发着,上面那些东西可以证明。靠写作出名,大约有两个途径。一是常获大奖,引起轰动,这是出大名;二是经常发表,在圈内混个脸熟,这是出小名。两样我都没有。我对文学没什么大志向,纯属业余爱好。为生活打拼之余,还能看点书、写点东西,不让精神空虚,这就挺好的。
进来的老师,见笑了~
高密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