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几个伙伴们聊天,听到几个人在说:“自己报了写作班,怎么就收获不大呢?”
身边也有很多家长,给孩子报了各种写作班,可是孩子的写作水平还是没有提高,看孩子已经很努力在学了,为什么就没有什么进步呢?
《吴军阅读与写作讲义》中说:“读”和“写”的训练是不可分割的:阅读时,我们既要理解作者的思想,也要学习作者表达自我的方法;写作时,我们既要把自我表达充分,也要考虑如何便于读者理解。”
可以说,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想要提高写作水平,光靠写作班还不够,大量的阅读更为重要。
写作班有局限性,无法照顾到每个人。
我上学的时候没有去过写作班,不过,我有看过一些提升写作水平的书籍。想来都是大同小异,都是以教写作技巧为主的,有些补习班的老师还会让学生背名人名言、“优秀作文”、“高考满分作文”等等。
学习这些技巧、背诵这些东西有用吗?不能说没有用,对于一些本就阅读量大的学生来说,学习这些的如虎添翼,能给文章添彩。可对于一些本就不怎么喜欢阅读的学生来说,要他们背诵这些只会徒增他们的痛苦,加重学习负担,甚至对写作更加厌烦。
一个班几十个学生,老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只能教大家一些通用的技巧。
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学生会觉得没有东西可写,学了许多技巧也用不上。这就像让学生们在没有水的教室里学游泳,学了一大堆的游泳知识,却用不上。
坚持阅读一定可以帮助你成长和进步。
很多成功人士都有良好的读书习惯。像比尔盖茨、巴菲特都是喜爱读书的人。
武亦姝曾在“新闻晨报杯”上海市初中生作文实践活动获奖,创造了《中国诗词大会》有史以来最高分,获得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冠军。
她的这些成就离不开她的阅读。武亦姝在一学期里读的书既有《浮生六记》、《人间词话》、《聊斋志异》、《红楼梦》、《庄子》等古代经典,每星期还会交错着读《剑南诗稿》、《小山词》、《放翁词》。
阅读的好处,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说说缺乏阅读的缺点。
苏霍姆林斯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塑性,使它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谁不善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
他指出缺乏阅读的坏处:为什么有些学生在童年时期聪明伶俐、理解力强、勤奋好问,而到了少年时期,却变得智力下降,对知识的态度冷淡,头脑不灵活了呢?就是因为他们不会阅读!
相比之下,有些学生在家庭作业上下的功夫并不大,但他们的学业成绩却不差。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完全在于这些学生有过人的才能,常常是因为他们有较好的阅读能力。而好的阅读能力又反过来促进智力的发展。
年,一场疫情席卷全球,大人不能上班,孩子不能上学。为什么有些学生在恢复上学后,能够及时调整好状态,迅速回到学习中去,而有些学生却很不习惯,找不到学习的感觉呢?
究其原因,不过是因为他们在自己家里也没忘记阅读。一直在阅读,就是一直在学习,在家和在校,不过是换个地方学习而已。
长期读书不能保证你一定可以成功,但是坚持阅读一定可以帮助你成长和进步。
想要提升写作能力,一定要多阅读。
苏联有一位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阅读包括理解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理解作者,理解外部世界,理解内在的文化和人性,这些是层层递进的。
写作则是将自己的思想和想法,通过某种形式的书面文字(文学作品、专著、研究报告、新闻稿、邮件等),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表达清楚。
吴军特别强调:“读”和“写”的训练是不可分割的:阅读时,我们既要理解作者的思想,也要学习作者表达自我的方法;写作时,我们既要把自我表达充分,也要考虑如何便于读者理解。”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量上去了,写作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由于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需要学习和阅读的内容又太多,因而有效阅读是提高写作水平,甚至是学习各种知识的关键。
学会阅读理解,做到有效阅读。
可以说,只要能识字就能阅读。但是每个人的阅读效果却各有千秋,有些人阅读速度很快,却不影响他理解书中的信息;有些人逐字逐句地阅读,却连字面上的含义都理解不了。这和阅读理解能力有关。
《吴军阅读与写作讲义》的第一章就是阅读的意义:理解他人。
读懂字面上的意思,是阅读理解的基本要求;读懂文章中的全部信息,特别是隐含信息,这是对阅读理解比较高层级的要求;读懂作者更深层的意思,就更难了。
以数学题中的一个已知条件为例:“三角形ABC是等边三角形。”字面意思就是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相等;隐含信息有:这个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都是60度,高是边长的√3/2,面积是边长平方的√3/4,重心和垂心重合……
只有读出了隐含的信息,才能掌握更多条件,快速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要做好阅读理解,要训练自己有意识地进行阅读。
作者要表达自己的想法,一般会提供什么信息呢?可以归纳为六大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
学会从字里行间提取有效信息,找到这六个要素,基本就掌握了文章的字面意思。
想要理解文章更深层的意思,还要从文章的结构、描写手法、比喻、用词用句和语气五个方面入手。
吴军说:“从读者的角度来讲,能够通过书中的内容反推出作者是什么样的人,才算读懂了一本书。”
这对我们这些阅读量不多的人来说,比较困难,不仅要读懂作者在文中想表达的想法,还要结合作者创作的时代,来了解作者的内心。
一口吃不成一个大胖子,但胖子是一口一口吃出来的。只要我们采用恰当的方法训练,阅读量上去了,我们的理解能力也会有所提升,更能理解文章的深意,更贴近作者的内心。
写在最后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
这就需要我们提升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以不同的形式来传播我们的中国文化。
在《吴军阅读与写作讲义》这本书中,吴军老师非常系统地拆解了如何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一方面,他以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全部经验为基础,总结了一套系统的理论和方法,让我们可以拿来就用;另一方面,他也带领我们走进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与一位位大师会晤、共鸣,体会并学习他们如何用文字表达自我,同时也跟随吴军老师的解读,亲身体验何谓阅读。
可以说,这门课比任何一门专业课都能让我们受益终身。
所以,想要提高写作水平,不如把报班的钱拿来买几本好书,先学会有效阅读,理解他人,再表达自己。
—End—
原创不易,抄袭必究,欢迎转发。
作者简介:半夏,用心看世界,用心去生活,用心去写作。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