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律意识强重证据保全现场公证年增幅10%
4月27日,惠山区寺头家园第二批50套安置房举行公开拍卖,通过有底价的增价拍卖方式,以最后最高的举牌落槌价者为最终受让方。
参与现场公证的是锡城公证处四名公证员。
现场公证,这两年越来越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2、社区自治解决民生难题让老新村重焕生机
“小区物业合同马上到期了,是去还是留。
”日前,山北街道双河社区一间会议室里,举行了一场“共治文明议事会”,居民代表与街道、社区干部齐聚一堂,共同商议物业的续聘问题。
为了充分听取居民意见,社区提前跟各部门、居民代表们联系预约,7位居民代表通过上门走访、召开座谈会的方式,向居民广泛征询意见。
3、滨湖率先推行全域活水基本消除黑臭现象
河道治理不仅要抓好控源截污,还要让水“活”起来。
去年底,滨湖区率先在全市推行全域“活水”,将原来主要依靠梁溪河、小溪港“主动脉”调水,部分片区受益的模式转为向太湖“借”水,让所有区域都能引入好水。
“半年多来,断头浜的水重新流动起来,11条黑臭河道有10条基本消除黑臭现象。
4、创二代让国产大飞机烙上“无锡印记”
沈于蓝,飞而康快速制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身为企业家的孩子,他不安于只做个富二代,通过钻研3D打印技术,创办了涉猎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高端领域的新企业,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创二代”。
年,当时24岁的沈于蓝刚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毕业,学习国际商务管理的他,有三条路可走。
“要么回父亲的公司、要么进外企,或者创业。
5、宜兴杨巷借“联合体”实现高效发展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加强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解决小散农户生产效率低、难以获取高收益问题。
借力“中央农村一二三产融合试点项目”,前年率先在我市建成首个稻米产业化联合体的宜兴杨巷镇,亩水稻已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实现了规范化种植、高水平加工和线上线下多渠道营销。
“‘宜皇’‘晶溪’大米品牌效应初显,价格已较沪宁杭米市普通大米高出2.5元/公斤,农民增效、村集体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