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
1月21日,长沙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顺利闭幕,长沙未来发展引人注目。长沙五年后会变成什么样?用几个关键词概括,就是“四中心三城市”——
全面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国际文化创意中心、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内陆地区改革开放引领城市、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宜居乐业幸福城市,当好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的领头雁。
雁群在飞行时呈“锐角”形,飞在最前面的,具有榜样力量。
长沙作为湖南省会城市,经济首位度近30%,有实力、有能力当好“领头雁”。
从经济总量上,长沙迈入万亿俱乐部,人均GDP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名列前茅,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千亿大关。
从人口数量上,年末长沙市常住总人口.45万人,“十三五”期间,长沙常住人口年均增加20万人以上,高新技术人才净流入量稳居全国前列。
从产业发展上,长沙形成了以工程机械为代表的7大千亿产业集群,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项目)居省会城市首位。
从开放创新上,长沙拥有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首批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创新能力跃居国家创新型城市第8位,跻身第一方阵,获评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市。
这些是湖南其他城市难以望其项背的优越条件。
但是长沙显然不能固步自封,必须用更高的眼光,从区域性、国家乃至国际的角度去定位未来的长沙,要围绕打造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增长极、现代化新湖南示范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城市,一步步迈进。
主编有态度()注意到,在“十四五”重点抓好的五大任务中,“在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在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生态上再创优势”“在深化全方位改革开放上实现突破”正是紧扣“三个高地”来分别部署的。
01
在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
从空间布局上,“十四五”时期,长沙先进制造业将形成“一带五区五园”的发展格局。
“一带”,即浏长宁先进制造业产业带;
“五区”,即长沙高新区、长沙经开区(含星沙产业基地)、宁乡经开区、浏阳经开区(高新区)、望城经开区五个核心园区;
“五园”,即宁乡高新区、天心经开区、金霞经开区、雨花经开区、岳麓高新区五个先进制造业重点园区。
园区错位发展,推进产业规模化、集群化、智能化,例如长沙高新区重点发展先进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及软件、新能源装备及新材料等主特产业;天心经开区重点发展大数据、人力资源服务等主特产业,岳麓高新区重点发展人工智能、检验检测等主特产业。
对于智能装备、智能终端、智能网联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等优势产业,长沙提出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长沙制造”产品和“长沙品牌”,全面提升产品质量标准和产业综合竞争力,将工程机械产业打造成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群。
到年,规模工业增加值实现年均增长7.5%左右,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0%。
对于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长沙提出将智能制造装备、新材料打造成为国内领先、富有竞争力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到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35%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突破家。
02
在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生态上再创优势
为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长沙提出打造“两山两区”国家创新高地。
“两山”即岳麓山大学科技城、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前者旨在打造全国领先的自主创新策源地、科技成果转化地和高端人才集聚地,定期发布“岳麓山科技创新指数”;后者以“科技+文化”为基本模式,构建视频文创产业、动漫游戏产业、数字出版产业三大产业圈层,打造国家级数字视频交易中心,定期发布“马栏山指数”。
“两区”即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长沙高新区为龙头,着力推进“中国麓谷”长沙创新谷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将搭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创新研发平台、成果转化平台及高端应用平台。
此外,长沙还将根据本土特色优势领域,争取建设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例如依托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院所和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岳麓山国家实验室,依托长沙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超级种业技术、超级计算机、超级材料等被列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计划,为了吸引人才,长沙计划实施芙蓉英才星城圆梦计划,提出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人才政策22条”,为创新人才提供居住便利、项目资助、生活补贴、购房补贴、人才公寓等政策服务,配套解决创新人才子女教育、配偶随迁、医疗保障等家庭生活需求。
03
在深化全方位改革开放上实现突破
去年,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长沙片区给这片土地带来了新的想象。
长沙将构筑“两区一廊数点”开放经济大平台。
“两区”中的中国(湖南)自贸区长沙片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型国际贸易、航空及跨境电商物流、高铁快运、农业科技及高端会展等产业。“十四五”时期,中国(湖南)自贸区长沙片区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2%,新设立企业家以上。
另一个区则是湖南湘江新区。湘江新区将充分发挥长株潭一体化龙头作用,谋划拓展湘阴、九华新片区。到年,湖南湘江新区GDP达到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2%,经济实力迈入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
“一廊”即东部开放性经济走廊。年年初,长沙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打造东部开放型经济走廊”。其规划面积范围平方公里,辖芙蓉、开福、雨花、望城、长沙县、浏阳市区域内40个街道(镇)。
东部开放性经济走廊拥有霞凝新港、长沙南站和黄花机场三大交通枢纽,形成了包括水运、高铁、空港、高速公路在内的立体交通构架。未来,做强航空城增长极、高铁会展新城增长极、长沙港片区增长极,将成为东部开放性经济走廊的主要任务。
此外,长沙还提出建设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其中包括:
建设非洲在华非资源性产品集散和交易中心;
建设具备信息发布、交易撮合、金融担保和外汇结算等功能的中非易货贸易平台;
支持建设中非跨境人民币中心,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政策在对非跨境贸易、清算结算、投融资等领域落地;
建立非洲进口贸易孵化促进体系,推进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建设;
打造中非客货运集散中心,推动新开长沙至非洲的全货运航线。
蓝图绘就,奋进拼搏,我们的新长沙,来了!
潇湘晨报记者柴归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