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新村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地段更是烫金。然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里却是徐家汇商圈里的“洼地”——上世纪80年代,这里的棚户区改造为8个小区,长期贴着“脏乱差”“老破小”标签,违法建筑比比皆是。不少居民在经济条件改善后都搬出这里,另觅新巢。不过,最近几天,“变身”后的乐山新村却以令人惊艳的逆袭刷了屏。
曾经的乐山新村
媒体报道中,一个细节令人印象深刻:社区里,此起彼伏的室内装修声和加装电梯施工声混合在一起,居民却不觉得烦恼,反而感觉听着悦耳——居民回搬正是社区环境改善的印证,加装电梯更是利民的大好事。于是乎,噪声似乎也不再成为噪声,而是一曲揭示美好生活的奏鸣曲,见证着社区更新“逆生长”的喜悦,见证着明天越来越美好的期待。
乐山新村冲上头条,被央视《新闻联播》及上海许多媒体报道,是因为它名副其实,真正让人“乐”了起来。
改造后的乐山新村
8口人蜗居32平方米老房子的唐女士一家和周围的邻居,向天井“要面积”,搭了十余平方米的违法建筑。街道在拆违过程中,没有简单地一拆了事,而是抓住“牛鼻子”,帮他们办理申请经济适用房。有了一套经适房,唐女士不仅爽快答应拆违建,还做起了社区的志愿者。
从对社区干部有抵触情绪,再到支持拆违,继而在社区里发光发热,唐女士的态度变化与乐山社区的气象更新是同步的。唐女士一家的更强获得感,是“人民至上”在社区工作中的生动体现。乐山的变化,则是徐家汇社区、徐汇区乃至整个上海不断建设老百姓的幸福乐园的一个缩影。
在上海,许多社区正因地制宜,开展各具特色的社区更新和党建引领下的社区综合治理。例如,在乐山新村以及徐汇区的其他不少社区,“邻里汇”就是一个颇具特色的社区服务综合体品牌。
斜土街道江南新村“邻里汇”是徐汇区的第一家“邻里汇”。年4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视察这里,对“邻里汇”社区服务综合体建设给予充分肯定。这里的特色是社区志愿者团队中的骨干成员与物业经理、业委会主任、党组织和居委会骨干共同组成一支议事队伍,大家群策群力、共建共享,有效整合公共资源、打造公共空间,共同协商公共事务,以“小平台”聚集“大能量”。
乐山新村的“邻里汇”深挖社区顽疾根源,延伸街道社区事务受理点,开通40项居民办理频率最高的业务,链接乐山属地资源,打造“属于每个人的‘邻里汇’”。
乐山新村“邻里汇”
坐落于历史风貌区的天平街道梧桐66“邻里汇”,则在满足“一老一小”需求的同时,深入挖掘“红色风貌”内涵,策划传承历史文脉、弘扬人物事迹、品读建筑故事系列活动,在激发居民共鸣中实现价值引领、情感认同。
天平街道梧桐66“邻里汇”
同时,徐汇区还结合区域特色,建设4.5万平方米的国际邻里中心,建成覆盖全区13个街镇和个居民区的区-街镇-居民区三级“邻里汇”体系,并开展星级评选,鼓励各级站点各出高招,更好打造社区15分钟生活圈和“一站式”服务综合体。
“邻里汇”正如其名,要服务社区,凝聚民心,其成功来自于以服务市民群众为根本宗旨,顺应了市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同时,也因为它充分发挥市民群众在社区建设中的主人翁作用,让居民在社区建设中贡献才智、享受成果。
乐山新村上头条并不偶然,也不是个案。在上海的许多地方,都有类似乐山新村这样的“逆生长”社区。在这些社区里,居民意见得到充分尊重,有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社区能人更是能发挥所长,得到了让人生出彩的机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美好画卷,正在这座城市的各个社区中徐徐拉开。
新民眼工作室
作者
孙云
图片
徐汇区供图
编辑
顾莹颖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