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介绍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专家献计数字云冈建设潇湘晨报
TUhjnbcbe - 2024/8/24 16:04:00
北京的最好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云冈这些年在数字化方面做了非常大的努力,很多大型石窟数据采集工作已经完成,而且还有很多宏大的工作计划。这么大的机房建设马上就要完成,这应该是目前文博体系中规模最大的。云冈在硬件设施建设上有很好的开端,从软件上看,云冈自身的团队发展也非常迅速,加上国内这么多在数字化领域处于顶级的高校和企业的参与,相信“数字云冈”未来的发展会做得更好。

这些年,云冈在石窟文物的数据采集、文旅融合和展示宣传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数字云冈”不应只包括这些,还应该与石窟的保护和石窟的考古工作紧密相连。我觉得云冈最核心的问题是风化,云冈最重要工作是监测石窟的风化。据我了解,很多的监测和文物的病害关联性还远远不够,这不是云冈一家的问题,是整个行业的问题。不管是石窟保护,还是博物馆馆藏文物的保护,一些环境监测设计单位拿出的方案看似完善,但整个监测设计中,特别是文物保护技术人员的介入,还不够深入。出来的数据如何与文物保存状况和解析病害更加有效地结合,乃至为将来的保护提供针对性的信息,显得弱了些。未来云冈应该在这方面进行加强。

从云冈研究院石窟寺考古的角度来看,当前石窟寺考古是云冈的核心基础工作。建立数据库,对石窟寺考古特别重要。现在有两个背景,一个是国内背景,石窟寺考古本来是学术圈的事情,但在国家背景下,就变成了超越学术圈的事情。第二个是非常发达的科技背景。对云冈研究而言,在“数字云冈”升级这个大的背景下,考虑石窟寺考古的问题,我希望技术语言能够转化一部分,变成石窟寺考古的学术语言。在强调人工智能的时候,人的智能是首先的,人的智能变成了真正的知识之后,人工智能和知识的提取才有真正的基础,对于整个石窟寺考古领域而言也是一样。如果云冈、龙门、敦煌都能够强化石窟寺基础核心知识建构的意识,就能够在升级的过程中把这部分人的贡献纳入进来。希望在“数字云冈”建设中非常明确地肯定下来,在明确具体的目标之后,写出具体的实施办法。这个实施办法也是国家文物局对云冈研究院的明确要求。

在用高端的技术进行数字采集的时候,需要把相关工作融合起来,一旦有了这个融合,所有工作间密切的关联性就建立起来了。在文物考古和保护工作中,都有无数的考古发现同时存在,文物保护的同时也是考古工作的介入,这两项工作都有数字化的全面介入和参与。例如罗汉堂的维修,本来是个非常小的洞窟彩塑壁画工作,但我们把它变成了一个考古数字化和文物保护的综合项目,赋予了它新的意义,每个参与者都被盘活了。未来的“数字云冈”要建成一个数据库,这是真正坚实的后端。有了特别完备的数据库,还要有特别好的过程管理。云冈百年研究史和正在进行的研究,都要有扎实的数据库支撑,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一批能够把彼此专业融合的人才。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数字云冈”的建设目标才能达成。

云冈的数字化工作比起敦煌和其他单位来,不算是很早,但具有后发优势,最近几年确实做到了国内领先,起到了引领的作用。我非常荣幸参与了这项工作,目前已经把机房这样一个高性能中心的基础条件准备好了,期待大家在这个平台上展现自己的风采。

接下来,我觉得最难的是大家如何协作好,真正能够以开放的心态来面对文化遗产保护,更多以公益的心态来面对这件事情。希望未来参与“数字云冈”工作的单位能够真正地把核心技术贡献出来,同时在一些技术接口的共享层面能够更加的开放,在云冈形成多家单位友好互动,形成行业领先的范式,这是我们所期待的。浙江大学作为石窟寺文物数字化保护的国家级科研基地,一直都在担负着十分繁重的科研任务。我们的工作如果没有云冈研究院的强力支持,很多东西是没法落地的,所以特别荣幸有机会在云冈继续贡献浙江大学的力量。

我是做监测工作的,我们的文化遗产监测和保护工作已经开展十几年了。很多时候我们在做监测的时候,目的性并不是很清晰,之前更多是为了获取数据而监测。随着对监测工作理解的不断深入、监测手段和信息化手段的提升,及对于文物保护需求的进一步理解,我认为可以用新的手段和新的思路,对监测工作进行全新的梳理和思考。特别是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完全可以让监测工作和数据分析工作与传统的文物保护、病害基础工作进行有机的互动。监测可以助力病害基础研究,病害基础研究反过来帮助监测进一步达标。这样的正向循环在未来一定会成为文化遗产保护监测非常好的手段,是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发展目标,也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大家可以围绕一个目标共同努力,相信通过这样的思路调整和工作推进,“数字云冈”建设一定会有更好的结果。

很高兴又一次来到云冈。我访问过很多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大英博物馆我都去过很多次,没有看到过这么好的数字化展示项目。我是搞化学、搞材料的,想从“物质基础”这个角度来谈一点想法。

物质基础和数字化保护看起来很远,实则不然。如颜料色彩复原和物质基础联系是最为密切的。要研究颜料的色彩呈现,一定要对应物质基础。要真实记录色彩、特别是研究色彩的变化,就一定要研究颜料的成分和成分的变化。只有做好这个工作,色彩复原和现实再现,才有科学的基础。否则,拍脑袋、自己揣摩,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下一步,云冈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开展原位色彩的采集和数据建立。同时利用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强大的分析测试技术,进行成分结构和样态的研究。这样才可能为色彩的真实记录以及它的真实繁衍的再现打下基础。

后续的工作,可以通过筛选来确认矿物原料的老化问题。老化问题在敦煌、大同华严寺等处,都普遍发现。颜料老化非常影响文物的艺术价值和艺术价值呈现。所以模拟老化过程试验,搞清楚老化机理,是一个重要的文保科学问题,这是本质的研究、基础的研究,非常重要。这个问题搞清楚以后,可以对颜料的自然属性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建立定量模型,可以把颜料的结构、时间,扩大到整个地质空间,把色彩放到同一个数字模型里,给它一个时间,它会给我一个色彩、一个参数,可以顺着时间轴实现“穿越”。而且这个色彩是有物质基础作支撑的。我们就可以知道文物色彩当年是什么样的,也可以知道它在不同朝代的历史风貌。我们在敦煌做过这项工作。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颜料的胶结物。胶结物非常重要,是彩绘技术的粘合剂,没有它彩绘就做不出来。但这个胶结物有一些天然产物,会腐烂,容易变形降解。我们可以利用特殊数字软件,对胶结物的植物胶、漆、腊、蛋白等成分进行有效的分析,然后运用到云冈的色彩研究和还原上。在这一基础上,我们还可以通过宏观和微观分析,把它们和文物所处地质环境的关系搞清楚,并做出数据库,做出很多模板,包括文物保护、管理,古代工艺、科技、虚拟展陈,都可以进行检索。

现在,敦煌的所有壁画都有精准的地理坐标。我想说,所有的信息,不管是监测信息、还是游客信息,乃至管理信息,一定会有一个精准的地理坐标。

第一,基于三维的管理。我们在做数字化的时候,比如做一个洞窟,实际上有一个三维地理信息。云冈的保护应该通过三维信息,对人流、物联网设备、病害信息进行汇总和分析,把这些信息汇集在一起,建立起统一的能够连接的系统。第二,数字化是保护的手段。以前,洞窟的保护是在二维基础上进行的,有一些信息是无法标注的。实施数字化保护之后,可以在三维基础上分析微观气候环境、压力、病害的发现、修复的过程,并对此进行标注。第三,能不能让云冈石窟更好玩,通过石窟、博物馆对民众进行文博教育。我们在敦煌等地观察过,很多游客看不懂石窟。未来可以通过有趣的视频导航,让公众体验云冈、了解云冈、传播云冈。

在云冈学研究中,很多学生其实不了解云冈,因为很多公开的资料获取很难。武汉大学有许多接触到云冈的学生,他们在做浮雕艺术研究的时候,网站的公开资料是“救命性”的。目前的数据资料还不够多,未来可以产生更多公开的数据资料。我建议建立云冈学术研究公开数据库,让文字、图像、各种文件信息资源可以更容易地被学生获取,让他们更好地接触云冈、研究云冈,形成云冈学的学术生态,并让这个生态循环起来。

第二,建议强化云冈试验室的建设。国家层面提倡学科交叉,因为交叉可以出现一些大的科研成果,文博和遗产保护就是大学科交叉。通过强化云冈实验室和数字化建设,用5到20年的时间,推动云冈保护基础研究的进步,同时通过实验室培养人才。我们国家目前还没有石窟保护这类国家级的实验室,文博类保护都分散在各个高校。强化实验室建设,能够强化云冈在数字化过程中的独特吸引力,并把技术优势辐射到全省、全国乃至世界。

北京建筑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博导侯妙乐

首先,从目标角度来讲,我觉得“数字云冈”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应该以文物保护和考古为引领。要讲好云冈故事,就离不考古挖掘、寻找历史证据。同时要加强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把各个领域最先进的技术用到云冈,形成云冈的核心竞争力。云冈在数字化保护方面已做了大量的尝试,今后应该引入测绘、计算机、材料等更多的学科,共同把“数字云冈”做好。第二,只有做大量的工程,才能真正体会到工作的目标是否正确以及问题是什么。要以关键技术的研发为保障,面向云冈数字化保护中最紧迫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解决“卡脖子”的问题。第三,要形成“数字云冈”的保护思路和新理念。从工程的需求、技术的研发、到理念的实现、再到服务大众,形成四位一体的保护模式。

另外,要做强特色。现在,说到壁画保护,做得最好的是敦煌,一提到高保真复制,云冈是做得最好的,实现了“弯道超车”,在国内国际都处于领先的地位。云冈在寻找新的发展亮点的同时,在颜料库的建设、监测数据的梳理等方面,要回过头来把短板补齐。从信息的留取,到保护、展示等,做复合性的示范,借助国际化的平台,把特色做出来。

“数字云冈”建设,可以把文化、旅游、保护、发展,甚至风化的监控、病害监控,都通过数据库统一起来,实现数据共享、资源共享,互通互用。文化领域、文化创意领域、保护领域、研究领域,都离不开数字化。

大同大学涉及云冈的专业比较齐全,历史系专门有北魏的方向,有研究北魏历史的研究生、云冈文化旅游的专业硕士。不光是历史文化方面,还有化学研究、物理研究,以及美术专业、绘画专业、雕塑专业、音乐表演专业等。音乐表演专业已经打造了7台云冈乐舞,并参加全国比赛,拿下全国、全省的奖项。省委、省政府给我们的任务是“两院一刊”,一个是云冈学院,一个是云冈生态研究院,“一刊”就是《云冈研究》。当前,借助高超的数字技术,以及众多高校和数字公司的支持,相信“数字云冈”会快速发展起来。

因为大同大学是当地的高校,我表个态,各个高校、各家数字公司,有需要我们共同合作参与的项目,我们一定会全力以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1
查看完整版本: 专家献计数字云冈建设潇湘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