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2日,林徽因的父亲在北京《晨报》上发表了“八字箴言”。父亲林长民深知,这篇文章将掀起一场惊涛骇浪,而他也做好准备为此付出惨痛代价。但他没想到,这篇文章还彻底改变了女儿林徽因的人生轨迹。
事情要追溯至年底。那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林长民的密友梁启超出游欧洲,希望将战败的德国在山东的权益收回祖国。然而,梁启超没有想到,段祺瑞已经偷偷和日本签订密约,将山东权益让给了日本。
万分失望的梁启超,一面劝阻代表团签字,一面急电通告在国内的林长民。
年5月2日,作为外交团委员的林长民,在收到消息后,立刻在北京《晨报》上刊登了《外交警报敬告国民》一文,而里面的8字箴言,直接促发了两天后的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
这8字箴言,字字泣血。
林长民哀叹:“山东亡矣,国将不国!”
林长民的文章,在当时是惊世骇俗的,因为巴黎和会的密约并没有向公众公开。因“点火”行为,他不得不辞去外交团委员职务,也因为这件事,他无形中改变了女儿林徽因的命运轨迹。
年,林长民被安排为国际观察员,赴欧洲考察。这一次,他带走了16岁的女儿林徽因,并对她提出3点要求。
“此次出行,一要汝多观察诸国事务增长见识;二要汝近我身边领悟我的胸次怀抱;三要汝暂时离去家庭繁琐生活,俾得扩大眼光,养成将来改良社会的见解与能力。”
林长民自己还说:“做一个天才女儿的父亲,不是容易享的福,你得放低你天伦的辈份,先做到友谊的了解。”
16岁的林徽因,阴差阳错得以和父亲同游,也正是因为这一次游学,她的人生轨迹就此改变,她也注定不会成为拘束于闺阁的女子,而成为一位伟大的建筑师。
父亲林长民对女儿林徽因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他将女儿从家庭琐事中带出来,带她领悟大千世界的格局,希望她未来可以拥有改良社会的见解与能力。
他是一位英雄,也是一位慈父,他愿意放下父亲的威严,和女儿做朋友,然后将自己的胸襟抱负,传授给她。
而林徽因也做到了父亲的期望。她在建筑领域的贡献有目共睹,还设计了北京八宝山公墓的主楼。而她自己也被安葬其中,成为忠烈的一员。
有人问我,为什么喜欢林徽因,而且从不相信那些“风月爱情”故事。
而我想说,如果你真的细致了解过林徽因的故事,了解过林徽因家族的故事,那些传言,将不攻而破。
林徽因的祖父林孝恂,是和康有为同科的进士,曾帮助蒋百里出国留学;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一生为民请命;林徽因的两个叔父林尹民和林觉民,均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徽因的同父异母弟弟林恒,为国壮烈牺牲。
我喜欢林徽因,不是因为她诗写得好,还因为她家族满门忠烈,还因为我不信这样的家风出来的女子,心里只知道风花雪月。
前两天,有读者留言,说林徽因的父亲只是个商人,不值一提。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若只是商人,他何必又何苦去做一些爱国的事,还因为反对张作霖称总统而被杀身亡?
林徽因虽然没有像父辈们一样,驰骋沙场,为国捐躯,但她和丈夫一起,在我国建筑领域呕心沥血,在国家危难之际拒绝出国避难,也是另一种英雄。
英雄不该被遗忘,林徽因的故事也不应该只是风花雪月,林家的故事更不该被埋没。
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