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光明日报》刊发通版稿件,集中呈现辽宁在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气象,展示出辽宁省委、省政府将辽宁之机立于辽宁之基,着眼大局开新局,承前启后谋发展。
分层次阐述了在大局中的辽宁优势、辽宁机遇、辽宁作为,并从工业基础、科技创新、营商环境等方面,全面讲述了新起点上的辽宁振兴故事。
叩问初心,知其所来。立足当下,明其将往。
辽宁之基
辽宁,共和国工业摇篮。从第一炉钢水倾泻而出到第一台国产机器人惊艳问世;从第一枚金属国徽高悬天安门到第一个国产CT研制成功;从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翱翔蓝天到第一艘航空母舰劈波斩浪……这里,曾诞生新中国工业史上多个第一。
辽宁,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为新中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立下卓越功勋。
对辽宁,“工业基地”四字,既是无上荣耀,也是使命担当;既是物质宝库,也是文化积淀;既是坚实基础,也是未来希望;既是深烙于中国工业文明的红色印记,也是激励着辽宁人奋进新时代的精神力量。
国之长子,场景丰富。
山海关外,物阜民丰。
地理区位,优势独具。
基础设施,配套完善。
科教大省,精英荟萃。
辽宁之机
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辽宁面临新机遇、新挑战,必有新担当、新作为。
辽宁省委、省政府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努力形成营商环境好、创新能力强、区域格局优、生态环境美、开放活力足、幸福指数高的振兴发展新局面。
以其之“优”、尽其之“能”,融入大局、服务全局。东风浩荡送春来,辽宁蝶变正逢时。
辽宁之为
做好“三篇大文章”破题结构调整。
作为新中国工业摇篮,辽宁工业门类齐全、体系完备、规模可观,装备、石化、冶金等众多产业在全国占重要地位;技术、科教“家底”丰厚,拥有中科院自动化所、金属所、大连理工大学等全国知名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百余家。
应用好存量,充分发挥产业数字化的场景资源优势和数字产业化的数据资源优势,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往深里游、向高处行,加快结构调整、动能转换,是摆在辽宁面前的时代问卷。
对此,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开出良方: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
手握“金钥匙”,打开“振兴门”。辽宁省委、省政府深刻理解、精准把握,将其作为振兴关键点,全面实施,坚定转身。
辽宁之技
走创新路,吃创新饭。辽宁从制度、产学研和科技企业培育三方面着手,努力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最大增量”。
辽宁是科教大省,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辽宁正多措并举、加快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协同创新。
近年来,辽宁大力实施科技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今年将再发展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家,通过项目支持、平台构建、资金奖补等方式,引导科技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攻克“卡脖子”技术。同时,辽宁也将优化升级“兴辽英才计划”,支持用人单位柔性引才。为创新驱动发展培育“蓄水池”,打造“循环体”。
辽宁之境
“对辽宁来说,营商环境已经不是战术层面的问题,而是事关全局的发展战略问题。”辽宁省委提出,打造全国营商环境最优省份,要抓法治建设、信用建设,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要素成本,还要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的理念,涵养发展生态在辽宁营商环境已经成为振兴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省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会上,辽宁将“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取得新突破”,置于“十四五”期间七大新突破之首。
在辽宁人看来,好的营商环境,就是四句话: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
辽宁的过去,每一次成长都是在“大局”中顺势而为。
辽宁的明天,同样有能力、有信心,乘着浩荡东风,驶向胜利彼岸。
来源:辽宁日报《北国》新闻客户端
光明日报记者:刘勇
辽宁日报记者:孙大卫、孔爱群、李波、隋文峰、赵敬东、周福刚、郑磊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