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介绍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1924年,瞿秋白三次与杨之华丈夫谈判我
TUhjnbcbe - 2023/8/26 18:46:00

瞿秋白的名字很多人都听说过,他是中共早期的领导人之一,堪称“中共二代”的领军人物。

年,瞿秋白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他曾经三次与杨之华的丈夫谈判,说:“我要追求之华!”

事情一出,登上了当年的《民国日报》,可谓轰动一时。

瞿秋白

杨之华究竟是谁?为何瞿秋白要这样做?这件事最后的结果到底如何呢?

一、悲惨少年

想要知道瞿秋白为何有这样的惊人之举,就必须了解他的生平,因为一个人生活的环境决定了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年,瞿秋白出生在江苏常州,祖上是宜兴望族,算是名门世家。不过瞿秋白从小生活的环境,就是一个“没有爱”的地方。

为何这样说呢?原来他的父亲瞿世玮,虽然擅长丹青、医道等多门技艺,却不是一个会持家的人,到了他这一代,瞿家基本上就破落了,瞿世玮只能靠自己的大哥救济。可毕竟是一大家子人,救济的钱并不够一家人生活。瞿世玮就把儿子瞿秋白送到了自己的弟弟家。

瞿秋白从小在叔父家长大,叔父家里富裕,还是血亲,瞿秋白过得很好。可也正因为不是在自己家,瞿秋白小时候一直有种“寄人篱下”的感觉。这种生活环境,也使得瞿秋白潜意识中十分渴望真正的“爱”。

不过,这还不是对瞿秋白影响最大的事,影响最大的一件事是他母亲的自杀。

年,辛亥革命席卷全国,瞿秋白在浙江当知县的伯父,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弃官归隐。与此同时,他也停掉了对瞿秋白父亲的资助。瞿世玮完全负担不起家里的生计,于是他就带家人搬到瞿氏的宗祠,靠典当以及借债度日。

可一段时间过去了,瞿家的生活没有任何改善,家里已经典无可典,借无可借。面对丈夫的不作为,以及讨债人的步步紧逼,瞿秋白的母亲最终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更加残酷的是,瞿秋白在后来才知道,母亲自杀的另一个原因。瞿秋白的母亲曾经说过:“我不死,不会有人来帮助我们,我死了…孩子就活哩!”

可以想象,童年的生活对瞿秋白的打击有多大。这也使得他性格中有了一份偏执。

四处借钱把母亲安葬后,瞿秋白在一个亲戚的介绍下,独自一人去了无锡江溪桥的杨氏小学教学。以前瞿秋白在读私塾和小学的时候,就表现出了极高的国文天赋。小小年纪的他,就能在作文写作上拿满分,因为字迹工整有力,校长看到后又给加了五分。

虽然他读书断过一段时间,但自小聪慧的他,靠自学积累的知识,也能教学生。不过那个学校只有他一个老师,学生仅有几十人,月薪也只有十元。学校简陋,但好歹能维持生计,瞿秋白就在那里呆了几年,从教国文算术、再到图画音乐,他各科都是老师,也都能胜任。

不过任何事情都有新鲜感,瞿秋白渐渐感受不到教学的乐趣。他自己孤寂一人,自己的家人又散落各地,他写道:“那种状态好像精神上判了无期徒刑!”

不过,很快瞿秋白就找到了自己真正要走的路——革命。

年底,瞿秋白来到汉口,在亲戚的帮助下,他接触到了翻译。而后瞿秋白去了北京,考入了外交部俄文专修馆,苦修俄文。正因为这个原因,他接触了马列主义理论。

追求平等,愿世界不再有剥削与痛苦!这样的宏愿让瞿秋白深受震动,他决心加入革命,拯救无数像他这样悲惨的底层人民。

不过,在革命的路途中,他却遇到了一个改变他人生轨迹的女人——杨子华。

二、杨之华

如果要问杨之华和瞿秋白是什么关系,按第一次见面来看,他们应该是“师生”。

他们两人是怎么相遇的呢?

之前说过瞿秋白在文学上很有造诣。举一个例子来说,瞿秋白最早翻译了《国际歌》,让中国革命理论发展迈进了很大的一步。从整个*史发展来看,瞿秋白在革命理论的推动上居功甚伟,可以说,他的文学写作与翻译,在早期撑起了整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瞿秋白在加入革命的时候,很早就表现出了领袖气质。五四运动中,瞿秋白作为学生代表,带学生群体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并且举办了多次游行演讲。

在那个时候,他也像许多革命领袖一样,经历了诸多磨难。在“马良祸鲁”事件中,瞿秋白因为游行抗议,被敌人抓进监狱折磨了七天,后面在张伯苓等知名人士的积极营救下,才得以保释出来。(济南镇守使马良,亲日媚外,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革命人士)

经此一难的瞿秋白成长了不少,越来越有革命领袖的气质了。

再后来,瞿秋白认识到中国需要急迫变革,他觉得,现在急需的是走出国门,用世界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年秋,北京《晨报》刊登了一则启事,上面说他们要向苏联派遣驻地记者。由于有接触俄文的经历,瞿秋白欣然而往。

苏联的两年,无疑是让瞿秋白巨变的两年,尤其是与列宁的相识,更是让他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年5月,在好友张太雷的介绍下,他成为了一名共产*员。他也在那里认识了很多共产*员,如刘少奇、罗亦农、任弼时等。后面陈独秀等中共代表去莫斯科开会时,都是让瞿秋白随行翻译。

渐渐地,瞿秋白在*内有了很高的地位,开始接触一些具体事务。

年夏,上海大学成立,瞿秋白受邀担任教务长一职。8月,瞿秋白制定了一份上海大学的发展规划,在瞿秋白的设想中,如果顺利的话,上海大学很快就可以成为南方的新文化运动中心。

可就在上海大学飞速发展的时候,瞿秋白却陷入了“泥潭”之中。这个泥潭并不是生活上的,而是情感上的。瞿秋白第一任妻子,是当时《妇女声》的主编王剑虹,他们在革命运动中相识,不过两人也是情深缘浅,新婚没多久后,王剑虹便得肺病去世了。

自己深爱的妻子突然离世,让瞿秋白受到了不小的打击,但革命情形高涨,每天都有很多的事堆压在那里,急需处理。在这种高强度的工作和悲闷的情绪中,瞿秋白陷入了一种极大的压抑。

不过,这种情况在遇到一个叫杨之华的女学生后有了改变。

瞿秋白当时不仅是教务长,还是社会学系主任,杨之华是这年年底考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的学生。本来两人没有什么关系,但巧的是,杨之华和王剑虹很早前参加妇女活动时,就已相识,借这个缘故,杨、瞿也就互相认识了。

瞿秋白瘦长个儿,戴一副散光眼镜,虽然平时话不多,但是十分机敏,常常冒出一两句俏皮话,惹人高兴。杨之华对自己这个“书生意气”的老师,很有好感。瞿秋白也是如此,杨之华刻苦求知,她抛开家庭的束缚,独自来到上海干革命事业,在瞿秋白的眼中,杨之华就是典型的新时代女性。

两人是师生关系,加上又是好友,也就多有接触。王剑虹去世后,瞿秋白虽然苦闷,但他的工作却没有放下,在讲课的时候,仍然丰富生动,并没有受到情绪的影响,也就是在这时,杨之华对她这个老师有了更深的了解。

但随时间推移,杨之华发现瞿秋白对她的感情已经不同,更加要命的是,她竟然也有了莫名的情感。当发现这一点的时候,她惊慌失措,为了避免事情再继续发展下去,杨之华在暑假返回了老家,主动回避。

为何杨之华对这段感情这么避讳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她其实已经有了一段婚姻。

虽然她不想承认,但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这桩婚姻是娃娃亲,由她丈夫沈剑龙的父亲早早促成。当时沈、杨两家同为萧山大族,论起门第,两家门当户对,在沈剑龙父亲眼中,沈剑龙、杨之华两人,能结成夫妻最好不过。

杨之华家人这边,也是欣然同意。

但渐渐地,杨之华长大后接触了革命,还踏上了革命的道路,她对这种封建陋习抵触不已,她也不想嫁给一个自己根本不了解的人。可在家里的苦劝下,她最后还是接受了这桩婚姻。

年11月,杨之华的女儿出生,取名沈晓光(后改名独伊)。虽然有了孩子,但杨之华对沈剑龙的感情依旧没有什么变化,还是那么平淡,更糟糕的是,婚后来到上海的沈剑龙,变得让杨之华越来越讨厌,沈剑龙陷入了上海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每天吃喝玩乐,而且在感情上也不检点。

看到丈夫沈剑龙的种种作为,杨之华对这段婚姻感到十分悲观。她有好几次想要向沈剑龙提出离婚,可沈剑龙一家对她的善意和女儿的存在,却让她很矛盾。

一直以来,杨之华就是在这种沉默压抑的状态下过着自己的婚姻生活,她觉得自己一辈子可能就这样了,但当她遇到瞿秋白时,这一切都有了改变。

她承认她已经喜欢上了瞿秋白,但她提醒自己不能这样做。一开始,杨之华选择逃避瞿秋白,甚至逃到上海。可她没有想到的是,瞿秋白竟然直接追了过来。

三、三次谈判

第一次在家里见到瞿秋白的时候,杨之华花容失色,虽然自己在感情上与沈剑龙产生了裂痕,但瞿秋白的这个行为,让她觉得这是一件很不好的事。

但瞿秋白意志坚决,无论杨之华如何劝说,他都不离去。他提出,想要把这件事和沈剑龙说开。就在杨之华左右为难的时候,还是杨之华的兄长站了出来,他说,要不把沈剑龙请来一起商谈,看他怎么说?沈剑龙听说后,倒也没有过激的举动,而是立即赶到了杨家。

就这样,三人以如此奇怪的方式碰面了。

瞿秋白三次与杨之华的丈夫沈剑龙谈判,他每次都说道:“我要追求之华!”沈剑龙第一次遇见这种情况,生气不已,虽然他和妻子杨之华感情不和,他也知道自己对不住杨之华,但杨之华毕竟还是他的妻子,瞿秋白这些话无疑是在打他的脸,这让他如何不生气呢?

不过,沈剑龙算是受过良好教育,倒也没有直接对瞿秋白拳脚相向,很重要的一点,他承认确实是自己先背叛了这段婚姻,在外面不检点。正因为这样,他才愿意和瞿秋白谈话。

短短的4天,他们去了杨之华的娘家、沈剑龙的家、还有瞿秋白的家,几人交谈了三次,也可以说谈判了三次。瞿秋白、沈剑龙、杨之华三人全程参与,他们都把埋藏在心里最深的话说了出来。

从历史记载中,并没有能找到谈话的内容,只知道沈剑龙与瞿秋白经过这次谈话后,没有了一开始的针锋相对,而且关系缓和了许多。

有的朋友问沈剑龙,这究竟是为何?

沈剑龙说道:

“我早就读过秋白兄的文章,也听闻过他的事迹,他的人品和才华我是了解的……至于这件事,如果要怪谁的话,我应该要承担这个责任,之华是不爱我的,我必须承认,我也不爱之华!就算没有瞿秋白,我们也迟早要分开……”

再后来,上海《民国日报》刊登了三则启事,轰动了整个上海。

这三则启事是:

杨之华与沈剑龙离婚启事;

瞿秋白与杨之华结婚启事;

沈剑龙与瞿秋白交友启事。

这也是文章最前面提到的那件事。

这种事,就算放在现在都轰动不已,更何况是在那个年代呢?上海百姓一片哗然,议论纷纷。不过可能也正是在那个年代,人们对革命,对感情有自己独特的认识。那个年代的感情纯粹,奋不顾身,一往无前。

为了纪念这段婚姻,瞿秋白把自己结婚的日子定在了年11月7日,这天是俄历的10月25日,也是世界无产阶级主义最重要的一个日子——十月革命爆发日。此外瞿秋白亲自雕刻了一方印章,取名“秋之白华”,他还在一枚金别针上刻上了“赠我生命的伴侣”几个字,送给杨之华。

杨之华和瞿秋白结婚后,从他们互通的信件来看,夫妻之间感情浓厚强烈,有一封信件瞿秋白是这样写的:“我每天总是梦着你或是独伊。梦中的你是如此之亲热……哈哈。要睡了,要再梦见你!”

不过美好的日子总是短暂。

后来北伐大幕拉开,瞿秋白开始奔波在上海与广州之间,处理两*合作问题。随着后面的发展,瞿秋白渐渐成为了中共领袖之一,在某段时间内,他甚至起主导作用。其中很典型的一个历史事件就是,八七会议后,瞿秋白成为了临时中央*治局常委,主持中央工作,也就是在那时,他成了中共二代最高领导人。

不过面对这样堪称龙头的职位,瞿秋白并没有觉得高兴,反而他因为这个位置觉得“高处不胜寒”,他清楚他只是个书生,并无*治家的格局。

所以在这个位置上任职,是让他很为难的一件事,可他不能辜负大家的希望,这关系到革命,无论多么困难,他都必须做下去。在过程中,让他觉得可以有一丝慰藉的是,他的妻子杨之华一直在背后支持他,还有他的女儿瞿独伊(杨与沈之女,后和瞿同姓),有了他们,他才能坚持下去。

不过,革命毕竟不是一条平坦的大道,无数人为此付出了生命。

年初,瞿秋白来到瑞金负责苏区的工作。长征开始后,瞿秋白留在苏区,但没想到的是,在突围的过程中,因为叛徒的出卖,他被反动派抓捕。

瞿秋白的身份特殊,不仅是*内高级领导人,更是当时有名的文人,所以有些国民*官员,并不想直接杀害他,而是想要“吸收”他这个人才。国民*派人游说,不需要瞿秋白发表反共声明,也不需要写什么自首书,只需在南京*府下任意选择一个职务即可,像什么翻译、大学教授这些职位,通通都可以。

后面,敌人甚至搬出他最为在意的妻子杨之华,只要他点头,他立刻能和他的妻子相见。

不过,瞿秋白最后什么都没有选——他选择了死亡。他舍不得妻子和女儿,但他更不想让妻子知道,自己背叛了他们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事业。在短暂的苟且和永恒的坚守面前,他选择了后者,哪怕代价是失去一切。

年6月18日,瞿秋白唱着国际歌,坦然走向刑场。那一年,他年仅36岁……

如果只看瞿秋白追求杨之华的故事,我们可能以为他只是一个“拆散别人家庭”的人,可瞿秋白在面对敌人的胁迫时,宁愿选择放弃生命、放弃与妻子共度余生的机会,也没有背叛革命,背叛自己的信仰,从这一点来看,他值得所有人敬佩!

四、结局

瞿秋白逝世后,杨之华和女儿瞿独伊怎么样了呢?

瞿秋白在年6月牺牲,杨之华带女儿瞿独伊在组织的安排下去了莫斯科,年回国的时候,母女俩被*军阀盛世才拘禁。后面在抗日战争结束的时候,*组织通过谈判,才把母女俩救了出来。当时毛主席特地邀请两人到家中做客,还谈到了她的丈夫。

再到后面,瞿独伊也结婚了,她和丈夫一起去了新华通讯社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在年开国大典的时候,瞿独伊是俄文翻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宣言伴着她的声音,传播到了全世界。

年3月,瞿独伊又作为新中国第一批驻外记者,来到了莫斯科。或许真是冥冥中注定,瞿独伊现在做的事,正是当年瞿秋白同样经历过的。

年10月,杨之华在北京逝世,女儿瞿独伊完成了《秋之白华》——那里记录了杨之华、瞿秋白的故事。年,百岁高龄的瞿独伊,荣获“七一勋章”。

……

1
查看完整版本: 1924年,瞿秋白三次与杨之华丈夫谈判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