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红楼“光辉伟业红色序章”主题展览吸引众多观众。本报记者安旭东摄
五四大街,绿荫浓密。百年红楼静静矗立在五四大街29号,红砖砌筑,红瓦铺顶,朴实庄重。“光辉伟业红色序章——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览正在此展出,多件展品讲述着中华民族的觉醒年代,诠释着光辉伟业的起点和序章。
展览着力展现北京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主阵地、中国共产*的主要孕育地之一,在中国共产*创建史上所具有的独特地位、独特贡献、独特价值。
6月29日起,展览正式对外开放。连日来,每天上千人通过集体预约前来参观,在这栋百年前落成的建筑里,穿越时光隧道,踏着先驱者的足迹,追寻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路径,感受百年来的追求与梦想。
“一个德国人说过,五十岁以下的人说他能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定是欺人之谈。因为马克思的书卷帙浩繁,学理深晦……”第7展厅里,一本泛*的杂志引得观众频频驻足拍照。
这是年9月李大钊在《新青年》第6卷第5号上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11月,李大钊又在《新青年》第6卷第6号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下)》。跨越百年,由民间收藏家徐继珂捐赠的珍贵原件,系统展示着李大钊关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中国共产*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副馆长*春锋解读,该文的发表,表明李大钊完成从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
这只是李大钊在马克思主义传播路上踏出的代表性一步。展厅里特别展出了李大钊在《新青年》《甲寅》日刊以及他任北京《晨报》副刊编辑期间刊登的部分文章篇名。凝聚着真知灼见的一字一句,点亮了无数人追寻真理路上的明灯。
“新思想的传播过程真是太不容易了。”东华门街道综合执法一队队员李冯双是电视剧《觉醒年代》的粉丝,实地参观的一幕幕带给她的冲击和震撼远远超过观剧,“在纷繁的各种主义和理论中,李大钊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是革命家的高瞻远瞩。”李冯双说,之前只知道李大钊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第一人,至于他为什么是第一人、马克思主义究竟是如何传播的,其实并不太清楚。徘徊在一个个展厅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脉络在她的头脑中逐渐清晰,“真理并不一定能在第一时间被所有人接受,但是真理一定能经住时间的检验。”
革命的火种在字里行间发光,也在课堂中播撒,一批先进分子在熹微的亮光中看到希望和未来。
二层西南角,是红楼第三十六教室,也是楼内面积最大的教室。暗红的地板,古朴的座椅,见证了百年前的豪情壮志。年,这间教室里开始飘出一些从未在此前的课堂中听过的新词儿,讲者慷慨激昂的声音不时被如雷的掌声打断,依稀可以辨认出“唯物史观”“社会主义”“社会运动”等字眼。教室里,年轻人的脸上,写满了求知若渴,面对这新鲜的思想,他们心潮澎湃,摩拳擦掌,内心涌起不可名状的热情和勇气。
这一年,李大钊被聘为北大*治学系教授,先后在此为学生讲授《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唯物史观》《工人的国际运动与社会主义的将来》等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这是我国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正式课程进行讲授。“李先生讲授这门课程,在当年是件新鲜事物,这门课程无现成教本可循,要自己编写讲义……李先生讲课有系统,兼有条理,而且联系中外数千年的历史发展加以印证,具有高度说服力,所以同学们听课十分踊跃,座无虚席。”展厅里,罗章龙的一段回忆录成为当年课堂的真实写照。
按照规定,学生学完这些课程后,还要进行考核。30展厅里,两张试卷陈列在展柜中。答题人分别是北大学生马昌民和贺廷珊,成绩均为95分。从试卷上可以看到当年的题目——试述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要义并其及于现代史学的影响。“马克思是辟新路的持刀者,是历史上最大的新纪元。”试卷上,贺廷珊在年写下的字迹仍旧清晰有力。看着试卷,清华附中高三学生魏雪把自己想象成了答卷人,对于历史有着浓厚兴趣的她内心有着一份教师情结。“未来,我也要做真理的播撒者和传递者。”誓言在年轻的心里默默许下。
当年,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与宣传,深深吸引了一大批马克思主义的爱好者和信仰者,邓中夏、高君宇、刘仁静……也包括曾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过的毛泽东。李大钊任图书馆主任期间,图书馆不仅订购了10余种中外报刊,还购进了2万多册外文图书,其中,就包括大量马克思主义著作和关于十月革命的图书,如德文版的《共产*宣言》、日文版的《马克思传》等。一层东侧的登录室特意展出了部分当年的记录。
“在这里,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经过了前期的辩论之后,策划成立,成为中国最早的专门研究马克思的团体;在这里,李大钊会见了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研究酝酿成立共产*;在这里,李大钊发起成立北京的共产*早期组织,取名‘共产*小组’……”讲解员蔡强富有磁性的声音在一层东南角图书馆主任室里响起,三个有气势的“在这里”,是他给讲解词的特别设计。蔡强在讲解时发现,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程,很多观众只有碎片化的了解。于是,他默默留了心,每次讲到相关内容,便会使用一些小技巧来调动起观众的热情和注意力。“只有深入了解,才会发现,中国共产*的历史是多么波澜壮阔,历史的细节是多么迷人。”参与主题展览的讲解,对于蔡强有着特殊的意义,“让我接受了一次精神和思想的洗礼,我非常期待自己也能接受*组织的考验,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员。”
“出研究室入监狱南方兼有北方强”。被“搬”到3楼展厅里的“亢慕义斋”吸引了不少参观者。宽大的桌子上,四盏老式台灯整齐摆放,笔墨纸砚一应俱全。一百多年前,李大钊和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其他成员们就是在这里定期举行讨论会、演讲会,组织阅读马克思主义书籍。看着发起成员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中国电影博物馆员工班允鹏内心的敬意油然而生,“为了改变旧中国,他们以救国救民为己任,探索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付出青春,付出生命,是我们当代人的榜样!”沉浸在当年的场景里,大兴区安定镇于家务村书记张广友若有所思,“作为基层干部,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听*话,跟*走!”
播撒下的火苗在有识之士的勇气和智慧中越烧越旺,最终点燃了革命的火炬:年7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中国共产*诞生,胸怀着信念、嘱托和梦想,在上海石库门的旭日里、在嘉兴南湖的碧波中毅然起航。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引领着中国革命澎湃向前。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牛伟坤安旭东
编辑*品超
流程编辑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