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毕业的00后大学生林聪敏,在8月13日、8月14日,先后两次采集捐献出造血干细胞,去帮助一名89年生的男性白血病患者。
23日,林聪敏告诉记者,白血病患者血样配对成功非常难,这种几率通常只有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分之一。能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让她感到特别幸运,所以一定要向需要的人提供帮助。
受捐者:未来我会传承这份乐于助人的精神
“病魔无情人有情!您的雪中送炭,您的大恩大德,我及我的家人都会铭记于心,永生难忘。您的胸怀和善举,让我万分敬佩,感恩您给了我活下去的希望和勇气,感谢您的无私捐献,使我的生命重新*。未来的生活,我会多帮助别人,传承您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
这是年8月1日,即将接受林聪敏捐献造血干细胞的32岁患者,写给她的感谢信。
年6月,林聪敏的父亲接到长沙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得知自己的女儿和一名男性白血病患者血样配对成功。那个时候,林先生才知道女儿在大学签署了中华骨髓库志愿捐献者同意书。
担心捐献安全性的林先生,最初并不支持林聪敏进行造血干细胞的捐献。
“白血病患者血样配对成功非常难,这种几率通常只有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分之一。我觉得我像中了彩票一样,非常幸运能向需要的人提供帮助。”在林聪敏的耐心介绍下,家人最后同意了捐献。
8月13日上午8点半,在妈妈的陪伴下,林聪敏开始6个多小时的采集。她说当天她成功捐献了毫升。
“但是由于那位哥哥有斤,第一天捐的不够,医生说第二天还需要再进行第二次捐献。”林聪敏说,由于第一天妈妈坐在一旁看着自己捐献,特别心疼,听说第二天还要捐献造血干细胞后,妈妈开始担心我的身体,不想看到我再疼一次了。
“但是如果第二天不捐献,那么第一天的捐献就白费了,帮不了那位哥哥。”林聪敏安慰妈妈,已经捐献了这么多,再捐一点没关系的,自己承受的住。
就这样,14日,林聪敏经过5个小时左右的采集,又捐献了毫升。医生叮嘱她,回家后要多吃补钙和生血的食物。
后来,长沙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将那位受捐者亲笔书写的感谢信和小礼物转交给林聪敏。
林聪敏告诉记者,那位哥哥送给她的礼物,是一个手工娃娃。看着就让人开心,很漂亮。她现在都还舍不得拆开。
希望能帮助到需要帮助的生命
造血干细胞捐献需要采集外周血,采集过程中血液要多次体外循环。当记者问林聪敏是否紧张害怕时,她表示,很有成就感,感觉像完成了一件大事。“就是针比较粗,扎进去很疼,过程中手指和嘴巴比较麻。”
林聪敏说,成为中华骨髓库志愿捐献者的一员,源于两年前的献血经历。
年,献血车来到湖南艺术学院,当时林聪敏刚满18岁不久。“上献血车前觉得特别兴奋,觉得18岁了,终于可以献血了。但是第一次看到那么粗的针我还是比较害怕的,而且献血的过程中,由于左手血管献血比较慢,医生中途又让我换了右手献血。”那次难忘的经历让她体会到献血的成就,也让她决定成为中华骨髓库志愿捐献者。“当时我就有一种预感,未来会遇到血样配对成功的人,那时候就开始期待能顺利帮助别人。”
23日,林聪敏告诉记者,对方现在的情况,红十字会没有打电话告诉自己。因为捐献实行双盲机制,捐受双方彼此都不会了解对方的情况。“没有消息也许就是最好的消息,希望我的帮助对那位哥哥能起到作用。”
潇湘晨报记者易思含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