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百姓已经习惯把一切有职位、当官的人都称为领导,但领导这个称呼却不是中国原先就固有的,它是后来人为地造出来的一个词,是俄国革命和英语嫁接的一个产物。
为什么这样说呢?
至少在年以前,中国人不太使用领导这个词,也没人用领导去称呼哪个当官的,起因是源于瞿秋白到俄国的一次考察。
年十月革命爆发,俄国顿时成为世界的焦点。年冬,北京《晨报》公开招聘3位懂俄语的记者去苏俄。当时兼任上海《时事新报》驻北京外勤记者的孙九录,向主持《晨报》笔*的三叔孙光圻推荐了瞿秋白。
瞿秋白对十月革命这一改变劳苦大众命运的运动充满了景仰,在得到推荐后,便毫不犹豫地搭上了赴俄的列车。瞿秋白在苏俄考察期间,聆听了列宁的演说,亲眼看到苏维埃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使他坚信,只有走列宁指引的道路,被压迫民族才能获得真正的解放。
回国后,瞿秋白根据在俄国的见闻,写了一篇文章叫《饿乡纪程》,也叫《新俄国游记》,在这篇文章中,他首先使用了领导这个词:唉!那‘阴影’*使神差的指使着我。那‘阴影’跟随着我,领导着我。
但当时,瞿秋白所说的领导并不是指官职的,而是一种动词含义,是带领并引导朝一定方向前进的意思。
后来,邹韬奋也用过领导这个词,也是这个意思,在《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中说:实践决定理论,真正的理论也有着领导行动的功用。
就是说,瞿秋白和邹韬奋并没有把领导作为一个名词使用,也没把它看作是一个官职的代称。
丁玲其实,第一个把领导作为官职使用的是丁玲,她把瞿秋白的动词含义名词化了。
最初见于她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写在前边》:护地队的领导,就是小说中的县宣传部长章品同志。后来,巴金也这样开始使用了,在《第二次的解放》中巴金说:他们争先恐后地献出自己的生命,譬如用身体堵枪眼,用身体掩护领导和战友。
说领导这个词与英语能扯上关系,是因为最初是借用了一个英语单词leader,leader在英语中的意思是领导者、首领和指挥者的意思。这个英语单词用中国话音译过来,就成了现在的领导。
这样看来,领导最初的含义,是指用行动或理论带领人们去实际干事的动词属性,但当名词化了以后,就主要指有官职那些人的统称了。以前,干事的人并不一定想当官,现在,当官的人却不一定要干事了。
但不管怎么说,从英语leader用中国话音译过来,再把领和导组合起来产生这种含义,应当是太巧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