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介绍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觉醒年代人物之瞿秋白为大家辟一条光
TUhjnbcbe - 2023/3/24 19:52:00
白癜风的药 http://m.39.net/news/a_5920684.html

年6月18日,一位充满书生气息的革命者从福建汀州监狱缓步走向刑场,沿途高唱最早由他翻译的《国际歌》,最后盘膝坐在刑场的草坪上,坦然说道:“此地很好”,英勇就义。他就是中国共产*早期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瞿秋白。

瞿秋白

五四运动的中坚分子

年,瞿秋白生于江苏常州一个破落的仕宦之家。青少年时代,他目睹社会“紊乱不堪”的局面,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充满仇恨。18岁时,他随堂兄瞿纯白来到北京,后考入免收学费的北洋*府外交部俄文专修馆学习。

年,瞿秋白到常州觅渡桥冠英小学堂求学。图为瞿秋白在冠英小学上过课的教室。

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是瞿秋白向往的神圣殿堂。思想活跃的他,经常利用闲暇时间,到沙滩北京大学第一院(文学院)当旁听生,聆听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知名教授的讲课,接受新思想。面对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他冥思苦想,不得其解。受新文化运动影响,他想通过思想启蒙运动,实现“文化救国”的理想。

然而,一场席卷全国的急风骤雨改变了瞿秋白的人生道路。五四运动中,他“抱着不可思议的‘热烈’参与学生运动”,参加了5月4日天安门前的游行示威和火烧赵家楼,并成为冲锋陷阵的中坚分子。他作为俄文专修馆学生总代表,担任北京学联评议部的评议员,参与学联的组织领导工作。

瞿秋白与俄专同学耿济之、铁路管理学校的代表郑振铎、汇文大学的代表瞿菊农商议,将3所学校组成北京学联的一个单位。瞿秋白成为他们之中主要的“谋主”,带领3校学生经常活跃在人口稠密的商业区、游览区,开展讲演、抵制日货等活动。

6月3日上午,瞿秋白等带领3校学生一起参加由北京20多所学校组织的大型上街讲演活动。来到内城一条街道的预定讲演地点后,瞿秋白便让同学们围成一圈,他信步站在路边一个临时搭建的小台子上,开始向过往的行人讲演:“各位先生,父老姐妹们,同胞们,我来给大伙报告一件事。这次在巴黎万国和会上,我们中国是战胜国,理应得到战败国德国的赔偿,可是我们不但没有获得赔偿,还要把德国强占我们的山东青岛继续割让给日本人……同胞们,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但不可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但绝不可以低头!”

瞿秋白的讲演通俗易懂,鼓动性很强,很快吸引了许多市民。围观的群众越来越多,群情激愤,不少人跟着喊起口号来:“打倒卖国贼!”“团结起来,反对列强!”“……”

突然,人群一阵骚动。大批军警把讲演现场围得水泄不通,气势汹汹地挥舞着警棍,驱散群众,殴打学生。这一天,他们逮捕了瞿秋白等名参加活动的学生。

爱国学生不仅没有被残酷的镇压所吓倒,反而激起更大的抗议浪潮。第二天,第三天,更多的人走上街头,游行示威,声援被捕学生。狱中的斗争也未平息,瞿秋白被推举为学生代表,领导大家继续与卖国*府做斗争。他大声质问看管的警察:“你们为什么要抓我们?你们难道不是中国人吗?你们的良心到哪里去了?”警察们自知理亏,无言以对。瞿秋白鼓励同学们“不达目的,决不休止”。

北京学生的爱国壮举,迅速在全国各地引起强烈的反响,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爱国运动如燎原之火席卷神州大地。迫于全国人民的压力,北洋军阀*府不得不于6月10日释放了被捕学生。28日,中国代表没有在丧权辱国的巴黎和约上签字,斗争取得了胜利。

消息传来,瞿秋白喜忧参半。经过慎重思考,挥笔写下《不签字后之办法》一文,发表在7月17日的《晨报》。文章简明扼要地分析了拒签巴黎和约后中国*府所面临的国际局势,提出作为主权国所应采取的三点应对策略,希望中国*府在外交中“须有手段,有眼光,勿再蹈……失败之覆辙”,“更万勿再与日本订立自丧主权之条约”。同时,他也知道“所望太奢”,北洋军阀*府“注定是个软骨头的*府”,这在全国民众面前已暴露无遗。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年8月,山东发生军阀马良屠杀爱国人士的“济南血案”事件,引起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瞿秋白义无反顾奔赴新的战场,他和北京、天津、山东、唐山等地代表30余人齐聚北京山东中学,一起到新华门前游行抗议,要求面见“总统”徐世昌,惩办罪魁祸首马良。徐世昌拒而不见,派警察头目敷衍。警察头目被瞿秋白等人问得理屈词穷,下不来台。盛怒之下,竟调集大批警察,将全体代表逮捕。罪魁祸首没有得到惩办,各地代表反而遭到逮捕,这激起全国人民更大的声讨浪潮。在强大的压力面前,北洋军阀*府不得不将被捕代表全部释放。

奔波忙碌,作息失常,两度入狱,使得瞿秋白身体备受摧残、每况愈下。他大口吐血,一病数月。亲友们纷纷来信询问。他坦然如常,复信说:“干了这平生痛快事,区区吐血,算什么一回事!”

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瞿秋白进一步看清中国社会问题的深重。一个个令人思索的问号,一串串难以解决的问题,纷纷摆在他的面前。“从孔教问题、妇女问题一直到劳动问题,社会改造问题;从文字上的文学问题一直到人生观的哲学问题,都在这一时期兴起,萦绕着新时代的中国社会思想。”这些促使瞿秋白进一步去思考和探索民族的命运、中国的出路。

(本文来源于中共北京市委*史研究室、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红楼风云人物》,北京出版集团北京人民出版社年5月版,第—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觉醒年代人物之瞿秋白为大家辟一条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