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4日,北京13所大中专学校的余名学生,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天安门前游行示威。游行队伍里“取消二十一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标语格外醒目,“还我青岛”“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等口号响彻天际,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爆发了。
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席卷华夏大地,汇聚成波澜壮阔的革命洪流,呼唤着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一)
年11月11日,德国向协约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作为协约国成员,国内上下沉浸在公理战胜强权的喜悦之中,古老沉寂的北京也笼罩着一派喜庆气氛。
年1月18日,协约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派出陆徵祥、顾维钧、王正廷、施肇基、魏宸组5位代表参加巴黎和会。满怀期望赶到巴黎的中国代表,向会议报送提案,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走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归还租借地等7项希望。后来,在中国留欧学生的强烈要求下,又呈交取消中日协约(即“二十一条”)及换文的陈述书。
4月16日,美、英、法、意、日5国首脑在中国代表缺席的情况下召开会议,讨论山东问题,提出山东由五国共管,等山东开埠后,再交给中国。日本代表则坚持要求继承德国在山东的特权。
北洋军阀*府屈服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压力,准备在和约上签字。中国社会各界对此难以接受,全国和平期成会联合会致电中国代表团:“青岛问题,本会曾电请由德直接交还,刻据报载暂归五国管理,再交中国,我国民誓不承认,务恳坚持到底。”
4月30日,和会议定和约草案,规定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全部“放弃以让日本”。这是对中国的极大侮辱!5月2日,北京《晨报》发表林长民的署名文章《外交警报敬告国民》。文章写道:“昨得梁任公先生巴黎来电,略谓青岛问题,因日使力争,结果英法颇为所动,闻将直接交于日本云云。”“今果至此则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此文在社会各界引起轩然大波。
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