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介绍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余杭这群人5天跑了28轮马拉松余
TUhjnbcbe - 2023/3/23 12:27:00
中科公益爱心 http://m.39.net/disease/a_6169821.html

“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

防汛防洪进入最关键阶段

面对严峻汛情

余杭广大*员干部冲锋在前

社会各界群众积极参与

余杭人的众志成城

还受到了新华社每日电讯的点赞

西险大塘“百米一人”巡塘

39公里堤岸上千人日夜值守

宁可累十分不冒一丝险

昨天,天气难得放晴,东苕溪的水位也慢慢降到了6.05米,比最高时的6.89米回落不少。然而,西险大塘上,仍能看到或身穿志愿者服装或拿着探杆来回走动的巡塘人员。对于这条守卫余杭、守护杭城西北,确保杭嘉湖平原平安度汛的千年大塘来说,现在还没有到能放松的时候,“百米一人”的巡塘工作还在继续。“百米一人”到底因何形成?在防汛期间能起到什么作用?志愿者等水利“门外汉”如何能巡查到位?下面和晨报君一起去看看。

百年一遇设计标准的西险大塘

为什么还需“百米一人”巡塘制度?

西险大塘起于余杭街道石门桥,终于德清大闸,全长45公里。其中,余杭区境内有39公里。作为杭州及杭嘉湖平原的防洪屏障,西险大塘一直是浙江省重点防洪地区之一,其安危直接影响到沿线地区的汛期安全。

根据《余杭水利志》记载,西险大塘经过多番修补、加高,于南宋形成了现在西险大塘的形状。西险大塘堤身的初始建造标准较低,虽历经多次提标加固,但仍算不上是“铜墙铁壁”。总体而言,西险大塘险工险段还是较多的,因此,每年汛期,防汛压力仍较大。年“6·30”洪灾,西险大塘多处堤身受损。这场洪灾之后,年,省防汛防旱指挥部要求,当东苕溪瓶窑段水位达到5.66米警戒水位时,西险大塘必须启动“百米一人”的巡塘制度,保证险情灭于萌芽,确保堤塘安全。

39公里需要近人同时巡塘

人从哪来?巡查质量又如何保证?

西险大塘在我区境内有39公里,一旦启动“百米一人”巡塘制度,需要近人同时参与。但是,作为管理部门的余杭区苕溪堤防河岸管理所并没有足够的人手来满足这一制度的人力需求。因此,为了切实做好巡塘工作,我区动员部署西险大塘沿线6个镇街及相关村社共同参与进来。

在良渚街道杜城村范围内,西险大塘共有长达2.9公里的堤段。对应“百米一人”的巡塘要求,该村由*员干部、村民代表带头,共派出87人参与。24小时三班值守,每29人为1个小组。

如何保证巡塘质量?“我们每年都培训,年年来巡塘。很多人经验很丰富。”杜成村第三网格网格长俞东杰说,每年,区林水局和沿线镇街会组织所有巡塘人员开展专项培训,掌握巡塘技能。这位正在巡塘的*员拿起了胸前的一块蓝色牌子,“上面写的都是巡塘要点和注意事项,巡查时心里更有底了。”蓝色牌子最上方用醒目的字体写着“西险大塘巡塘做什么”,接下来的内容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巡塘工具、巡查内容、检查方法、信息报送方式,十分详细。区苕溪堤防河道管理所副所长陈细辉介绍:“很多志愿者都是热心的普通老百姓,不懂专业的水利知识。这块牌子能随时提醒他们,巡塘要做什么。”

“跟牌子上写的一样,我车上每天都放着探杆、铁锹、手电、尺子和笔记本。”昨天下午3点,苕溪流域水利站长许涛和同事正在进行每日例行的巡塘工作。他小心翼翼地沿着倾斜的坡面行走,边走边用手中的探杆敲击着脚下的石块与缝隙,仔细辨别碰撞所发出的声响。“在迎水坡面上,很多隐患单凭肉眼观察是很难发现的,探杆能伸到石头缝之间,往下探是不是空心的。如果空心或者探下去比较软,很可能存在渗漏等隐患。”许涛说。

一步一探,耳听八方,巡塘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简单轻松。区苕溪堤防河岸管理所管理科科长李伟强说,在西险大塘、南湖围堤、北湖围堤三处,分别有一组巡塘队伍,每组6人,从7月5日开始,每天都在巡查。“我和组员们计算了一下,五天时间,我们18个人总共走了公里,相当于在西险大塘走了30遍,跑了28轮马拉松。”李伟强对记者说。

据了解,自7月5日以来,全区已有约人参与到巡塘巡堤工作中来,默默守护余杭汛期的平安。

抢险堵漏的19小时

坚守一线,*员齐上阵

7月6日下午3点,径山镇求是村巡塘人员发现老虎墩大草畈排涝闸站处北苕溪来水倒灌入大草畈内港。河道水流通过箱涵倒灌进圩区,积水快速上涨,严重威胁附近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发现问题后,径山镇第一时间组织抢险,对该闸站闸门进行封堵,调集*员干部、组长、民兵等应急抢险人员余人,调拨各种抢险物资、大型机械作业车等,迅速进行水闸封堵作业。镇村干部和*员群众迅速集结,展开行动。

求是村*委书记胡长良第一时间赶到大草畈了解情况,同时将情况上报至镇*府防汛指挥部。他忙而不乱地组织现场人员开展堵漏工作,并召集村内*员等到现场参加抢险工作,联系车辆、机械进场抢险,设立警示牌、疏导交通等。当水利专家制定具体抢险方案后,胡长良带头拿起铲子,迅速开始装沙灌袋、搬运、扎刚丝笼,现场*员、群众纷纷投入“战斗”。到7月7日上午9点,顺利完成封堵作业,救援人员散去后,胡长良依旧在河值守、排查险情,“防汛一级响应一刻未解除,汛情就依然严峻,我这个大家长哪能安心回去睡觉,这是我的责任”。他说。从6日下午3点多到7日上午10点多,整整19个小时一直奋战在暴雨中,完成封堵后,他又开始组织求是村巾帼志愿者开始清扫“战场”,冲洗现场,整理物资。

沈胜煜是村里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的*员之一,他是一名70岁的老*员。他回忆说,“当时我什么都没有想,只是很着急,一心想着快点把闸门堵住!”沈胜煜和其他志愿者以及镇大联动的队员们一起行动,他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和大家一起装沙袋、捆预制板、扎钢丝笼……半夜大家都劝他停下休息,他却说:“清障早结束,大家早安心。”就这样一直坚持到凌晨2点,现场情况有所好转才肯离开。在这个老*员和无数抗险救灾志愿者的努力下,守住了求是村的这一道防线。

沈胜煜(*色帽子)在捆钢管

周尧坤、吴再法两人40余年一直从事水利工作,作为径山镇老水利专家,虽然已经退休多年,但始终心系径山防洪安全。当晚在得知求是村大草畈排涝闸站发生险情,两人立即赶赴现场。

周尧坤(前排左二)指导抢险工作

由于现场水位较高,水下情况无法准确判断。为了确保抢险封堵闸口的顺利开展,结合掌握的大草畈闸站工程的基本情况和丰富的水利专业知识,两人立即与专家一起商讨封堵方案,以石子为笔,地为纸,画出闸口水下情况简易图,为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吴再法(左一)指导抢险工作

从6日下午6时左右,两人一直冒雨在现场出谋划策,奋战在抢险第一线,直至7日凌晨倒灌险情得以控制才离开。两位退休*员干部“离而不休献余热”,心系*和群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员,永不退休”的诺言。

闻“汛”而动

从事电力工作39年的他

跳进电缆沟排水

7月9日下午,余杭局部地区下起了阵雨,区供电公司科技城供电所五常服务站门口的工程车准备就绪,低压营配工冯小荣带上工具包冒雨对五常街道各社区配电房进行巡检。冯小荣与同事每隔两小时就检查一遍西溪雅苑农民多层公寓、映月台公寓、未尚名府小区、璞玉雅园小区等个配电房排水情况,以保障未来科技城五常街道5万6千余户居民安全供电。

西溪雅苑社区5号配电房涉及到户用户的用电,当他们巡检到西溪雅苑社区0.4千伏出线电缆沟时,沟内的流水声引起了冯小荣的警觉。他掀开电缆沟盖板,发现水位上涨得厉害,距离盖板仅差25公分,严重威胁到了配电房6条分支线路的安全。“立即组织人员准备排水,我去车里拿装备。”话音刚落,冯小荣跑回工程车扛水带、拿水泵,穿上防护雨具。3人开始分工,有的拿电源盘,有的铺水带到电缆沟,有的负责监护……

冯小荣刚把连接好水带的水泵放进电缆沟,水带就随着水流卷到了配电房外的下水管,他试着将水泵提出水面,但没有成功,干脆就跳进电缆沟整理水带。过半个身子的积水,狭窄的电缆沟里分布着密集的角铁电缆支架,稍不留神就会损坏水泵,划伤自己。冯小荣只能侧着身子站在沟里,小心翼翼地拿出水带,理顺后再重新放好水泵,在同事的搀扶下,缓慢爬出电缆沟。接入电源,启动开关……伴随着水泵的轰鸣声,电缆沟里的积水开始下降。冯小荣继续蹲守现场,直至40分钟后积水排净,他们才放心地离开,这样的场景,防汛期间几乎每天都会上演。

今年59岁的冯小荣从事电力工作已经39年了,“配电房内电缆沟出现这么严重的积水,我还是头一次遇到,未来几天估计还有暴雨,我们加大了巡视力度,配电设备不容有失。”他说。7月1日至9日,冯小荣和同事们除了完成防汛抢险工作外,还检查了83座配电房的安全情况,并对未尚名府小区、映月台小区、西溪雅苑农民多层公寓等26座配电房进行紧急排水,默默守护辖区内用户的平稳用电。

扛起使命担当

各界守望相助

构筑坚实防汛防线

来源:余杭区融媒体中心、区供电公司、径山镇

编辑:心怡

1
查看完整版本: 余杭这群人5天跑了28轮马拉松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