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回顾五四时期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重点:《新青年》和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产生、五四时期新闻事业的重大改革、孙伏园副刊思想、徐宝璜和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新青年》基本概念和三大历史功绩
年《新青年》在上海创刊,陈独秀创办,初期是一份以思想启蒙为要务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刊物,它的创刊,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它一创刊就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发起了一场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并始终是这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
①高举科学与民主的大旗、向封建主义思想文化发起猛烈的抨击,唤醒了一代青年。提倡自由民主,在*治上反对封建专制,要求平等自由;\在思想上反对封建旧礼教、旧道德、反对尊孔复古,开展批孔运动,要求争取人权,个性解放。\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愚昧和盲从,要求用科学法则和理性来判断一切。
②主张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反对把文学作为宣传封建主义思想的工具,提倡建立民主主义的国民文学、写实文学和社会文学,开辟了我国文学发展的新时代。
③广泛深入地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李大钊和《每周评论》
背景:俄十月革命胜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巴黎和会即将召开。.12在北京创刊,李大钊为其主要撰写人之一。该刊主要内容:①歌颂十月革命,介绍马克思主义;②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揭露侵略罪行;③支持《新青年》文学革命,重点报道五四运动,团结进步舆论;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他热情讴歌十月革命。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时思想界产生重大影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
《湘江评论》毛泽东
背景:五四爆发后,适应群众*治斗争蓬勃发展的需要,革命报刊如春笋般生长。年在长沙创刊,毛泽东主编,主要任务是传播新思潮,它以述评为主,将时事报道和评论结合,从形式到内容,丰富多彩,引人注目。①热情歌颂十月革命的胜利;②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宣传;③阐述“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的思想。
《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周恩来
年在天津创刊,周恩来任主编,宣传新思潮,报道与评论国内外时事和全国学生运动,指导革命青年学生的反帝反军阀的斗争。以大量篇幅报道学生运动、工人罢工斗争。
无产阶级早期新闻事业特点
历史条件:五四后,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马列主义在我国广泛传播,涌现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创办第一批工人报刊(劳动者\界\音)标志着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诞生。
①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高举马列旗帜,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②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列同中国革命相结合
③注意联系群众,并在工人中进行组织活动
对“新文化运动时期启蒙报刊的出现,揭开了中国报刊史的崭新篇章”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思路:新文化运动中涌现出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宣传新思潮的报刊蓬勃发展,这一时期的革命报刊《新青年》《每周评论》《湘江评论》等,(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军阀宣传、极大的解放了思想、提倡白话文改善了文风)。还传播了马列主义传播思想,推动了《新青年》改组和《共产*》创刊、第一批工人报刊的创办标志无产阶级新闻传播事业的诞生。揭开了中国报刊史的崭新篇章。
五四时期新闻事业的重大改革
①提倡自由平等地讨论问题。百家争鸣,思想活跃,通过先进与错误思想的交锋辩驳,使真理战胜了谬误;
②*论传统的恢复与发展。报刊*府重新得到恢复。每周、湘江、等以评论为主,采用述评这种*论和新闻报道相结合的形式,夹叙夹议,及时评论国内外大事,在宣传斗争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③倡导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
④在国内外广开新闻源,重视采访,设特派记者
⑤报纸副刊的革新。改变了消闲低级趣味,介绍新思想、新知识、新文艺和反封文化阵地,还宣传了马列主义。副刊特色表现在:a.宣扬民主与科学,传播社会新思潮,刊登短小*论和犀利杂文,论时事,针砭时弊,爱憎分明;b.强调文化娱乐性,提高高雅趣味。发表大量新诗、散文、短篇小说等文艺作品,给读者精神享受;c.注重知识性,宗教、哲学、科学、文学、美术兼收并蓄,内容丰富,很吸引人。
孙伏园副刊思想
最大的贡献是改变了以往副刊单纯消闲性质,使他主持下的《晨报》副刊成为“五四运动”以后传播新文化和进行思想斗争的重要阵地,成为团结进步作家和进步青年的桥梁和纽带。
①团结作家,善于组稿。
②遵循规律,增强趣味。以高雅的趣味为先,即注重思想文化启蒙,又注重丰富性可读性。即有小说新诗散文又有哲学科学。
③文化创新,欣欣向荣。促成了副刊新文体,尤其以杂文、报告文学和文学评论最有代表性。
④贴近实际,以受众需求为中心。他以其卓越的组织、编辑才能使《晨报》副刊具备了鲜明特色。
徐宝璜
中国著名的新闻学教育学家,新闻学者。年赴美学习经济学和新闻学,回国担任《晨报》编辑,任北大教授。年他和北大校长蔡元培发起成立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被推行为副会长、新闻学导师和会刊《新闻周刊》编辑主任,定期为会员讲授新闻学基础知识,是最先在国内开设新闻学课程的大学教授,他的新闻学研究会讲义《新闻学大意》于年出版,更名为《新闻学》,是我国第一本新闻学著作。他为我国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四个第一:大学课程、参与创办第一个学会、出版第一部专著、创办第一份新闻学期刊。
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年成立,是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它的创办标志着我国将新闻作为一门科学进行研究的开端,也是我国新闻教育的开端。该会以“研究新闻学理,增长新闻学经验,以谋新闻事业之发展”为宗旨,专门研究新闻的范围、选题、采访、编辑、通讯方法以及报社和通讯组织等内容的机构。蔡元培任会长,徐宝璜和邵飘萍为导师。新闻学研究会出版了《新闻周刊》是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刊物,举办两期研究班,为新闻界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本文由“新传学了没”整理发布,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