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报纸
文/成新平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大哥在霞流平瓦厂工作,被公社工作队员陈建华相中,要他回大队当生产队长,而我刚刚高考落榜,则“顶职”进厂当了一名社队企业工人。那年,我刚满15岁。
霞流平瓦厂是一家社队企业。当年,是衡阳市第二建材厂为解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兴办的。后来,他们的子弟进城安排了工作,则把厂子移交到当时的人民公社。
厂内有个高高的烟囱,一年四季浓烟滚滚。烟囱下有个大轮窑,是专门用来烧制红砖和平瓦的,生意兴隆。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到轮窑内避雨,发现窑内堆放着一些报纸,便信手翻阅起来,有《人民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湖南日报》《衡阳日报》,我如获至宝。报纸上有蒋子龙的小说《乔厂长上任记》,有峻青的散文《雄关赋》,有贺敬之的诗《回延安》,还有乔羽、施广南的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这些作品我只在广播里听过,没想到得来全不费功夫,我将刊有这些作品的报纸抽了出来,折叠成巴掌般大,赶快塞入裤袋,生怕被人看见,悄悄带回家品读。
那时,农村文化生活十分单调,只有有线广播,没有报纸、没有电视,连电灯也没有。报纸成为我重要的“精神粮食”,成为我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主渠道。入夜,昏暗的煤油灯下,我如饥似渴地读着这些“偷”来的报纸,进入了一个旁若无人、多彩多姿的世界。文学竟有如此神奇的魔力,我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疲劳,直至煤油灯光跳跃了几下,发出最后的光芒,才知油燃尽了,不得不去睡觉。
有了这种莫大收获,我想方设法找着理由去轮窑里“偷”报纸,神不知*不觉,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尽情地享受阅读的快乐。后来,我才知道,这些报纸是从废品收购站买来封轮窑的。轮窑是一节一节地烧,为控制火势,装窑时每隔30米远,便要用报纸糊住密封,形成隔离带,乃至报纸的需求量很大。我从中“偷”来的报纸,只不过是九牛一毛,无关大局,不偷白不偷。
看报纸多了,便萌发一种创作的冲动,写成文章一篇篇投寄出去,居然有不少变成了铅字,我在厂里名声大震。从此,只要我到轮窑中“偷”旧报纸,大家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全当没看见。他们文化水平低,对报纸没有任何兴趣,除了拿回家包东西、刮屁股外,乃至一文不值。有位装窑师傅见我在翻报纸,招呼道:“你翻报纸可以,最好保持原样,让别人看不出。”无疑给我开了一张“通行证”。他知道,孔夫子说偷书不算偷,偷几张报纸算什么?我对他十分感激,递给他一支烟,他双手接住,慢悠悠地说了一句:“报纸本身是用来看的,不是用来烧的。”他勾着脑壳,仿佛自己做错了什么事。
对于偷来的报纸,我十分珍惜,特意买来笔记本和红圆珠笔,将报纸上的好文章中的好词句,用红笔画上波浪线后,再用笔记本一段一段抄下来,次日爬上山去背。我记下了30多本笔记,并将一些好文章剪下来,贴成一个个贴报本,阅读起来十分方便,这样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笔记本上的许多章节我现在还能背诵出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在后来的写作中,有时脑袋灵光一闪,一些名言警句不由自主地用到了文章中,为文章增色不少。那些宝贵知识和信息在我的人生中产生了积极影响,让我感到知识对一个人来说是多少重要!
报纸关键在于“偷以致用”。“偷”报纸让我视野开阔,才思敏捷,知识丰富。我的高中同学成运民对女同事周云英颇有好感,但总是捅不开那层“窗户纸”,找我帮忙。我给他建议:“你当面说不出口,何不写封信表达自己对她的爱慕之情?”他说自己水平低,怕写出去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我当仁不让,拿出“看家本领”,为他代写一封情书“投石冲开水底天”。这对于我来说是“小菜一碟”,只一个中午,多字的情书一挥而就,洋洋洒洒,情真意切。为不露出“破绽”,便叫运民同学抄写一遍,递给了他的女友。那女友看到这封信后,认为运民同学很有“才气”,惟恐“过了这座山没有那个店”,两人一拍即合,经过一段时间交往,次年便举行了婚礼,日子过得和和美美。至于那封情书,则成了我与运民同学的“秘密”。一封情书成就了一桩美好姻缘,我也有了成就感。
如今,网络媒体十分发达,报纸杂志多如牛毛,读书看报的人越来越少,打牌的人越来越多。遥想当年“偷报纸”,那种执著、那种认真、那种生生不息,的确是我一生中值得珍惜的岁月,让我深深怀念。
人呀,就是这样,往往越是容易得到的东西越不珍惜,而越是得不到的东西,则用一生去竭力追求。
成新平,年出生于湖南衡东县霞流镇白衣港。年高中毕业回乡务农,后在外打工多年,拖过板车,烧过锅炉,用一支笔与不幸命运抗争。年获得“湖南省青年自学成才奖”,同年底被衡山县委宣传部破格录用为新闻专干;年至今在衡阳市某机关工作。
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至今已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南方周末》《湖南日报》《散文选刊》等报刊发表报告文学、散文、文艺评论余篇,其中1件作品获中国新闻奖副刊作品奖,4件作品获全国散文征文竞赛一等奖,6篇散文入选小学语文课本、中考语文试题和全国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已出版《头版头条》《普通老百姓》《引导舆论》《新闻散论》《父老乡亲》《岳北农工会》等专著7部,其中《乡音乡情》获中国散文年会“最佳散文集奖”。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