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成渝高新区双核驱动一城多园模式共 [复制链接]

1#

打开重庆地图,缙云山脉和中梁山脉南北纵贯。两山之间,平坦、广阔的槽谷地带守护着重庆主城的西大门。这里,是重庆高新区的升级版,是重庆市委、市政府高规格布局打造的重庆科学城。

3月17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四川重庆党政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举行。联席会议思路清、举措实,重庆科学城迎来重大的战略机遇。如何布局落子,如何加快落地?3月19日,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来到重庆高新区采访,试图寻找答案。

交通互联

成渝中线高铁将于今年开建

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重庆主城西大门的重庆科学城首先想到地是交通。重庆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的提高、路网的便捷不仅仅带来人流、物流的加速,更将助力服务业、信息流等一系列的加速升级。”

全长28.6公里的科学大道(高新段)应运而生。这条大道是重庆主城区规划的“六横七纵一环七联络”快速路网中一纵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纵线落成,对外,往西可经成渝、渝蓉、九永、渝遂方便快捷到达成都、川西;对内,可使重庆高新区畅通无阻地连接周边区县。

“建成投用后,枢纽作用将得到大大提升,对构建区域快速路网结构及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该负责人介绍,科学大道将于年内动工,今年将完工一纵线高新区至成渝高速段,全长4公里。

除此之外,总里程更短、时速更快的成渝中线高铁也将于今年开建。这条高铁是继成渝高铁、成遂渝铁路、成渝铁路之后,联通成渝的第四条铁路线。铁路建成后,成渝地区可实现1小时直达。

该负责人表示,成渝中线高铁对于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强化重庆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带动作用,高标准规划建设重庆科学城等具有重要意义。

产业互补

一批高新技术产业落地

政通人和,路畅业兴。交通建设是手段,推动地区产业发展才是目的。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推进,重庆科学城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的“洼地”,备受企业投资者的青睐。

最近,重庆高新区中医药产业喜讯不断,生物医药产业项目落地快速推进,一系列大健康产业链正在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初显。

重庆天江一方药业有限公司将在重庆高新区和中国中药的支持下,开展“共享中药”智能配送项目,建立“共享中药”智能配送中心;植恩药业将打造重庆中药创新孵化平台,形成极具地方特色的中药创新孵化平台,聚集个以上的中药优势品种,建立国内领先的中药生产制造中心;致力于研发生产“孤儿药”的迈德凯医药即将投产。

“重庆高新区正加速构建生物医药产业体系。”该负责人称,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大背景下,重庆高新区作为双城建设的主阵地,将与成都高新区在生物医药产业等多方面形成优势互补,向全国前列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迈进。

其实,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只是重庆高新区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发现,一批智能化项目、科研平台项目和商贸物流项目也在加速落地。

联合微电子中心、基板级扇出封装、重庆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一期、研理工科技园一期、重庆赣江国际五金机电采购中心三期和重庆公运白市驿货运物流园等项目将于今年继续建设。华润微电子12吋功率半导体晶圆生产线、长运集团西郊总部物流基地等项目将于年内开工。

该负责人表示,随着成渝双城经济圈的部署、两地战略合作升级,重庆高新区将成为两地产业发展的“主战场”之一,辐射带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实现产业链条的优势互补。

未来互动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共建共享

3月4日,一场高规格的专家研讨会在重庆高新区举行。围绕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高新区的责任与担当等话题进行了研讨。专家学者们从宏观、微观等多个维度,为人们勾勒了重庆科学城的未来。

原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长肖金成说,重庆高新区未来将成为成渝双城经济圈重要经济增长极。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认为,重庆高新区、重庆科学城应成为推动川渝地区协同创新体系的组织和领导者。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敬表示,重庆高新区可以发挥比较优势,在高新技术、高水平产业和高水平人才的聚集、孵化、输出等方面做出贡献。

3月18日,重庆高新区召开了年工作会,对今年的各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也对外来的重庆科学城画了像。“未来的科学城,将是一座位于西部槽谷的现代化城市样板,成为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和创新驱动新引擎。”

在重庆高新区相关负责人看来,重庆科学城将做高做新国家自创区、自贸区两块金字招牌,加强同海外高科技园区和国内先进高新区、科学城的交流合作、共建互惠;将做特做活西永综保区,做实做亮陆海新通道,让国际物流大枢纽大通道畅起来、活起来、亮起来;将做好做优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开放创新平台,集聚国际化人才。

同时,强化同成都高新区、成都科学城等双城经济圈载体合作,加大与中新互联互通、渝新欧等整合联动,构建开放大通道、大平台。用好高校外向平台,立足教育、科研、人才交流等打造具有国际合作示范效应的大学城。

未来,重庆高新区将以重庆高新区(重庆科学城)和成都高新区、成都科学城为“双核”,辐射联动沿线绵阳科技城和有关国家级高新区,以“一城多园”模式共同打造西部科学城,共建西部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改革开放创新高地。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李析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