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社论:期待南方科大早日拿到“准生证”
眼下南方科大部分骨干师资已经确定,近期更拿出今年秋季委托中国科大招生50人的计划,但尽管万事俱备,却偏偏卡在了一张“准生证”上。一所致力于破除高校行*化痼疾、走出办学新路的大学,尚在筹建时就吃尽行*化的苦头,这样的尴尬局面恐怕令许多人始料未及…… 前两天,人大教授张鸣在媒体发表专栏文章透露,深圳南方科技大学筹备数年,新校长朱清时到任有日,一批教师也选好了,地皮也给了,可谓万事俱备,但就是拿不到“准生证”,审批手续还在教育部里转。 张鸣教授透露的这个信息,让深圳市民有些着急。趁昨天朱清时校长做客“晶报名人演讲周”的机会,有市民询问南方科大的进展,朱清时校长坦言:“这10个月来遇到了很多、很多问题,许多问题是我没有想到的,以前我想过来就是办学,再加上招聘人才,这两者我有把握,但来了以后发现,绝大多数时间不是做这两件事……” 大学要去官化、去行*化是朱清时一直坚持的办学理念。当选南方科大校长后,朱清时重申了这一理念。因此,即将诞生的南方科大一开始就被社会各界寄予厚望。人们相信,深圳这个素以敢闯敢试而闻名的城市,一定能在高等教育方面探出新路;人们也急于知晓,秉持“去行*化”办学理念的朱清时,将在南方科大这张白纸上画出怎样的图画。 眼下南方科大部分骨干师资已经确定,近期更拿出今年秋季委托中国科大招生50人的计划,但尽管万事俱备,却偏偏卡在了一张“准生证”上。一所致力于破除高校行*化痼疾、走出办学新路的大学,尚在筹建时就吃尽行*化的苦头,这样的尴尬局面恐怕令许多人始料未及。 同样诞生于特区,深圳大学的创办过程至今仍让人津津乐道。深大筹建之初,只有一块空地……从提议创办深圳大学到正式招生开课,前后仅用了半年多时间,深大的建设也成为“深圳速度”和“深圳精神”的最好诠释。如今深圳城市实力已非往昔可比,深圳人渴望再创办一所自己的大学,南方科大的筹建因此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可是,没有教育部颁发的“准生证”,大学就仍是“大梦”。 某种程度上说,南方科大迟迟拿不到“准生证”,也从侧面反映出去除行*化对教育捆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近日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规划纲要(年)》中提出:随着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策,克服行*化倾向,取消实际存在的行*级别和行*化管理模式。应该说,这一思路符合教育发展规律,也同朱清时校长提出的“大学要去官化、去行*化”办学理念一致,但从南方科大难获“准生证”的窘境来看,达致这一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朱清时在昨天的演讲中坦言:我已经做好准备做真正的改革者,也许成功者是后来人。教育改革太复杂了,而且在聚光灯下改革,很多事情都放大,很多人都关注,改革很不容易。南方科大能够坚持这项改革,就会有很多后来人继续做,他们中间的某些人就会取得比我们还大的成功。任何一项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我们希望身处“聚光灯下”能成为朱清时带领南方科大顺利前行的理由,而不是相反。 今年是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特区扩容和设立前海金融服务合作区,是引人瞩目的两大亮点。其实,南方科大如期招生,应该可以成为值得期待的第三大亮点。张鸣教授在文章中表示相信:“南方科大的‘准生证’,早晚还是会下来的。即使现在不给,早晚也得给,即使封掉了南方科大,历史也未必会退回去。”我们也愿意如此相信。眼下特区关内外一体化已获批准,前海深港合作区的开发总体方案也指日可待,我们因此更为急迫地期待南方科大早日拿到“准生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