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仅4城合肥南京武汉成都并列 [复制链接]

1#

中国仅4城!合肥、南京、武汉、成都并列!

近日,第一财经旗下数据研究型新媒体DT财经发布一篇文章,其中重点提及北上广深之后,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四大二线城市是南京、武汉、成都、合肥。

从人口流动看过去十年城市发展

在衡量城市的诸多指标中,人口最为直观简洁,它既是城市发展的因,也是城市发展的果。

在全国经济版图中,年东部省份人口净流入达到万,南方省份人口净流入可以达到万[1]。

在前十大人口净流入省市,除了*与西藏之外,清一色为南方省份。

在第一财经公布的中国城市排行榜中,-年一、二线城市的常住人口增速达到12.14%和8.85%,而三、四线仅为3.43%和3.46%[2]。然而,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吸引力有所下降,二线城市的人口增速开始反超一线。

对城市而言,谁拥有更多人口,谁便将拿到未来十年城市竞争的门票。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要想长期吸引人口,最关键的还是在于产业。人口拉动产业发展,产业吸引人口留下,产业是城市真正的基本盘。换句话说,选城市,其实是在选这个城市的代表性产业。

对大众而言,找到适合自己的产业之城,比起一味挤入北上广深,其实要更重要。

二线崛起

未来十年城市发展最大的确定性

一线城市有无数优点,但北上广深一定是最好的选择吗?

过去,产业选择较少时,各个城市都在争抢,结果便是产业同质化严重,这也为北上广深能跑赢全国奠定了基础。而如今,产业高、中、低的分化已经出现,国内各大城市又有足够的空间去进行分层选择,北上广深不再是对谁都合适。

换句话说,以前没有高端产业,沿海搞制造业,内陆也搞制造业,各个地方从上游到下游都想握在手里。如今随着产业分层开始出现,二线城市在个别产业链环节上有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另一方面,随着对制造业的重视,产业发力使得区域限制得以突破,机会平等地分给了每一个城市。

当各大城市愿意投入时间、精力发展产业,良好的正向循环势必会打通,如今大众在用脚投票中已经给出了答案:二线城市的崛起与壮大,将是未来十年中国城市格局演变中最大的确定性。

接下来的问题就只剩下了一个:谁是二线城市中的尖子生?

人随产业走

找准自己的β

判断一座城市的潜力,除了产业,教育、医疗和住房也是硬指标。

网红城市贵阳一度因为大数据产业名噪一时,但贵阳的短板也很明显:教育与医疗资源匮乏。杭州的互联网产业、电商产业同样成名已久,年杭州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高达63.8%,还有国芯科技、中天微、中科微等一批制造业明星企业[4],吉利、众泰汽车等汽车制造商也集结于此。

然而对杭州而言,在教育方面仅有浙江大学唯一一所、高校,这是它最大的短板。

从这四点看,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二线城市基本上只有四个:南京、武汉、成都和合肥。

合肥的高速崛起始于年跻身长三角朋友圈。合肥以家电起家,年就开始引入格力、美的、TCL、海尔等家电厂商,年,合肥冰箱、彩电、洗衣机、空调产量合计超过万台,市场份额连续7年位居全国首位,是当之无愧的“家电之都”。

现在合肥各大新兴产业遍地,年时引入了京东方,在此影响下合肥新兴显示产业迅速发展,如今布局了京东方、康宁、三利谱等龙头企业,其中上下游产业链共聚集了75家企业。

年又押注半导体,合肥长鑫已成为存储芯片上的一方主力;年入局新能源,拿下蔚来、引入大众,可以说是教科书般的招商引资操作。

合肥的科教势力如今让昔日错失中科大的河南所扼腕叹息,凭借中科大,合肥顺利拿下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与其比肩的是上海张江、北京怀柔和深圳。而在新的“双一流”高校建设名单中,中科大位列A类一流高校名单,安徽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也列入一流学科高校,形成有层次的人才梯队。

作为二线城市的合肥,今年首次进入新一线城市行列。它的上升驱动力主要来自于各项商业资源集聚度指标的提升以及城市人展现出的活力。合肥的大品牌青睐指数与商圈核心指数都表现出明显的上升势头;合肥在网购、海淘活跃度以及夜间出行比例等细分维度表现亮眼,能看到极富想象力的商业与消费前景。未来可塑性方面,合肥的本科高校生源质量排名靠前,创新氛围指数中的企业融资规模排名全国前五,如能持续将会形成合肥在新一线城市中的强力支撑.。

恭喜合肥!晋级世界“三线强”城市!

近日,由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小组与网络(GaWC)编制的全球城市分级排名——《世界城市名册》正式出炉。作为全球最著名的城市评级机构之一,GaWC自年以来不定期发布的《世界城市名册》,被誉为“全球关于世界一、二、三、四线城市最权威的排名”。记者梳理名单发现,合肥位列此次榜单中的Gamma+,即世界“三线强”城市行列中。

在年GaWC对外发布的世界城市名册中,合肥位于榜单中的Gamma,即“三线中”城市行列,此次最新的名册中,合肥晋升一档,位列Gamma+,即世界“三线强”城市中,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23位。与合肥同样位于榜单中世界强三线城市中的中国城市还有青岛、苏州和昆明。

GaWC《世界城市名册》主要通过量化世界城市在金融(银行、保险)、广告、法律、会计、管理咨询五大行业的全球连通性,将城市划分成Alpha、Beta、Gamma、Sufficiency四大类(即全球一二三四线),在一线类别下设特强(++)、强(+)、中(/)、弱(-)子类,在二三线类别下设强(+)、中(/)、弱(-)子类,以衡量城市在全球高端生产服务网络中的地位及其融入度。其排名依据相对较复杂,简单来说,主要通过考察生产性服务企业的全球网络,衡量主要城市的全球连通性以及在全球化经济中的融入度,并以此定位世界城市。在业内,该榜单也被视为衡量城市全球性权威客观的指标。

作为国际性城市榜单,GaWC衡量城市排名的关键性指标,更倾向于城市的国际性情况和全球连通性,也就是城市与世界的联系紧密度。

在区位上,合肥拥有优越的条件。地理位置承东启西、连南接北,依山抱湖、临江近海,以合肥为圆心、公里为半径,基本涵盖中国东、中部7省1市、近5亿人口,是中国经济发展和消费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

交通方面,合肥集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国际机场、内河航运等多式运输于一体,是建设中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目前,合肥高铁南站是华东四大铁路枢纽站之一,“时钟”形高铁路网布局逐步形成,3小时内可通达国内诸多重要城市。同时,新桥国际机场作为国家区域航空枢纽、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设计到年年吞吐能力万人次。此外,如今吨级货轮可从合肥港通江达海。

依托不断提升的强大创新实力,近年来合肥更是在国际舞台上持续发光发亮。作为国家正式批准建设的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全国重要的科教基地、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和世界科技城市联盟会员城市,合肥在量子、聚变能源、人工智能、深空探测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世界性的重大突破,相关成果更成为助力我国乃至世界重大科技工程的关键力量。强大的创新实力更带来了十足的“磁场”效应,面向国际“引凤筑巢”。

今年以来,蔚来中国总部“安家”合肥,大众汽车集团国轩高科、江淮汽车达成深度合作协议……合肥所参与的重大国内、国际产业合作也实现了一步步的新跨越。

编辑:好事多磨

来源:江淮晨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