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在线丨一放下就醒宝宝易醒可能是这些原 http://www.wodedaogou.net/elzmzl/5715.html越来越多的音乐人把民谣当成伤春悲秋和无病呻吟的出口。“野孩子”是民谣中的异类,他们的音乐与流行度和KTV无关,他们*河流域民谣的基调与湿答答的南方无关,但从时间脉络上,他们是近20年中国民谣音乐的领路人,也是民谣土壤的开拓者和守护者。经历重组后的“野孩子”月底将发行实体唱片《平等路》,对于这张“迟来”的专辑,“野孩子”乐队的评述简单直白:“专辑里面有9首歌,只有冬不拉、手风琴、手鼓3样乐器,记录了我们最自然的排练状态,是我们乐队那个时期的记录。”
今年是“野孩子”乐队走过了19个年头,这支由张佺、小索两位兰州音乐人在杭州组建的乐队,曾在摇滚乐最发达的北京树立了“中国民谣标杆”的全新高度。而就在乐队风生水起之时,主创之一小索却因病去逝,此后,张佺将“野孩子”的名号搁置。直至经历了与小索分别的7年之痛,张佺才于年复出,与张玮玮、郭龙在云南重组,今年加入了吉他手马雪松和打击乐手武锐,恢复最原始的5人阵容,并延续了双吉他与双打击乐的经典配置。
在追随多年的歌迷看来,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平等路》更像是对“野孩子”过往传奇的一次追溯。从严格意义上讲,这也是“野孩子”乐队成立以来发表的第二张正式专辑(年6月独立发行首张CD《咒语》,另有《INTHELOFT》、《上海ARK现场》两张现场录音CD),专辑中《死之舞》、《敕勒川》、《早知道》、《啊,朋友再见》均改编自中外传统民歌,富有民间色彩的节奏,独具风格的演唱,他们的音乐既不是对传统民间音乐的简单模仿,也不是生硬的改编。这源于他们成长时民歌的影响,他们的作品记录着中国民间音乐的历史,离家的磨练和对音乐的执着注定了他们作品的坦荡和多产。它们有着*河谣的甘冽,有着花儿的委婉,它们并不脱俗,更和天籁无关,它们充满了大西北的风尘。“野孩子”是民歌的过去,也是民歌的现在,说他们是西北民歌的收集者、整理者也好,是西北民歌的传承者和发展者也罢,生于西北、浪迹天涯又回归故乡的他们,只是像他们的祖辈一样歌唱而已。
很多人说,是“野孩子”让他们认识了什么是民谣,认识了从*土地生长出来的音乐。也正因为此,音乐才得以有灵*并以撼动心灵的方式获得拥戴,这拥戴来自更广泛的劳动人生,其实,拥戴也就是听者对自己、对生活的尊重与爱。说他们是前卫的音乐战士,这并不假,因为把西北的民间音乐、北美民谣、囚歌传统、少量方言、花儿唱腔与一种绵延流动的节奏融合在一起,甚至在血里,这无疑前无古人。
考验歌者的只有现场,由树音乐主办的“树生长的声音”剧院巡演将于12月6日在奔驰文化中心的mixingroom举行。之所以推荐去现场,是因为这群“野孩子”年曾在北京创立了“河酒吧”,让中国的民谣音乐在北京生根开花、渐成气候,直至蔚然成风、群雄并起。而万晓利和王娟等民谣歌手,更是从“河酒吧”开始了自己的民谣歌手生涯,各自的首张专辑《走过来,走过去》和《遥远》,甚至都是在“河酒吧”完成了现场录音。
“野孩子”的音乐取材于西北民间,信天游、秦腔、维族民歌等流淌在他们的音乐里。无论听现场还是唱片,都会有如此感受:不插电的风格、独特的和声、丰富的配器。他们唱着破旧的厂房和新盖的商场,他们唱着亲人、朋友和恋人,他们走过南方的城市和北方的山野。当低沉有序、带着西北泥土气息的歌声响起,被它击中的不仅仅是内心,更是灵*深处的共鸣。因为他们音乐之开阔,精神之自由,正如同那奔流不息的河水一般,曾经流淌在兰州的河、三里屯的河也没有逝去,伴随着他们长大变老,把他们冲刷成音乐之岸。
后记:野孩子最新唱片《平等路》于年11月29日正式由树音乐出版发行,那些贴近自然的声音,是关于他们年在大理排练的真实记录,堪称一张声音的纪录片。继“大河之上”中秋巡演后,野孩子乐队“树生长的声音”全国剧场巡演也于11月底全面开启,其中西安站、武汉站均以每站超九成的上座率圆满结束,12月5日杭州站、12月6日上海站、12月19日深圳站、12月26日厦门站也即将登场。
11.21西安广电大剧院(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