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超37上海今夏首个高温日诞生,网友快 [复制链接]

1#
嘴唇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今天走在上海街头

你是否感觉自己就像

一块行走着的烤肉?

有这种感觉并不奇怪!

因为

就在今天

上海迎来了今年的第一个高温日!

多区最高气温都已超过35℃!

没错

入梅以来

雨就一直“梅完梅了”!

但今天就不一样了~

这高温

着实又酸爽又上头……

上海发布今年首个高温*色预警信号!

今天

上海的气温从早晨5点

就开始直线上升

上午10点

徐家汇站的温度已达32℃

上午11时35分

上海发布今年首个高温*色预警信号!

↓↓↓

高温预警发布后气温还在上升

截至中午12点

全市不少自动站都已超过35度

市区徐家汇站达到35.4度

虹口曲阳公园站、*浦淮海公园站

浦东外高桥二号码头站等

都超过了37度

上海瞬时温度图上

这一片片的橙色啊……

不愧是今夏诞生的首个高温日!

↓↓↓

配合着偏南风和一定的湿度

今天的上海高温闷热

与之前的梅雨天相比

体感变化真是翻天覆地!

热坏了的网友纷纷吐槽

↓↓↓

高温下的上海是什么样子?

7月12日14时许,

南京路步行街上的大温度计显示当前气温36℃。

申城暂别阴雨,

许久未露脸的太阳也是“热”情似火。

早间气温在26℃左右,

随着阳光加温,加上南风助阵,气温一路飙升。

上海中心气象台11时35分拉响今夏首个高温*色预警,

到11时45分,

全市已有19个站点气温达到或突破35℃的高温线。

*辣的太阳晒得人实在是受不了,

在南京路步行街上逛街的人们选择在遮阴处行走,

遮阳伞、遮阳帽、墨镜成了烈日下游客的标配。

还有不少路人手持迷你小电扇来降温。

在灼热的阳光下运营的公交车,

首先想到要为乘客提供防暑降温服务,

包括“送清凉”等相关服务。

周到君从巴士三公司获悉,

终点站候客车辆,将做到提前五分钟开启空调,

让乘客早点感觉到舒服。

部分线路还为乘客准备了免费盐汽水、爱心伞、便民医药箱等。

“近期一直是*梅天,高温日就要来到,

我们提前进行了‘战高温’准备,

采取相应服务措施来为乘客营造清凉的出行环境。”

路驾驶员江师傅对记者说。

考虑到高温天气下,人体出汗多,

容易造成体内电解质失衡,

路大渡河路桃浦路终点站新增为乘客提供免费盐汽水饮用服务。

同时,站内便民药箱内还增配了麝香保心丸、

人丹等急救药品,做到药品使用有记录、

药品存量有统计、药品缺失有补充,

以保证乘客服务更及时、更周到。

为确保高温天期间的

公交车车载空调设备发挥最佳清凉效果,

63路现场管理人员对车载空调出风口、

过滤网实施每周二次清洗和消*,

保障市民高温天气凉爽出行。

高温天,

患有心肺疾病的乘客会更加感到憋闷难耐,

在车厢内容易突发疾病。

为此,路驾驶员小金结合执勤途中切身的急救感受,

准备了人丹、风油精,以备乘客紧急之需。

此外,他还网购了一些便于收纳的一次性雨披。

高温天来了,上海要出梅了?

雨不下了,高温日又来了

是不是意味着

上海终于要出梅了???

且慢!梅雨不仅没结束

而且预报显示:

下周起,阵雨或雷雨

将在上海连续“播出”...

上海中心气象台预计,本周梅雨带南北摆动明显,今天处在雨带南部边缘,天空状况总体好转,以多云为主,午后局地有雷阵雨,范围不大。

随着一周工作日的开启,新一轮降水再次“开工”。

下周一起梅雨带缓慢南落,阵雨或雷雨连续,下周中期有较明显的降水。周后期梅雨带逐渐北抬至*淮地区,本市受副热带高压边缘控制,午后局地有雷阵雨,气温跟随天空状况有所起伏。

到今天,上海的梅雨期长度已达34天,超过去年的33天,成为本世纪以来最长梅雨期。

气象部门提醒,虽然会有雨歇,但是由于降雨太过频繁,需格外留意强对流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

什么时候最容易下雨?

与盛夏午后雷阵雨不同

今年的梅雨更偏爱

凌晨到上午这一时间段

自7月以来,徐家汇站雨量统计数据显示:3日,5日,7日,9日的凌晨至上午,都出现了较为集中的降水。

对此,气象专家分析认为:

盛夏午后雷雨多为热力因素引发,午后至上半夜热力条件最佳,易形成强降水;

而在梅雨降水中,动力因素变化极其重要,今年的强降水日变化或许与西南低空急流的日变化有关。依据一些统计,长江下游的西南低空急流存在日变化,在半夜到清晨时段有增强,在下午到傍晚时段减弱,这也使得强降雨更多出现在了晨间。

今年到底啥时候出梅?

从常年来看,我国梅雨区会在7月上旬启动出梅,进程顺序是:江南区,长江中下游区,江淮区。

中央气象台表示,最先出梅的江南区,本该在7月上旬启动出梅进程。但预计今年7月中旬,或仍将无法判定是否出梅。那么,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上海,也就只能“再等等”。

梅雨不走了,台风也不来了?

过去有的出梅困难的年份,台风“相救”一波卷走水汽,而今年的台风有些“难产”。

上海市气象局专家表示,截至7月10日,今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总共仅有2个台风生成,比多年同期平均偏少。预计7月中旬,副热带高压位置变动较大,但仍然较常年偏强、范围偏大,条件不利于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

7月下旬起,台风活动将趋于活跃,预计将有1至2个台风生成。

所以,这种又闷又湿的焖蒸体感

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让我们一起期待

雨雨雨雨雨过天晴

来源

新闻晨报·周到app记者徐妍斐、钟晖、任国强,部分内容综合自东方网、上海发布、上海预警发布、

上海市天气、上观新闻、话匣子编辑

杨晓凤▼推荐阅读▼愿疫情早日结束,点个“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