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听人大代表聊聊加装电梯这件事上海两会 [复制链接]

1#

在上海市“十四五”规划中,初步设想将完成万平方米旧住房更新改造。旧住房改造中,加装电梯是全市很多片区无法回避的重点项目。

据相关统计,上海目前各类老旧住房面积约占住宅总量近四分之一,其中无电梯多层住宅约万个门栋。在这些门栋中,住在3层楼以上的老年人占了近半数。解决悬空老人的出行问题不应只是一句口号,然而,加装电梯的推进过程中每一步都困难重重。

加装电梯,也成为了今年人代会会场内的一个热议话题。

上上下下的沟通

“我是杨浦区殷行街道的,今年1月6日,我们片区有两个楼栋举行了加装电梯的开工典礼。其中一栋楼在动工前用了一年多时间,还有一栋用了八个月。”市人大代表、杨浦区殷行街道开鲁新村片*委书记兼开鲁六村居民区*总支书记范伟华感叹,“上海已将即有住宅加装电梯纳入上海市‘民心工程’,但从具体实践来看,尽管*府相关部门不断完善*策,加大扶持力度,实际操作中依然存在不少难点和不确定性。”

“最大的难点是来自底楼住户的不同意见,因为整体加装电梯,一楼完全没有收益获得感,是只会相对受到损失的群体,因此普遍一楼住户都有抵触情绪,靠内部的沟通往往不能起到有效的作用,绝大部分被搁置的项目都是因为一楼的强烈反对。”范伟华告诉晨报记者,自己目前所居住的楼栋开始时也遭遇了包括一楼两户居民在内的住户的反对。“我们按装一部电梯总共花费70万的预算开始分摊,好在加梯公司表示,*府补贴的8万可以先行垫付,等于大家只要分摊4万。我们制定了方案,由楼到6楼分摊这笔费用,其中楼每户出5千元,6楼每户3.75万。”

范伟华所在的楼栋于去年1月17号开了第一次居民会议,并成立了3人小组,负责游说。“中间反复很多,开始有5户不肯出钱。三人小组再开会,重新商量,慢慢做工作。到现在,已经全数通过加梯意向。”他出示手机上收到的银行短信,“我们从周二开始筹集款项,一共应收4万,刚才信息来了,已经有3/4款项到位。我的一大体会就是,加梯是为了让大家得到上上下下的享受,但在那之前,必须先要上上下下地沟通。”

在这次人大会议召开前,他将自己在过去一年中对于加装电梯的体会写成了代表建议。针对一楼住户即使不需出钱也普遍反对加梯这一问题,范伟华在其中建议,“*府的补贴中能否独立出来一块专项资金补贴给一楼的住户,这样能够让底楼居民内心有获得感、补偿感,对于接下来的整体居民沟通会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他反映的其他难点,在于老房子结构复杂,给施工制造了很多问题。而相关单位的配合度不高,审批时间长,且用于和居民前期沟通时的设计方案往往不是最终符合审核专家的审图要求的图纸,很可能间接导致居民再次翻盘。他以片区内今年1月初动工的一个楼栋为例,“动工前期整个过程用了一年多时间,一方面也因为房子的造型比较怪,呈蝴蝶型,导致电梯设计方案被改了三次,每次都是退回来改完之后再重新排队等审批。一次审批流程,大概就需要两个月左右。我在建议里也提出,在流程上有关部门设计勘察最好有个时间表,尽可能再精炼一下审批程序时间。”

电梯加装后,维护费由谁出?

截至今天下午的代表大会预备会议前,代表们已提交了近份代表建议,其中来自各区的多名代表不约而同将目光聚焦到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问题上。他们不仅反映了难点,也纷纷提出了各自的建议和方案。市人大代表、上海新长宁集团仙霞物业有限公司原*支部书记、董事长张金秀在报告中建议,可以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过程中引入PPP模式,即“由加梯项目公司‘代资’建设电梯,居民不出建设费,只需支付使用费,同时给予加梯公司15年的特许经营权,对各利益相关主体均能实现共赢。她认为,“这样将有助于减少小区住户使用者一次性大额开支的痛点,同时更有利于‘成规模改造’市场化案例的涌现。”

与此同时,也有代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