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甘肃网8月2日讯据兰州晨报报道(兰州晨报/掌上兰州首席记者武永明实习生张萱)中科院8月1日公布了年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我省两名科学家入围,分别是:中科院近物所研究员赵红卫、兰州大学教授周又和。
中科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院士增选每两年进行一次。此次公布的名初步候选人中,数学物理学部29人,化学部28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32人,地学部27人,信息技术科学部26人,技术科学部39人。候选人多是来自各个大学和专业研究机构,年龄最大的是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的刘吉平教授,68岁;年龄最小的是来自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的孙斌勇研究员,42岁。
记者注意到,浙江大学教授胡海岚也入围候选人大名单。7月,她获得第12届IBRO-Kemali国际奖,这是该奖自年设立以来首次颁发给欧洲和北美洲以外的科学家,旨在全世界范围内表彰在基础与临床神经科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45岁以下的科学家,每两年评选一位。胡海岚及其团队在情绪的神经编码、抑郁症发生的分子机制及社会竞争的神经基础等脑科学前沿方向,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成果,给抑郁症患者带来了福音。
年中科院院士增选名额为71名,除支持国防和国家安全领域的5个特别名额外,其余66个分配如下:数学物理学部11名、化学部11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3名、地学部11名、信息技术科学部8名、技术科学部12名。
中科院年新增选院士名单将于年底公布。
候选人简介
赵红卫
年1月生,中科院近物所*委书记、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作为国家“九五”大科学工程——兰州重离子冷却储存环工程副总工程师,与俄罗斯同行合作,负责完成我国首台、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新一代电子冷却装置的建造。负责兰州重离子加速器HIRFL的运行和改造,使兰州重离子加速器运行效率、束流强度、束流稳定性及加速离子种类等性能有大幅度的提高,引起国际同行的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