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晶报社论须进一步剥离依附在奥赛上的功利性vzlbxfme [复制链接]

1#

晶报社论:须进一步剥离依附在奥赛上的功利性


奥数不能被捧上神坛,也无须人人喊打,它只是智力开掘的途径之一。就像所有孩子都需要锻炼身体,但并不是必得人人都成为体操运动员一样,学习奥数必须在天赋与兴趣的前提下进行,这样的常识不能被刻意遮蔽……教育部等五部委日前发文规范和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取消绝大部分奥赛获奖者的大学保送资格。值得思考的是,从深圳以及全国各地的情况来看,由于利益链依然存在,难言奥数热因此而降温。 事实上,此次高考加分项目调整方案还涉及了科技类竞赛得奖的保送和加分、体育特长生加分等,人们的关注点却不约而同地集中到了奥赛上,再一次验证了奥赛尤其是奥数在人们心目中的分量。长期以来,尽管有关部门也意识到了“全民奥数”对教育的伤害,不少地方对奥数下达了禁令,比如深圳前些年就出台了相关规定,禁止举办各种形式的奥数班、超常班、提高班,但这一切统统阻挡不了奥数的继续盛行。 奥数是深奥的,但奥数热的原理却很简单:在功利思维主导下,那一面金牌被赋予了太多个人兴趣之外的功能。奥数本身并没有错,毕竟,它为那些深具潜质与秉性的孩子预留了脱颖而出的空间。不过,奥数一旦跟升学等利益挂钩,对多数孩子而言,它就会成为一项扼杀个性的魔*训练。 现在的情况是,在深圳,小学生是参加奥数的主力,因为名义上小学升初中是按片区招生,但实际上学校之间为争夺优质生源,往往会将奥数作为选“才”的重要指标;而普通家长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教育起点,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也唯有拾起奥数这块敲门砖。在这两股力量的合谋之下,奥数焉有不火之理?也就是说,奥数之火,依托的不是高考保送*策,而是择校之热。取消奥数保送大学资格,顶多是在奥数的塔尖上做了一番拆迁,却未能在根本上撼动奥数的庞大塔基,动摇不了从培训班到教材出版等一系列奥数产业链条——即使是取消保送,在自主招生成为历史趋势的背景下,奥数依然可能成为选拔标准的一种硬通货。 所以,从根本上说,只有均衡教育资源,才能对乱象丛生的奥数产业进行釜底抽薪。失去择校功能的奥数教育,才会自动恢复平静,实现它与个人兴趣以及特长的对接。如果没有建立起相应的监督、问责机制以及更加开放、透明、公正的教育管理体制,推行教育均衡化恐怕难以有实质进展。 同时,如何尽可能更多地剥离奥赛不恰当的功利性,加速其价值回归,也有必要引起人们的深切思考。比如,就像体育比赛的举国体制引起争议一样,有人曾建议取消全国性的奥林匹克学科竞赛,因为,与国外往往是业余身份参赛的状况相反,我国这种层层严格挑选的做法不但浪费资源,摧残孩子天性,也有违重在参与的竞赛精神。这样的声音或许值得商榷,但一个耐人寻思的现象是,为什么我国几乎年年是国际奥数竞赛的金牌大户,却出现了数学人才的断层?不能说跟这种强迫式的奥数教育没有关系。 奥数不能被捧上神坛,也无须人人喊打,它只是智力开掘的途径之一。就像所有孩子都需要锻炼身体,但并不是必得人人都成为体操运动员一样,学习奥数必须在天赋与兴趣的前提下进行,这样的常识不能被刻意遮蔽。如何一方面保证少数数学天才的成功突围,一方面清除依附其上的有害的功利因素,这是一个看似陈旧但依然沉重的话题。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